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日照港,才有日照市。日照港始建于1982年,歷史比這座25歲的年輕城市還要長。2014年日照港的吞吐量達3.3億噸,位列全國港口第八名,全球第十一位。可就在勢頭迅猛的時候,面對整個城市發展的需要,日照港決定還城市金沙灘。日照港將進行港口的部分搬遷,把原來的港區變回金沙灘,這樣不僅使日照港環境更好,港口搬遷的經濟效益也將同樣顯著。由此,由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海疆萬里行采訪活動來到日照港進行實地采訪工作。OjA大陸橋物流聯盟
日照港被城市“逼近”OjA大陸橋物流聯盟
據日照港副董事長孔憲雷介紹,日照港目前有兩個港區,即石臼港區和嵐山港區,它們相距35公里,規劃泊位270個,規劃吞吐能力為7.5億噸。山東是全國率先對港口用海進行評估論證的省份,日照港是全省第一家繳納海洋生態補償金的單位,也是全國第一家繳納海洋生態補償金的企業,可見其對海洋環境的重視程度。
日照有美麗的金沙灘,1982年建設的時候是一個漁村,是臨沂市的一個縣。1989年建立日照市,城市得以快速發展。然而隨著日照旅游產業不斷升級,港口與城市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一邊是城市的發展,一邊是港口的生計,權衡之下,當地決定對石臼港區進行部分調整,對北港池實行搬遷。北港池是日照第一個用于對外出口煤炭交流貨物的碼頭,在改革開放之初立下了大功。但北港池與城市的距離太近了,距離美麗的燈塔廣場僅有兩公里,可以說港口被城市“逼近”了。迫于目前城市發展的需要,日照港決定忍痛進行調整,把燈塔廣場兩公里以外的兩千多畝地還給城市。日照市既要港口發展,又要藍天碧海,把港口用地的兩公里岸線恢復成原來的金沙灘,以期實現港口用地變成城市用地。
4年投資150億欲打造千億噸級港口
對于港口搬遷項目的時間表,日照港副董事長孔憲雷表示, 第一期把北港池進行“東煤南移”,也就是開發新的作業區,向深海要效益,同時也使得港口遠離居民、城區、旅游區,總工期需要4年時間,總投資150億資金。
第二期是把石臼港區通用泊位轉到南面來,靠近城市改造成集裝箱、郵輪等潔凈的港區。最后要實現日照港年吞吐量超千億。孔憲雷說,既要港口發展、又要藍天碧海,這當然是第一目的。此外,這不是簡單的給港口搬家,搬遷可以實現港口轉型升級。原來的老港口是露天港,未來將實現封閉化,還將引進世界先進技術,進行智能環保安全升級。
孔憲雷表示,搬遷也是適應港口大型化發展的需求,新港區將有四十萬噸級的泊位投入使用,這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泊位。除此之外,三十萬噸級、二十五萬噸級泊位也將一并投入使用。
港口人33年寫就“傳奇”二字
搬遷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兒,要實現一邊建設一邊轉化。港口的責任是服務社會,日照港是中原地區通往港口最便捷的通道,搬遷工作不能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區域經濟統籌發展,要有序分步實施分布搬遷。回憶起當年來到日照港工作的情景,時任副董事長的孔憲雷非常感慨:“我畢業于河海大學,學習軍港建設專業,剛開始來建設日照港的時候這里就是小漁村,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海邊的土地是墳場,遷墳完畢后現場還是有很多棺材板之類的遺留物品,每次經過這里,我騎自行車都費勁,確實很嚇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只提供了無盡想象的漁村,如今發展為全國第八大港口,還建成了城市,現在港口要為城市發展部分搬遷……33年的時間,孔憲雷和他的日照港人用一生寫就了“傳奇”二字。
數量提升、等級提升、規模擴大是港口搬遷顯而易見的三大效果。經過調整,日照港、嵐山港區的吞吐量將達4.5億噸,日照港整體吞吐能力達到7.5億噸。相信不遠的將來,千億噸級大港的蔚藍夢想正在此刻繪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