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歐大陸地緣政治與經濟的變化,新疆正成為中亞財富的交匯點和亞歐大陸商貿走廊。”在28日上午進行的福布斯雜志《新疆再發現――開啟亞歐財富走廊》專刊發布會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巨艾提?依明說。B3b大陸橋物流聯盟
即將于9月2日開幕的第三屆亞歐博覽會正成為海內外企業關注的焦點。“目前已有49個國家和地區、6個國際組織以及近10家境外跨國公司、大企業確認參展或參加相關論壇和專題活動。”新疆國際博覽事務局副局長胡曉東說,雖然新疆近來安全形勢比較嚴峻,但從參展參會的國家、組織、企業數量來看,本屆亞歐博覽會招商較往屆還是有明顯增加。“包括奧地利、立陶宛、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內的11個國家,成為參加本屆亞歐博覽會的新增國家,這說明國際社會對新疆的發展和穩定還是有充分信心。”
“對于新疆本地經濟而言,打通新絲綢之路、向西開放的戰略,重中之重還是中亞地區。”新疆自治區商務廳廳長和宜明介紹說,2012年新疆對外貿易額達到250億美元,其中70%以上是和中亞五國進行的,這其中哈薩克斯坦占一半,其次是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目前新疆真正的本地產品出口份額僅占30%左右,大部分都是內地產品。因此,新疆也提出“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的發展思路。通過先做貿易,新疆幫內地的企業開拓市場,內地的企業才向新疆轉移,到新疆來投資,以此改變新疆的經濟結構。
同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局局長王多生也將兵團的招商定位于面向中亞、西亞、南亞的需求招商以及利用新疆資源進行招商。“在中亞整個地區發展需求量最大的是基建產品,其次是建材。”王多生說,新疆通過招商引入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將主要出口到這些地區。在兵團所屬的園區里,有沙特企業在石河子投資紡織業,也有哈薩克斯坦企業在霍爾果斯從事番茄醬加工。但中亞、西亞國家投資新疆的情況還不成規模,多以商貿物流類為主。新疆大學李雁楠教授認為,新疆對于中亞的優勢明顯,新疆有著比較完善和相對中亞比較先進的工業體系和農業種植技術。在中亞國家都以資源出口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的情況下,如果新疆企業加工技術不斷提高的話,完全可與中亞國家形成互補。
作為向西開放的窗口,新疆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28日也舉行了今年下半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此次共啟動投資項目15個,總投資額達到73.9億元。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聯有關負責人介紹,新疆本地企業利用地緣與文化接近的優勢,已經在中亞地區開拓出一片天地,不僅是一般性貿易,很多企業已經在資源開發、工程建設、投資設廠等方面卓有創新,他們已經深入融合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當中,聘用所在國工人、培養管理人員。境外投資從傳統的探礦、油氣、資源類領域向金融、風力發電、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生產資料及小商品、制造等領域發展。新疆的中亞食品廠在哈薩克斯坦生產番茄醬等產品,已占據該地25%份額;新疆特變電工集團有限公司從出售單機開始,逐步發展成為塔吉克斯坦國家南北電網的總承包商;新疆三寶實業集團以貿易起步,進入哈薩克斯坦的城市建設和資源開發,并在阿克陶海港特別經濟區承建“中國工業園”。
這些經驗的共同點,是從出口單一制造產品,轉向出口一系列集成產品,再轉向工程總承包以至后續管理,深度融入中亞經濟,通過為對方培養技術工人,改善對方出口的基礎設施能力,帶動中國的產品與服務出口。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