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絲綢之路”的迷霧
2015-08-12 09:33:57
Landbridge平臺
自古以來,中亞地區在歐亞政治版圖上,就充當著樞紐、東道的角色,中國的、南亞的、波斯的、歐洲的,來自東西方各文明中心的物質、精神要素,通過這個紐帶、東道,實現通聯和交換,而這條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至關重要的紐帶,又以“絲綢之路”的名字永垂史冊。
進入近代,先是伊斯蘭勢力的崛起,帖木兒、波斯、奧斯曼和準噶爾霸權的更迭,繼而是沙俄入侵,中亞作為獨立勢力在歐亞政治版圖上暫時消失,“絲綢之路”也逐漸湮沒在中亞茫茫沙海中,儼然一個死亡的歷史名詞。
蘇聯的解體和中亞五國的獨立,讓“中亞國家”和“絲綢之路”這兩個塵封已久的歷史概念重新復活,20多年間,在不同場合,被不同的人和勢力反復詮釋著,強調著。
一“路”各表 爭相發言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絲綢之路”就是個國際性、開放性概念,對每個相關國家而言,意義都各不相同。
古代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在當代,中亞也好,世界也罷,都已不再是當年的格局,而早已進入全球化、“地球村”時代,因此,談及“絲綢之路”的方方面面,較諸古代更多。
中國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最熱衷談論這一概念的國家之一。2012年上合組織峰會上,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曾提出,各上合組織成員國要努力建成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能源管道互聯互通工程,為古老的絲綢之路賦予新的內涵;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四國時,再次談到“新絲綢之路”理念,強調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并具體提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思的兩層內容,即首先,在現代條件下弘揚古絲綢之旅留下的觀念、理念,其次,進一步推動中國和中亞各國在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和能源管道等六大領域的互聯互通,從而創造現代化、多方位、立體的絲綢之路。
俄羅斯是在中亞駐軍最多的區外國家,又與中亞五國存在歷史和現實的淵源,俄聯邦政府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將正在建設中、由中國經過中亞和俄羅斯直抵德國杜伊斯堡,并連通歐洲鐵路網和港口的“中歐運輸走廊”稱為“新絲綢之路”,并表示俄羅斯應在“新絲綢之路”上發揮決定性作用。
作為“絲綢之路”上連接東西、地處樞紐的中亞五國,對“絲綢之路”概念一直津津樂道。2011年,哈薩克斯坦在中國-亞歐博覽會上舉辦“絲綢之路”物流體系發展圓桌會議,并推出一系列“絲綢之路”文藝作品;2012年,烏茲別克斯坦在上海舉辦“絲綢之路”攝影展,同年6月又舉辦了“絲綢之路”-和平之旅研討會。
中亞周邊的伊朗、阿塞拜疆,甚至尚掙扎在戰爭與和平十字路口的阿富汗,也對“絲綢之路”念念不忘,這些國家的政要們多次表示,自己也是新老“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也曾鄭重提出“白頭鷹版本”的“絲綢之路”方案:2011年秋,美國官方發布所謂“新絲綢之路”計劃,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更曾對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巡回訪問,以宣揚這個美國版的“絲綢之路”。
通向哪里是關鍵
不論古代還是當代版本的“絲綢之路”,其實質意義,都是溝通各國經濟、文化乃至政治交流、聯系的通道,目的都是兩個,“連”和“通”,即通過“絲綢之路”連通相關國家。
問題在于,提出“絲綢之路”不同版本的各家戰略利益迥異,它們各自的“絲綢之路”版本,自然也大相徑庭,確切地說,“連通”理念雖同,怎么“連”、“通”哪里,卻是大相異趣的。
中國所希望的“新絲綢之路”,是通過“上合”各國的密切合作,包括交通、電信、電網、能源管道的互聯互通,開發銀行、糧食安全合作機制、種子庫和農業示范推廣基地,能源俱樂部、貿易投資便利化等一系列促進相互經濟聯系與合作的機制建設,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的相互合作,形成“上合”框架內更密切的合作和更通暢的交流,打通歐亞間最近、最便捷的陸上通道,并通過“連通”,維護和促進中國的邊境安全和能源安全。
俄羅斯的“新絲綢之路”,其基本目的是維持沿襲自前蘇聯的、中亞和俄間的通道、節點之便,并借“新絲路”保持和恢復俄在中亞的傳統“存在”和影響,因此俄不僅堅持“上合”平臺,還積極推動“歐亞經濟共同體”,并多次嘗試賦予上合以“共同防務”等新內容。
而美國,當年希拉里高調推出“新絲綢之路”構思,是打算以阿富汗為核心,將中亞腹地和印度等南亞國家經濟帶相連,其更重要的目的,是打通美國在南亞各盟國、伙伴和中亞腹地間的交流通道,從而將美國的影響力深入到中亞腹地。
