內蒙古“向北開放”擁抱“一帶一路”新機遇
2015-11-24 10:43:20
Landbridge平臺
繁忙的物流園區。
等待通關的旅客。
二連浩特口岸,蒙方客車嘎斯69正在接受中國邊防檢查。
策克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市場。
滿洲里公路口岸。
滿洲里新國際貨場集裝箱裝卸繁忙。
二連浩特公路口岸。
行駛在草原上的運輸車隊。
策克口岸等待通關的重型運煤卡車。
秋草泛黃兮
秋意漸次濃
北風蕭瑟兮
沙打胡楊堅
蒼穹遼闊兮
南飛雁匆匆
江水泠泠兮
飲馬似云中
晚秋的內蒙古,悠遠寧靜,醉美迷人。這是大自然的畫筆,繪出這般詩情畫意。而一列列呼嘯而過的中歐班列,一輛輛飛馳行駛的跨國運輸車輛,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公鐵大通道,則為這連綿起伏的草原點綴上了現代氣息。這是人類的畫筆,繪出這般動感的色彩。兩種色彩交替呈現,野性與現代文明水乳交融,塑造了內蒙古獨特的文化氣息。
內蒙古作為國家的北大門,向內連接著國內廣大的消費市場,向外連接著資源豐富的俄羅斯和蒙古國,并通過俄蒙陸路與歐洲大陸實現著相互連通。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及向北開放戰略的實施,內蒙古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勇立潮頭,加大與俄蒙及沿海港口、內陸省區互聯互通的通道建設,將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有效銜接,開創內蒙古向北開放新局面。
滴水石穿,滄海桑田。按照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十二五”以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持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公路交通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年底,內蒙古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37公里、一級公路6290公里、二級公路14484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里程達到9萬公里,農村牧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4.2萬公里。
同時,內蒙古已構筑起由策克、甘其毛都、二連浩特、滿洲里等19個口岸組成的全方位向北開放帶。目前,正加快構建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的北疆草原“新絲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老茶道換新面貌 越走越寬
9月16日清晨,幾聲汽笛聲劃破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寧靜,一輛滿載集裝箱的班列,從二連浩特口岸的鐵路集裝箱貨場緩緩駛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趟班列將經過俄羅斯抵達歐洲。
歷史的腳步總是不期而遇,300多年前,在內蒙古這片大草原上,幾乎同樣的路線,活躍著一條“萬里茶道”。
1692年春,俄羅斯彼得大帝向清王朝派出了第一支商隊。這支由175峰駱駝組成的商隊從莫斯科出發,歷經春夏秋冬,于第二年春天抵達北京。1694年春,這支商隊滿載茶葉而歸,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伊臺斯商隊。于是,在中俄兩國版圖上,出現了一條始于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兩個起點,途經湖北漢口、北京、歸化(今呼和浩特)、二連浩特、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恰克圖至俄羅斯伊爾庫茲克、奧倫堡、莫斯科,最終抵達圣彼得堡的萬里商路。
駝鈴遠逝,古道悠悠。300多年后的今天,這條古老的“萬里茶道”,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以嶄新的面貌,更為豐富的內涵,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在晝夜繁忙的內蒙古各大口岸,隨時都可以看到滿載木材、煤炭、礦產的火車,裝滿蔬菜以及其他農副產品的汽車川流不息。有人因此說,原先的茶葉之路成了“木材之路”和“蔬菜之路”。
目前,內蒙古正式開放的公路(水路)口岸有11個,包括3個中俄公路(水路)口岸,分別為滿洲里、黑山頭、室韋,其中滿洲里口岸為我國最大的對俄開放口岸;8個中蒙公路口岸,分別為策克、甘其毛都、滿都拉、二連浩特、珠恩嘎達布其、阿爾山、額布都格和阿日哈沙特,其中二連浩特口岸為我國最大的對蒙古國開放口岸。
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年進出境貨運量在1000萬噸以上的滿洲里、二連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四大口岸。
其中滿洲里口岸貨運量2013年突破3000萬噸,海量貨物正通過這條逐步崛起的“東線亞歐大通道”往返于中國和歐洲之間;二連浩特口岸承擔著中蒙貿易大部分運輸任務,以及中俄、中歐貿易轉關跨境運輸任務,目前,其公路、鐵路口岸年吞吐能力達到1600萬噸,年進出境客運量保持在200萬人次以上;策克口岸是內蒙古地區過貨量最大的公路運輸口岸,是中蒙兩國最為重要的貿易通道之一,也是阿拉善盟向北開放的橋頭堡。
在全國邊境陸路口岸中,滿洲里進出境貨運量在歷史上一直排在第一位,甘其毛都、二連浩特和策克分列第二、四、五位。其他口岸的進出境貨運量雖然量小,但均逐年大幅增長。通過這些口岸,主要進口我國亟需的煤炭、鐵礦石、銅礦砂、木材等資源性產品,出口俄蒙市場短缺的建材、機電、輕工、日用品和果蔬等商品,充分發揮了與俄蒙的經濟互補優勢。
在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內蒙古各口岸發展更為迅猛。
