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以來,中國外交的拓展空間和方向就一直是個問題。pqg大陸橋物流聯盟
美國在亞太地區糾集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集團,在東北亞利用朝鮮半島、釣魚島問題,在東南亞利用南海問題牽制中國;同時,美國還利用把中國排除在外的泛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試圖把亞太國家在經濟上統合起來。pqg大陸橋物流聯盟
在這個背景下,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輯思提出了“西進”的戰略設想,即把中國外交發展的戰略方向轉向西部,通過中亞進入西亞、中東,和歐洲連成一條線,向這一地區投入更多的外交和經濟資源,以達到在亞太地區平衡美國的目的。這一設想所描述的前景非常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它對于國內西部大開發可能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
然而經過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發現:“西進”,必須得精心謀劃一番。
“你們是大國嘛”
中國外交若“西進”,首先必須成功進入資源豐富、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中亞五國,但這可能會和歐洲發生直接利益沖突。幾位歐洲大國的外交官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
據介紹,當前歐洲對中亞國家實施的是不對外公開的“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戰略。
根據歐洲外交官的介紹,中亞五國曾經私下表態要加入歐盟,歐盟也愿意接納。但是增加新的歐盟成員國“需要經過現有歐盟成員國全民投票同意這個復雜程序”,而這個全民投票的程序太復雜,并且只要有一個國家通不過,就不能完成程序。所以“我們現在確立了與中亞五國建立‘緊密戰略伙伴國家’的政策”,并獲得中亞五國首肯,而且,對外雙方都秘而不宣。這一政策包括:
歐洲從中亞五國獲得長期、穩定的天然氣和石油供應,作為歐洲經濟的“血液”。
為達到上述目的,歐洲計劃幫助加強、加快建設南線通往歐洲的輸油、輸氣管道,并使之能夠迅速投入運用;二是加強對中亞五國的相關支持,這主要是為了防范因為五國和歐洲發展“緊密戰略伙伴關系”關系而可能發生的來自地區大國對中亞五國的壓力。
允許中亞五國居民可以自由地在歐盟國家范圍內生活、就業、學習,這使得中亞五國居民成為準歐盟居民。
歐盟國家,尤其是歐洲大國將大力發展與中亞五國的經貿關系,包括加強對中亞五國能源相關行業的投資。
以歐盟的名義給予中亞五國發展援助。據歐盟外交官介紹:這一援助金額2007-2013年為7.5億歐元,這個援助在歐盟內部被稱為“可持續發展援助”,是根據五國不同的具體情況,為中亞五國量身定做的。據介紹:這個“可持續發展援助”的數字從2014年開始還要增加。
對于中國的“西進戰略”,在北京的歐洲外交人士明確表示,它和歐洲“緊密戰略伙伴關系”政策互相沖突,主要包括:對中亞豐富能源的獲取以及中亞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的爭奪等等。
目前僅就能源需求而言,整個歐洲的冬季供暖大都依賴俄羅斯連接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因為雙方的矛盾,已經幾次出現俄羅斯在冬天對歐洲“斷氣”的情況,雖然每次只有幾天,也足以讓歐洲擔心與警惕。
歐洲外交人士表示,歐洲有信心實現自己目標。一位歐洲大國外交官微笑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歐洲國家都是小國,沒中國大,人家不怕我們,你們是大國嘛”。
俄羅斯視中亞為后院
歐洲的自信不是憑空產生的。他們的根據主要來自中亞國家本身,即:中亞國家更傾向于和歐洲建立緊密關系。
據歐洲外交人士介紹:他們在和中亞國家就“緊密戰略伙伴關系”進行內部磋商時,中亞國家明顯表示出對中國一定程度的擔心,并表示更愿意和歐洲建立“緊密關系”。原因主要有二:
同中亞國家相比,中國面積太大、太強大,經濟實力近年來愈來愈強悍,傳統地緣政治的大忌使得中亞國家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當然,這種壓力的性質和俄羅斯不同,但同樣存在,尤其是當中國商品和資金鋪天蓋地涌入這些國家之時。
另一個原因是:中亞五國和新疆接壤,兩地民族、語言和宗教有諸多相同,一地發生的民族問題往往會波及另一地。
中國外交部從事能源外交的夏義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亞五國已有國家明確向中方表示,對華能源輸出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只能保持現有水平。
對中國來說,“西進”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坎,那就是俄羅斯。俄羅斯一向把中亞視為自己的后院,這種態勢一直在影響著中國與中亞五國發展進一步的關系。尤其是能源領域的合作,俄羅斯對于相關國家向中國輸入能源的數量、能源管道的建設,這些年一直發揮著影響。
普京最近提出,要通過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和獨聯體自貿區,重新建立一個由莫斯科主導的環俄羅斯的政治、軍事、經濟共同體,將之塑造為歐亞地域內的核心力量集團。其最新的步驟是成立俄白哈關稅同盟,組建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快速反應部隊,設立規模100億美元的歐亞經濟共同體穩定基金。在這個計劃中,目前沒有給中國安排空間。為此部分中國學者已經在討論如何在2013年至2015年加入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問題了。
上述態勢決定了:中國的“西進”在表現形態上很大程度上只能是經濟西進,而非軍事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難是政治的,而且要視機會,借力而行。這個力,很大程度上是俄羅斯。與此同時,東邊亞太地區絕對不能放棄,而應該保持一種一定程度上的進攻性防御態勢。
除了獲得中國所需的能源外,中國必須以各種切實有效的形式,實實在在地幫助當地的經濟建設,在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上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