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為歐亞地區的整體合作提供了創新思路,陜西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也迎來了可以發展成為歐亞地區經濟走廊和國際化大都市的機遇。參加2013歐亞經濟論壇的多方人士均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廣闊前景抱有期待,希望通過務實合作,讓合作事宜落地開花,共同塑造經濟帶利益共同體的持續發展局面。uJm大陸橋物流聯盟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創新歐亞合作模式uJm大陸橋物流聯盟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為沿途歐亞國家的整體合作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2013歐亞經濟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正在經歷深刻復雜的變化,歐亞各國迎來了共同利益最多、合作機遇最大的歷史時期。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給地區發展振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在2013歐亞經濟論壇全體大會上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既延續歷史傳統又具有現實基礎,并且富有創造性和可行性,將使歐亞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和深入,區域大合作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絲綢之路沿途的歐亞國家的經貿往來古已有之,未來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基礎堪稱扎實。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僅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就已達到459.4億美元,較1992年與五國建交之初增長了近100倍。因此,在當前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下,通過合作模式的創新,勢必會釋放歐亞廣闊區域的更大集合效應。
按照習近平主席的倡議,可以從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入手,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提升經濟帶的整體繁榮度。
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空間巨大。未來各方可以在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政策方面進行探討和作出適當安排,旨在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的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
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表示,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的積極作用,例如,建立持久的金融服務機制;在現有合作基礎上擴大金融機構的開放度;實現經常項目下和資本項目下的本幣兌換、結算;加大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的金融合作與支持。
汪洋指出,歐亞國家要共同擔負起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任,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早日結出豐碩果實,造福各國人民。
參加本屆歐亞經濟論壇的各國嘉賓也普遍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通過深入推進務實合作,地區的政治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將會逐步轉化為持續增長的優勢。
――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機遇:經濟走廊和國際化大都市
陜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省份,目前正在建設中國內陸型開發開放高地;西安既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也是西部大通道和亞歐大通道的重要交匯點,有著區位、產業和資源優勢。西安市市委書記魏民洲、市長董軍均表示,西安有基礎、有條件成為西部地區與歐亞各國的貿易通道、交通樞紐和經濟走廊,也迎來了加快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西安交通便利,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轉站,隨著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這一地位將更加突出。婁勤儉表示,西安愿意利用自身優勢為歐亞地區貨物流通、人員往來、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也愿意落實國際交通便利化協定,共同建立集公路鐵路航空為一體、通向大海的立體化交通網絡,為加速歐亞地區要素流動、產業轉移和商貿合作貢獻力量。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上合組織峰會期間曾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站在科技創新的產業發展基礎之上。而西安恰是一座教育、科技資源豐富的城市,科技創新在特色產業中優勢突出,例如,能源、化工、電子信息、石油、設備、航空航天、有色金屬、汽車制造等。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談到:“目前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主要在發展先進制造業,歐亞地區很多國家可以提供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能源原材料供應,雙方的產業結構是互補的。”
目前,西安還形成了現代農業經濟體系,也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當前全球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加速的情況下,西安的產業優勢為其與歐亞國家開展多種形式合作奠定了基礎。
記者了解到,西安市正在將城市的發展定位、戰略規劃置于歐亞經濟共同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力爭深入挖掘西安的主導產業優勢、城市亮點和與歐亞各國的重大合作領域。業內觀點認為,未來可以依托現代絲綢之路新亞歐大陸橋,繼續加強合作,把西安建成歐亞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
在27日舉行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上,《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西安宣言》正式發布。魏民洲表示,現在是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加快發展、合作共贏的千載難逢的機遇,西安應該積極搭建智能便捷的信息平臺,推動資本和資源的自由流動、貿易渠道的便利暢通,擴大城市輻射力,釋放地區發展潛力。
――深化務實合作的關鍵:經濟帶合作項目落地開花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為歐亞區域合作提供了美好前景,在新形勢下,關鍵是加快落實具體合作倡議和項目,在務實合作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不斷鞏固地區發展動力。
我國外交部日前正式下發了《關于啟動西安領事館區建設的復函》,意味著西安領事館區建設正式啟動。2013歐亞經濟論壇將爭取在此基礎上促成有關歐亞國家在西安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促進各國知名企業投資落戶,全面加快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建設。這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已經做好規劃并于本次論壇論證的“綜合園區”,將著力推動歐亞地區在創新經濟、高新科技、裝備制造、能源資源、航空航天產業,以及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方面的合作。
業內人士建議,當前要爭取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落戶西安,在西安設立能源交易中心,建立上合組織自由貿易區,通過免關稅和落地簽證率先在西安與上合組織國家間搭建起“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重點推動上合組織高速公路第一階段開放至西安,策劃和實施集文化展示、商品交易、物流中轉、旅游集散等功能為一體的“絲綢之路驛站”項目。
25日,西安中央文化商務區2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復合了文化、會展、商業等現代服務業,這是西安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充分發揮絲路起點城市作用的具體行動。
董軍表示,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中,要爭取更多的區域合作項目在西安布局,推動西安成為歐亞合作的重要城市,以及西部地區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
在27日舉行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多個歐亞城市共同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加強合作協議書》。此協議在鞏固能源、金融、旅游、生態、文化等對話合作機制的基礎上,將逐步推進經貿項目落實等各方關切的事宜。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