統計數據顯示:作為國內最大陸路口岸的滿洲里,2015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8.4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完成貨運量1380萬噸,同比增長7%,在全國陸路口岸中排名第一。
對蒙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口岸,2014年貨運量達到1355.9萬噸,同比增長3.85%;進出口貿易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1.4%;2015年1月至8月,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口貨物達856萬噸,進出境人員超過120萬人次。
在策克口岸,從2015年年初至9月12日,進口原煤594.49萬噸,同比增長35.69%;2015年1至8月份,駐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企業累計銷售煤炭475.05萬噸,其中公路汽車運輸銷售228.41萬噸、鐵路外運銷售246.6萬噸。
……
同時,內蒙古結合各口岸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符合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的運輸項目,做到整體優勢突出、各口岸特色鮮明。目前,內蒙古6區對蒙古國國際道路運輸基本形成了“東油、西煤、中商貿”的國際道路貨物運輸新格局。東部額布都格口岸、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重點以中石油大慶—塔木察格油田生產原油運輸為主,2014年兩口岸原油運輸量達到80萬噸。西部策克口、甘其毛都口岸重點以蒙古煤炭運輸為主,2014年西部兩個口岸煤炭運輸達到1700余萬噸,其中甘其毛都口岸煤炭運輸連續四年突破千萬噸。
內通外聯日趨完善 越走越遠
一輛輛在國門前等待通關的重型運煤卡車排起了長龍,放眼望去,看不到盡頭。這是9月15日早上,記者在策克口岸看到的情景。
策克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解阿拉騰告訴記者,當天早上等待通關的車輛有228輛。“我們這里設計的日通關能力為貨車4000余輛,實際日通關貨車平均為300余輛。”解阿拉騰說,“最多時一天有1000多輛。”據悉,策克口岸以煤炭進口為主,現有7家貨運企業,共經營貨運車輛1500余輛。
道路運輸是中俄、中蒙之間物資交流和人員往來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在推動我國和俄羅斯、蒙古國之間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一直以來,內蒙古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工作都緊緊圍繞服務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對外努力構建國際運輸網絡、對內規范行業管理的發展思路,努力提高對外運輸合作能力和水平,推進國際道路運輸工作再上新臺階。
進入“十二五”以后,內蒙古對俄、對蒙國際道路運輸發展繼續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十二五”前四年,內蒙古全區國際道路運輸累計完成客運量882.1萬人次、貨運量9085.7萬噸。分別占同期全國總量的29.23%和62.95%,其中貨運量從2007年開始連續八年處于全國第一位。
在“一帶一路”戰略啟動實施以來,內蒙古加大向北開放力度,客貨運輸量不斷攀升,運輸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僅2014年一年,內蒙古全區就完成公路口岸客運量128.4萬人次,其中:中俄31.9萬人次,中蒙96.5萬人次;完成公路口岸貨運量2365.3萬噸,其中:中俄46.3萬噸,中蒙2319萬噸。
國際道路運輸的繁榮發展,倚賴于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
在鐵路方面,目前,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兩口岸相繼開通了渝蒙俄、粵蒙俄、湘蒙歐、漢蒙俄、營滿歐、哈滿俄、鄭蒙歐、蓉蒙歐和津蒙歐等集裝箱班列,基本上輻射了互聯全中國的便捷高效通道,并逐步實現常態化開通,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實現鐵路或陸海聯運跨省運輸。這些中歐班列主要目的地為俄羅斯、波蘭、德國等中東歐國家,基本實現了對中東歐鐵路沿線站點的全覆蓋,拉近了中國與世界主要消費市場的距離,為眾多企業開辟了一條高效、便捷對接歐洲市場的物流新通道。據統計,2014年,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兩口岸累計運行中歐班列467列。今年前5個月滿洲里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152列,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20列。
公路方面,目前,十幾條以口岸為中心的高等級公路已初步形成了邊境地區與內地相連的公路網絡。二連浩特至綏中港、錦州港、天津港的公路里程分別為650公里、822公里和820公里,這為陸海聯運創造了有利條件;海拉爾至滿洲里一級公路直接連通俄羅斯;達來呼布至策克一級公路直接連通蒙古國。
未來幾年,內蒙古還將加快互聯互通公路通道建設,抓住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道路通達水平,加快構建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的北疆草原“新絲路”。具體來說,一是加快二連浩特、珠恩嘎達布其兩個口岸出海通道的建設,現實與綏中、錦州等沿海港口的有效連接。二是完善策克、甘其毛都、滿都拉三個口岸與內陸省區互聯互通資源能源通道建設。三是加強阿爾山、額布都格和阿日哈沙特三個口岸旅游通道建設。
