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推動東中亞整合
2015-06-10 09:29:28
Landbridge平臺
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讓國際社會矚目。與此同時,計劃也變得日益復雜和混亂,對一般人來說更是如此。
一開始,中國領導人談的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然后是海上絲綢之路,現在則主要是“一帶一路”。此外,還有絲綢之路基金和最近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讓情況變得更加混淆的,是并非所有新絲綢之路計劃都是中國的,一些國家也提出了他們自己的新“絲綢之路”項目!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呼吁恢復古時的絲綢之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他又倡議建設新“海上絲綢之路”。
古時的陸上絲綢之路,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00年中國的漢朝。當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從長安出發,經中亞到羅馬帝國邊境。這歷史性行程開通了具歷史意義的“絲綢之路”,因為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隨即在張騫行經的路線繁榮起來。
“海上絲綢之路”一般讓人聯想起鄭和下西洋(1405年至1433年)——從中國沿岸經南中國海,到印度洋甚至更遠的地方。但即使在鄭和遠航前,中國也已經有頻繁的海洋活動,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已同中國建立朝貢關系。
“絲綢”起源于中國,因此造成所有絲綢之路活動一定始于中國的錯誤想法。從歷史來看,中亞國家和部落間的小規模商隊貿易,構成了許多迷你“絲綢之路”。事實上,土耳其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也同一些中亞國家,建立了陸上絲綢之路聯系。
今天,除了中國,在歐亞邊界的一些國家,已經啟動了它們的新絲綢之路。在習近平做出宣布前,土耳其已經開始一項新“絲綢之路”項目,來恢復與舊日中亞國家的聯系。以俄羅斯來說,其新絲綢之路的重點,是同中亞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如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重新建立政治和經濟聯系。
最重要的是,一些中亞國家也提出加強彼此政治與經濟合作的“絲綢之路活動”。簡而言之,不是所有絲綢之路活動都是屬于中國的。
不過,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在規模、范圍和功能上卻是最大的。習近平在提出新絲綢之路概念后,隨即在2014年11月于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宣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綢之路基金。許多相關部門和機構也陸續提出具體行動計劃,最終形成了目前成為中國官方絲綢之路活動焦點的一帶一路戰略。
可以說,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皆是中國未來在區域和全球角色的“概念性戰略路線圖”,但一帶一路卻基本上是付諸行動的策略,就如世界銀行的一項巨型發展項目。它關注的是融資、項目評估和風險管理。
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財政部深入參與制定一帶一路方案,也邀請中國的兩家政策銀行(中國開發銀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投資公司和一些國有企業如中國三峽集團加入。
為了得到更多資金,一帶一路將來可以同就要成立的亞投行攜手合作。它預計也會同世界銀行的國際金融公司合作融資,取得額外的貸款。最終,中國現有的一些對外經濟援助計劃,比如中國-亞細安投資合作基金(100億美元)、亞細安貸款基金(200億美元)也可能被動用。因此,一帶一路有非常強大的資金為后盾。
它初期的大部分發展項目,將偏向基礎設施和改善基礎的互聯互通。中國毫無疑問可以提供必要的工程技術,和從其自身建造具世界級水準的基礎設施所積累的經驗。中國也可供應必要的機器和配備,還有混凝土和鋼鐵產品——中國這些行業目前都產能過剩。從金融和技術上看,一帶一路都將成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最龐大發展項目。
重啟歐亞心臟地帶
從中國拓展國際空間的努力來看,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可以作為長期的戰略指標。但短期的戰略優先考量卻很清楚:先發展陸上絲綢之路,這可以讓中國享有更大的相對優勢。
在歷史和地理上,中國的確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心。多個世紀以來,中國基本上是個大陸強國,過去有很多應付和處理中亞國家和部落的老經驗。除了一些短暫的時期,中國在歷史上從來不是一個走向海洋的國家。可以說,鄭和下西洋似乎是歷史上的偶然事件。
今天,中國毫無疑問的決意建立其海洋實力和一支強大的海軍。但這需要時間,而要建立和培養必要的海洋思維,需要更長時間。事實上,中國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的領土爭議所造成的緊張關系,讓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國際發展框架看來問題重重。中國一離開大陸沿岸就將面對阻礙!
因此,一帶一路項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主要重點將集中在同陸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領域。 實際上,其首個主要項目已于今年4月在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啟動,由中國撥款450億美元,在巴基斯坦建設基本基礎設施。
一個多世紀前,英國著名地理學家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在他的《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一文中,提出了包括中亞和歐亞大陸邊緣的其他國家的“心臟地帶理論”(Heartland Theory)。對他來說,這歐亞心臟地帶是“世界島”,而“誰統治世界島,誰就能主宰世界”!
然而,對偏愛遠征海洋的英美強國來說,這理論卻不是那么關鍵性的。他們用強大海軍來征服世界。可以理解的,以21世紀的地緣政治景觀來看,這個舊理論更是沒有什么意義。
然而,盡管政治轉變了,地理卻永遠一樣。中國(還有俄羅斯)還是歐亞心臟的重心。在戰略上,因為安全(反恐)和經濟(石油和天然氣)原因,這心臟地帶對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更注重發展中亞國家,是一帶一路的首要考量。
中亞從其西部的里海延伸到東部的中國新疆。北邊是俄羅斯,南部是伊朗、阿富汗和中國。這個區域有五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即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蘇聯于1991年突然解體后,它們經歷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變革。
近年來,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暴漲——也因此吸引了開發天然資源的海外直接投資——讓它們的經濟取得高增長。然而,除了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其他三個的經濟還是相當落后。
它們全都面對兩個主要發展難題。首先,在地理上,它們都是“內陸”的封閉經濟體,遠離海洋和主要國際貿易路線。其次,它們的經濟增長過于依賴農牧生產和天然資源的開采。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暴利算是“不勞而獲的收入”,因此它們很容易患上“荷蘭病”(Dutch Disease,編按:指某一經濟部門的繁榮導致其他部門生產萎縮的現象)。此外,長期來說,太過依賴初級產品出口是不利于工業化的。
因此,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可以幫助這些中亞國家突破它們發展困境。所有絲綢之路計劃,不論新舊,重點都在“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可以為它們提供至關重要的工程技術和融資,讓它們建立起長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礎交通設施。
這樣,中國在中亞的一帶一路計劃,最終可能發展成連接中亞和東亞的巨大“經濟橋梁”。這對這兩個區域來說是雙贏結果。以天然資源為基礎的中亞和以制造業為根本的東亞(也包括韓國和日本)可以發揮高度互補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