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老大”變身“店小二”——沈陽鐵路局貨運改革贏得發展紅利
2014-04-10 10:14:36
Landbridge平臺
貨運改革是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后推出的第一項重大改革舉措。記者日前在全國最大鐵路局沈陽鐵路局采訪了解到,鐵路通過貨改不僅實現了貨運指標的快速增長,而且自身顯現了三大變化:“老大”觀念沒了、運輸結構調了、功能定位變了;市場在運輸資源配置中正在起著決定性作用。
貨運改革是鐵路幾十年來沒有的大動作
去年3月,鐵路實行“政企分開”的管理體制改革后,中國鐵路總公司把進一步推進貨運改革作為鐵路全面走向市場的突破口,決定從當年6月15日起在全路實施貨運改革。
沈陽鐵路局管轄范圍跨及遼吉兩省全境和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的部分地區,共有干支線119條,營業里程10066公里。全路每運輸8車貨物,就有一車來自沈陽局。沈陽鐵路局黨委書記張國敏說,沈陽局貨改效果怎么樣,對全路這項改革舉足輕重。
“不改真不行。”沈陽鐵路局物流中心副總經理毛雨說,在貨改前,客戶辦理一批發貨,需要辦理19項承運手續,不是非要走鐵路的誰經得起折騰?改革后只剩下4項。
如今,在鐵路辦理一批發貨,只需要告知鐵路“我要發貨”,鐵路客服人員就會主動聯系,并按需要安排裝車,最后客戶到一個窗口、一次性交費、取票即可。這些改變是幾十年來鐵路沒有的大動作。
改革是鐵路求生存、謀發展的必由之路
長期和鐵路打交道的大連璽達物流公司代表姜文深說:“市場瞬息萬變,時間就是成本。鐵路貨運改革,我們要車皮不用左請右等,反復報送計劃,企業生產也因此降低了費用。”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形勢下,沈陽鐵路局貨運改革釋放了既有潛力,實現了運輸業績逆勢增長。
從去年6月15日貨改啟動到今年2月末,沈陽鐵路局日均裝車完成17142車,較貨改前日均增加2120車,增長14.1%;貨物發送量日均完成105.4萬噸,較貨改前日均增加13.3萬噸,增長14.4%;貨運收入日均增加2044萬元,增長25.6%。
“貨運改革是市場倒逼的要求,是鐵路求生存、謀發展的必由之路。”張國敏說,實踐證明,鐵路實施貨運改革,不僅擴大了鐵路的市場份額,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為鐵路繼續全面推進改革積累了重要經驗。
“老大”觀念沒了、運輸結構調了、功能定位變了
貨運改革不是對工作流程和要求的小修小補,而是對鐵路運營管理機制和體制的大手術,由此產生的三大變化,成為這場改革最大的紅利收獲。
——60多年來“鐵老大”觀念一掃而光。貨改后,運輸指標跟著職工利益走,為了一車貨,營銷員三顧茅廬的故事比比皆是。
許多貨主說,以前想要在鐵路發貨叫“請車”,一個“請”字彰顯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鐵老大”色彩。過去的“鐵老大”現在變成了“店小二”;以前鐵路是坐等上門,現在是追著貨跑。
——鐵路運輸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以前鐵路眼睛只盯著鋼鐵煤炭等大宗物資,行話叫做“黑貨”;對于散小雜的“白貨”不屑一顧,白白丟失了很大一塊市場。貨改后,沈陽鐵路局抓大又抓小,白貨運輸實現了大幅增長,日均裝車2989車,較貨改之前增加1114車。
——鐵路不再是“拉腳”的買賣,功能和定位發生巨變。過去鐵路貨運只做“站到站”服務,物流鏈條兩端都是斷點。貨運改革后,鐵路對自身功能定位進行了重新確定,按照全程物流集團的要求配置資源開展服務,特別是拓展了“門到門”的服務,受到了客戶歡迎。沈陽鐵路局與地方物流企業開展合作,開展公鐵聯運,減少了中間環節,推動了物流成本的整體下降。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