此外,內蒙古與俄蒙之間的互聯互通公路正在緊張建設中。G10綏滿國道海拉爾至滿洲里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正在運行中,該項目建成后,我國對俄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將實現通高速公路,同時,也將黑龍江的綏芬河、東寧與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連在一起,構成了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通道;拉布大林至哈達圖一級公路也在運行中,這是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貫通黑山頭、室韋等對俄一類口岸高等級公路的重要舉措;而蒙古國“阿拉坦布拉格至烏蘭巴托至扎門烏德”高速公路也于5月28日奠基,該項目全長1000公里,途經該國6個省24個縣,是連接歐大陸橋最近的通道,境內二連浩特至賽汗塔拉已建成一級通道。
到2017年,內蒙古重點口岸將實現一級公路連通,建設與俄蒙地區相連的跨境高等級公路通道。通過全方位擴大開放,內蒙古力爭與蒙古國、俄羅斯遠東及西伯利亞次區域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資源合作、人文交流、經貿往來的示范區,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具活力的歐亞經貿大通道。
物流產業欣欣向榮 越走越快
位于巴彥淖爾市的內蒙古巴運汽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曾是一家老國企,2003年底改革轉制后組建為有限責任公司。受制于規模及理念的影響,改制以來,公司發展并沒有明顯起色。
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之際,巴運迅速嗅到商機,投資擴大物流園區建設。在內蒙古交通運輸廳的支持下還參于了甘其毛都、策克口岸運輸業務,不僅提高了運輸車輛的工作效率,而且加快了貿易流通速度,有效地解決了地區運輸瓶頸問題,促進了地方經濟的交流與發展。
不僅是巴運,內蒙古通過改造、改制傳統的運輸和倉儲企業,發展現代物流企業等途徑,逐步形成了不同經營模式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培育了安快、中昊、巴運、通運、內蒙古物資儲運、紅山、松山、阿康等一批本土物流企業,初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和各種服務模式的第三方物流市場主體。截至2011年6月,內蒙古全區注冊登記的物流企業達到2000余家,A級企業達到23家。
在培育本地企業的同時,內蒙古還積極發揮口岸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引入周邊省份有實力的運輸企業參與對俄蒙能源運輸,形成了區內外運輸企業的良性競爭格局。北京捷橋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北京捷橋是一家專業從事陸橋運輸和精密設備運輸的貨運公司,主要從日韓進口貨物發往蒙古國和歐洲。一般來講,其貨物要輸送到蒙古國,都是到達天津港后再經二連浩特口岸走出國門。通過這種海鐵聯運的方式,為該企業引進日韓等國商品再發往歐洲、俄羅斯和蒙古國搭建起一條快速通道。2015年以來,該公司每月過貨量就達到500個集裝箱。
該公司總經理喬文耀表示,通過天津港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口蒙古國,這種海鐵聯運的方式,方便快捷。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企業將能夠更好地為國內外客戶服務。
資料顯示,自“十一五”以來,在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內蒙古物流業就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物流總量迅速擴大。2010年,內蒙古交通運輸、倉儲業和郵政業增加值為923.9億元。2012年,內蒙古共完成公路貨運量12.5億噸,貨物周轉量3299.8億噸公里,其中出區貨運量5.2億噸,占總量的41.7%;入區貨運量1.1億噸,占總量的9.1%;內銷貨運量5.3億噸,占總量的42.0%;倒裝貨運量0.9億噸,占總量的7.2%。
繁星伴明月,流光相皎潔。前期的成績為“一帶一路”建設打牢了基礎、鋪平了道路、提供了動力;而“一帶一路”建設則更進一步推動了內蒙古物流業的發展。
2013年,內蒙古全區完成營業性道路貨物運輸量9.7億噸、貨物周轉量1872.7億噸公里;2013年底,全區營運載貨汽車大型車數量為18.3萬輛,比上年增長5.7%,貨運車輛向專業化、重型化方向發展;初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和各種服務模式的第三方物流市場主體;重點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業注重采用先進的信息和生產管理技術,增加專業配套服務功能,物流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開放程度逐步加大 越走越實
2014年4月15日,二連浩特市永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平與二連浩特市政府簽署了邊民互市貿易區合作協議,計劃投資3.5億元,在這里建設邊民互市交易區、物流配送區、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跨境綜合商務服務體系以及中蒙口岸購物旅游服務區。
2015年9月中旬,記者在邊民互市貿易區項目的施工現場看到,邊民互市貿易區已現雛形。據二連浩特市口岸辦主任韓巴圖介紹,未來,在互市貿易區內,二連浩特邊民拿上邊民證即可進入,并可免稅攜帶價值8000元人民幣以內商品。
二連浩特市的做法只是內蒙古自治區提高口岸開放水平的一個縮影,這背后反映了內蒙古自治區加大開放力度的決心。
