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蘇北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蘇北地區幾個重點鐵路項目建設,“連鹽鐵路爭取年內開工建設,連淮揚鎮鐵路、徐宿淮鹽鐵路力爭明年開工建設,在蘇北腹地盡快形成鐵路主骨架”。gaq大陸橋物流聯盟
這對于港城市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隨著京滬高鐵、寧杭高鐵等開通運營以及隴海蘭新、蘇南多條高鐵和動車的規劃建設,江蘇大部分城市開始邁入高鐵時代。與之相比,我市鐵路建設速度明顯滯后,這與連云港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極不相稱。市鐵路辦介紹,連云港目前正積極向上海鐵路局及中國鐵路總公司爭取開通高鐵和動車組,全面融入京滬、隴海蘭新及長三角高鐵“黃金圈”。gaq大陸橋物流聯盟
一個思考:
避免被主流交通方式邊緣化
“國家正在開展新一輪結構調整,加大對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連云港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積極爭取開行動車組。”7月31日,在全市重大事項重點工程落實推進領導小組例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強的講話發人深省。
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新絲綢之路東方起點,我市處于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戰略節點,鐵路、公路、水運和航空立體交通網已經形成。市交通部門介紹,目前,連云港緊緊依托隴海鐵路線,連云港鐵路客運和貨運列車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武漢、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等大中城市,并通過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等連接全國各地。但放眼全國,許多城市包括省內正在掀起高鐵、動車建設浪潮,城市群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市鐵路辦一負責人坦言:“沒有高鐵和動車,已成為我市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處在一個交通大變革的時代,連云港如果不抓住機遇,及早實現與高鐵時代對接,將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
連云港火車站統計資料顯示,從2011年開始,每逢節假日,連云港至徐州短途列車一票難求。究其原因,絕大部分人是選擇轉車到徐州再乘坐動車或高鐵前往其他城市。市民王琳經常出差,經常選擇開車去徐州再轉乘高鐵往南京。她說,從新浦坐火車到徐州需要兩個半小時,總里程190公里;而從徐州東站到南京南站全程331公里,坐高鐵最快只需1小時15分鐘,這就是高鐵的速度,也是差距。
一場行動:
連云港至上海動車組有望先行開通
積極爭取開通高鐵和動車組,全面融入高速時代,成為擺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選擇。
據悉,我市一直在努力爭取建設連徐客專,但因連徐客專未能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5—2020年),建成運行至少需要7年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我市提出在積極爭取建設連徐客專、連鎮客專的基礎上,先行開通連云港至上海等城市的動車組,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連云港邁入高鐵時代的重要途徑。
“徐州至連云港段已于2010年全線實現電氣化運營,沿線車站同年全部改成高站臺,再加上現有鐵路運力有閑置,這表明我市已具備了開行動車組必需的三個基本條件,在現有條件下能夠從東隴海鐵路進入京滬高鐵線。”市鐵路辦介紹,按照設想,從連云港乘坐動車組出行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從連云港出發至徐州站停靠后,既可以繼續沿隴海鐵路線直達寶雞,也可以經聯絡線到達徐州東高鐵站,直接上京滬高鐵線,直達上海、北京;第二種是從連云港出發至徐州站,經聯絡線到達徐州東下車轉乘高鐵。
為了配合申請開通動車組,我市準備通過對連云港東至徐州東全線進行電子道叉、信號系統等軟硬件改造升級,優化停靠點,將210公里的動車組路程運行時間縮短至1小時以內。
按照“先易后難、分期分步”的原則,我市已建議把開行連云港至上海動車組作為優先考慮方案,或將正在運行的寧波—上海—徐州動車組延伸至連云港。
一份展望:
多管齊下融入高鐵“黃金圈”
對接高鐵網,融入高鐵“黃金圈”,連云港正多管齊下。
與連云港有關的軌道交通項目進展如何?筆者了解到,經過多方爭取,連鹽鐵路有望年內開工,青連鐵路已通過二次環評,連淮揚鎮鐵路計劃明年開工。再加上已經申請開通的連云港至上海動車組,我市邁入高速時代正在穩定推進中。
市鐵路辦介紹,爭取開行動車組,前提是不影響連徐客專項目爭取。目前,連徐客專項目爭取工作取得新的進展,交通運輸部與江蘇省共同制定的《江蘇省交通運輸現代化規劃》已將連徐客專列入規劃,該規劃擬在今年9月份組織專家評審。“如果這個規劃通過評審,連徐客專項目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內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為‘十二五’開工建設、‘十三五’基本建成創造有利條件。”
業內人士建議,為了不影響連徐客專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爭取工作,建議在開行連云港至上海動車組后,暫緩爭取開行連云港至北京、寶雞等城市的動車組,待連徐客專正式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并啟動建設后,再另行爭取。
在這場交通方式大變革中,連云港正快馬加鞭,力求分得一杯羹,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王文 陳吉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