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激活的新絲路74r大陸橋物流聯盟
2011年12月16日上午,伴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首趟由江蘇連云港開來的國際集裝箱專列,緩緩駛入霍爾果斯貨場站。幾天后,運入的集裝箱改為汽車運輸,經由霍爾果斯口岸公路聯檢“綠色通道”駛出國門,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74r大陸橋物流聯盟
集裝箱,對很多霍爾果斯人而言,還是陌生事物。而在推動此事的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趙守才看來,不久之后,集裝箱運輸就將成為霍爾果斯貨物的主要運輸方式,不僅會將貨物的運輸量提升一個量級,并且會帶動現代物流和相關服務產業,從而攪熱整個口岸。
而在這十多天前(12月2日),中哈兩國鐵路在霍爾果斯—阿騰科里成功實現對接,一條新的通道在亞歐大陸的腹地連接起來。按照計劃,這條鐵路2013年將投入運營,中國到中亞國家的鐵路運輸里程將縮短500多公里。
在哈薩克斯坦,這條鐵路被稱為“通往東方之路”。該國交通部長卡馬利耶夫說,這條鐵路“不僅將成倍地擴大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間的貨運量,而且會像絲綢之路一樣成為連接歐亞的跨境運輸走廊”。
這條被稱作“新絲綢之路”的新亞歐大陸橋新通道,從霍爾果斯向東,沿精伊霍鐵路、蘭新鐵路、隴海鐵路,穿過我國西部、中部、東部,便抵達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連云港。
隨著運輸瓶頸的打破,高速公路、鐵路已將這個“東方橋頭堡”和“向西開放的橋頭堡”——霍爾果斯聯系在了一起。
趙守才說,相比常年大風的阿拉山口口岸,位于“塞外江南”的霍爾果斯口岸不僅在氣候上得天獨厚,同時在換裝站的規模及設計上都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每年4月至11月,阿拉山口口岸最高有1萬多集裝箱滯留,滯留的時間高達50多天。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開通后,最初霍爾果斯口岸可能會是阿拉山口口岸的補充,其后阿拉山口將成為霍爾果斯的補充。”
這條東起連云港,西至霍爾果斯,延至中亞、俄羅斯、歐洲的新亞歐大陸橋新通道,在國內跨越我國東、中、西三個地帶,聯結著新疆、寧夏、青海、河南等11個省區。腹地內,工、農、副、牧業有一定基礎,土特產品、糧油食品、水果蔬菜、畜牧產品、輕工紡織品、冶金產品、化工醫藥品、機械產品等都可為外貿提供豐富的貨源。
與此同時,這條新通道將連接東起中國黃海以連云港為主的港口群,西至歐洲西海岸以荷蘭鹿特丹為主的港口群。
從霍爾果斯口岸至中亞,運距比廣東到中亞的運距至少減少5000多公里,至荷蘭鹿特丹的距離約為6500公里,比海運減少14000公里。雖然海運費用相對便宜,但由于運輸距離大大縮短,從連云港到鹿特丹運輸費用只有海運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時間上的快捷,更適應于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
隨著中哈鐵路在霍爾果斯—阿騰科里實現對接,鐵路聯運在霍爾果斯已經指日可待。根據鐵道部關于霍爾果斯鐵道換裝站的設計,一期的年過貨能力是2500萬噸,二期的設計規模是年過貨能力3800萬噸。目前,霍爾果斯公路口岸的過貨能力只有100多萬噸,這意味著,將來的過貨能力將提升幾十倍。
趙守才說,過去由于長期以來受到一些關鍵要素的制約,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性并沒有發揮出來。一方面,連云港不是深水港,沒有遠洋航線;另一方面,受阿拉山口鐵路口岸的換裝速度及氣候條件制約,使得過貨的能力大打折扣。
隨著連云港的大港口、大碼頭的建起,吞吐能力翻了一倍多,開通了幾十條遠洋航線,霍爾果斯中哈鐵路及“雙西”高速公路也即將通車運營,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合作日益密切。
目前,連云港援疆工作組正積極推進連云港至霍爾果斯的“五定班列”,同時籌備在霍爾果斯口岸建設“無水港”,通過兩地的密切合作,暢通新亞歐大陸橋,激活這條新通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