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捷克、波蘭、白俄羅斯……當地時間2月12日凌晨,河南廣電全媒體“新絲路 新動力”采訪團抵達了本次采訪的最后一站——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聯合采訪團先后走進了五個國家,同這些國家的政府官員、企業高管、普通市民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接觸。采訪中,令記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些國家各行各業都在研究中國,而河南、鄭州更讓他們感興趣。my8大陸橋物流聯盟
【政府“官員”】“部委”領導組團受訪my8大陸橋物流聯盟
作為中國的地方媒體,一些國家的“部委”領導親自出面接受采訪,還是讓我們有些意外。
除了白俄羅斯國家鐵路公司副總經理列姆別夫斯基,哈薩克斯坦鐵路股份公司常務經理庫拉科夫也親自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而同庫拉科夫一起接受采訪的,還有哈薩克斯坦鐵路快運股份公司總裁葉留巴耶夫、哈薩克斯坦郵政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讓利卡卡諾夫。
采訪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帶一路”戰略,表示鄭歐班列走在了前列,也給哈薩克斯坦帶來了很大的機遇。
鄭歐班列開行一年多來,哈薩克斯坦只是一個換軌的地方,貨物并不在此分撥。在他們眼中,可不是掙個“過路費”那么簡單,而是將其打造成一條黃金運輸通道,而且正在為此努力。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素有政府智囊之稱的哈薩克斯坦經濟預算規劃部宏觀經濟和經濟數學應用研究中心。走進該中心主任阿貝斯巴耶娃的辦公室,記者吃驚地發現,她的案頭擺放著習近平主席的著作。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而且這種發展持續、穩定。中國又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經濟體,大家都很重視中國,當然,作為中國的近鄰,地處歐亞大陸交會處的哈薩克斯坦更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阿貝斯巴耶娃說。
【普通市民】 哈族小伙心里有倆“家”
在哈薩克斯坦,東方今報記者認識了25歲的別克。他的家在新疆烏魯木齊,是哈薩克族人,而他本人已經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生活了六年之久。
和別克相處的一天里,記者發現,別克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很多漢族小伙子的普通話水平都沒法跟他比。同時,他還說著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
哈薩克斯坦的哈族人和中國境內的哈薩克族同宗同源,語言相通,甚至風俗習慣都相同。“小時候,我一出生接觸的就是哈薩克語,上幼兒園后,又開始學習漢語。這么多年來,兩種語言說得都非常好。”別克說,由于新疆和哈薩克斯坦毗鄰,而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加上同屬哈薩克族,他就來到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工作了。
如今,身為導游的他,經常接待來自國內的旅行團。同樣,哈薩克斯坦的國民對他也十分友好,就像一家人。別克說,1991年蘇聯解體后,哈薩克斯坦宣布獨立,此后一直由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執政,民族關系很和睦。“在我心里,這里是故鄉,而烏魯木齊是家鄉。兩個地方都是我的家。”別克說,他十分看好鄭歐班列,希望阿斯塔納盡快成為鄭歐班列貨物的集散地,隨著兩地貿易的不斷發展,他相信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企業高管】 效益是他們的小“算盤”
同地處歐亞大陸交會處的哈薩克斯坦不同,德國、捷克等國家的企業高管,說話則十分嚴謹。
東方今報記者在德國期間,來到了全球知名的物流企業Hellmann公司,并有幸采訪了該公司全球總裁赫爾曼先生。赫爾曼十分看好鄭歐班列,而且在鄭歐班列開行初期就同鄭歐班列的運營方鄭州國際陸港公司展開合作。
赫爾曼很看好鄭歐班列的前景,但問及下一步的合作計劃,赫爾曼總是跟記者打哈哈。“我們正在統計相關數據,數據出來了,我們對其進行分析后,才會有下一步的打算。”
別看赫爾曼話不多,但他是個中國通。他的妻子是中國人,公司雇有中國員工,就連他本人手上的手鏈,都產自重慶。
同樣,在德國另一家著名的物流企業DHL公司,該公司物流主管喬格明斯特也像赫爾曼一樣,說話不緊不慢,嚴絲合縫,對于今后的合作,也表示要進行深入分析。
“德國人尤其是德國的企業,私下里都在研究中國,心里都打著精明的小算盤。對于他們來說,你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能不能給他們帶來效益,這才是他們能否與你長期合作的根本標準。”中國駐漢堡總領事館的有關負責人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