2012年9月19日,經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口岸辦升格為副廳級,內設5個處,編制30名,下設口岸一處、口岸二處、口岸三處和口岸管理服務中心、電子口岸中心,現有正式工作人員28名。這使得口岸的職能和工作力量得到加強,口岸運行的協調和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此外,根據工作需要,內蒙古成立了向北開放工作領導小組、對蒙經貿交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和電子口岸建設領導小組。
而各口岸所在地區也充分發揮口岸資源優勢,在努力實現進出境客貨運量增長的基礎上,均制定了口岸經濟發展規劃,并加大實施力度。口岸進出口貿易額因此逐年擴大,對俄蒙經濟合作不斷深入,各類工業園區、現代物流園區和現代服務業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口岸所在地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
為進一步推動口岸開放,內蒙古還牽頭研究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沿邊開發開放帶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內蒙古自治區創新同俄羅斯、蒙古國合作機制實施方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口岸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內政發〔2015〕20號)、《內蒙古自治區口岸管理和服務標準(試行)》(內政口岸〔2014〕153號),從規劃和政策上為口岸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從2015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利用國債資金啟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規劃,每年安排15億元用于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已編制完成的五年建設規劃,2015年第一批5億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已到位,并已下撥到有關口岸。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強力推動效果顯著。2015年3月23日,中俄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正式被國務院批準為綜合保稅區,這是內蒙古地區首個綜合保稅區,“綜保區”建成運營后,將以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國際貿易和保稅加工四大產業為重點,逐漸發展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生產服務基地、國際物流集散地、大宗商品交易地、制造業加工出口基地和國際展覽展示中心,成為服務全國、面向俄蒙、輻射東北亞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目前,相關工作方案正在制定當中,爭取盡快封關運營。內蒙古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于光軍表示,從國家戰略上來說,“綜保區”在“通道經濟”建設方面,還可以起到“紐帶”作用,與我國其它省區今后形成聯動發展。
與此同時,內蒙古正積極推進建立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2015年3月,與蒙方召開了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第一次磋商會議,并達成重要共識,制定了《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共同總體方案》,目前正在兩國層面征求意見,有望年內獲批并啟動建設。據悉,邊民互市貿易區計劃先期啟動核心區建設18平方公里,其中蒙方一側9平方公里為扎門烏德自由經濟區,中方對應區域9平方公里,通過“兩國一區、境內關外、封閉運行”運作模式,最終建設成為集國際貿易、物流倉儲、進出口加工、電子商務、旅游娛樂及金融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開放平臺。
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烏海和阿拉善內陸港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正積極協調國家有關部門,爭取成為糧食飼草、畜產品和整車進口指定口岸。
同時,內蒙古還將圍繞自身特色產業,發揮邊疆口岸優勢,與周邊省區合作共建,推動對俄蒙陸路口岸與京津冀、呼包榆、川渝等內地市場及遼寧、河北、天津等出海口的直聯直通。重點加快“一帶一路”輻射區域和歐亞大陸橋內蒙古段物流節點建設,引進和培育獨具特色的物流示范企業,盡快形成區域性物流中心。
“一帶一路”開啟了內蒙古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內蒙古在主動融入中選準定位,發揮作用。除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產業合作之外,內蒙古更是努力形成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經濟圈,使“一帶一路”為內蒙古經濟發展和改革帶來新支點。可以預見,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內蒙古必將大有作為,以口岸為支點,以互聯互通的大通道為杠桿,內蒙古的向北開放將走得更穩、更快。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