其它提出各自“絲綢之路”版本的國家,也同樣本著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思路構架藍圖,如伊朗的版本依托已有的伊朗-中亞公路和輸油管線,意在借這條西方鞭長莫及的內陸通道,緩解因核危機而遭受禁運、制裁、封鎖的窘境,加強戰略縱深,而阿富汗則是懲于北約撤軍進入倒計時,希望搭上“絲綢之路”的順風車自保。
各種版本的“絲綢之路”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強調自己的“連”和“通”,而對其它競爭者而言,卻在某種程度上希望“隔”和“斷”,目的是一方面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讓競爭者邊緣化。
向東、向西或向南
在“新絲綢之路”話題上最持開放態度的,無疑是東道主——中亞五國自己。
這五個國家都是內陸國,缺乏獨立的出海口和外聯通道。不僅如此,從廣義上看,這些國家的經濟,也需要和區域外更多經濟體密切關聯,才能獲得必要的生存活力和發展空間,正因如此,它們不僅希望“連”、“通”,且希望連通的國家越多越好,如果經過中亞這個樞紐的“絲綢之路”能夠四通八達,則樞紐的東道之利自然更加豐厚,且如此四通八達的“絲綢之路”,也會溝通中亞五國和區域外更多經濟體間的利益合作,從而使中亞經濟更有彈性,更具安全系數。
蘇聯解體前,中亞各國的“通聯”主要是向西,即和俄羅斯核心區連結,在經濟上成為俄羅斯的“衛星”,在資源輸出和物資輸入上,則飽受俄羅斯“卡脖子”之苦;蘇聯解體后,中亞國家一方面維持向西通道,另一方面開辟了通往伊朗的南向通道,部分緩解了“絲綢之路”出口單一的問題。
近年來,中亞各國將很大精力放在恢復和打通向東的“絲綢之路”通道上,并和東方大國——中國一拍即合。
2010年,中國超過歐盟,成為中亞最大貿易伙伴,次年雙邊貿易總額達到400億美元的歷史高點,其中占主要份額的,正是石油和天然氣輸送。2006年7月29日,西起哈薩克斯坦阿塔蘇,經中哈邊界阿拉山口口岸至新疆獨山子的中哈-阿獨石油管道全線貫通投產,自此中哈原油貿易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截止2012年11月30日,累計向國內輸油4991.7萬噸,貿易額高達321.54億美元;2009年12月14日,西起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邊界,東至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穿越中、土、哈、烏四國,長達10000公里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年設計輸氣量300-400億立方米,可保障中國長三角、珠三角沿線4億人口生活燃料供應,并令沿線中亞各國的經濟、就業受益。
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中國工業門類齊全,輕工業尤其發達,而中亞各國盡管經濟有一定基礎,但“重重輕輕”的“蘇聯綜合癥”并未完全消失,而在某些領域、部門又有其優勢和獨到之處,互通有無,開拓彼此市場,可實現雙贏、互利;中亞是連接東西方古老“絲綢之路”的行經地,又是歐亞大陸橋的要沖,確保這條經濟命脈的暢通,對彼此而言都十分重要。
對于中亞四國而言,向東的“連”和“通”意義自然重大,這不僅擺脫了傳統線路出口單一、易被卡斷或要挾的弊端,也使中亞首次直接和一個國際能源需求大戶“無縫對接”,而無需經同樣盛產油氣的鄰國中轉,這對中亞四國的經濟安全無疑是有益的;對中國而言,能源進口依賴度與日俱增,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和不斷提高的城市能源消費水準,決定了能源安全在中國國家戰略中不斷提高提升的重要級數,而打通向西的油、氣通道,對于實現油氣來源多元化,避免在幾個能源全球運輸節點上受制于人,無疑是有極大意義的。
而其它幾個方向,目前看來都存在一些麻煩。
向西通往俄羅斯的通道、節點基礎完善,但經過蘇聯解體后20多年的發展,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在經濟互補方面已出現明顯裂痕,類似中亞-中國那樣互補互利的“經濟帶”已殘缺不全,以資源出口為支柱產業的俄羅斯并不缺少中亞油氣資源,也無法提供中亞所需的各種工業產品,相反,中亞國家通過“向西”渠道向第三方出口油、氣,反倒要多付一層成本,多擔一份風險。
向南的“波斯線”在蘇聯解體之初一度被中亞各國寄托希望,但如今卻相形見絀——“絲綢之路”的意義在于“通”、“連”,而伊朗卻正被“遮斷”,“絲路出口”的意義,自然暫時會大打折扣。
至于美國,其“新絲綢之路”既不“通歐”,也不“聯華”,卻意在促進中亞和南亞的一體化,進而讓中亞和美國“通聯”,但這個方案最大的命門,一是阿富汗這個“瓶梗阻”,二是巴基斯坦和美國、巴基斯坦和印度關系微妙,巴曾兩次切斷美國通往阿富汗的軍事補給線,三是聯軍從阿富汗撤軍在即,美國版“新絲路”安全形勢堪虞,很顯然,一條既不安全、又隨時可能中斷的“連通線”,是很難產生多大吸引力的。
事實上,“絲綢之路”成為多走向、多通道、多出口的“絲路網”,是最符合中亞和所有相關各方利益的,有關各方應努力協調,找到彼此間利益共同點,從而實現各版本“新絲路方案”的共存和互聯互通。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