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十分豐富。截至目前,新疆已探明的新能源儲量有8億千瓦之多。如今,新疆境內可供開發的新能源儲量已超過1億千瓦,目前實際裝機容量只有300多萬千瓦,還非常小??梢钥闯觯陆磥黹_發和發展新能源的潛力十分巨大。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簡稱光伏)和風力發電因其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特點,被世界各國普遍認為是有效應對能源危機、緩解環境壓力、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需要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因此,近年,風力發電、光伏產業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被譽為迎接新能源時代到來的朝陽產業。在我國,光伏、風力發電產業作為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產業,已被列為“十二五”期間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E1o大陸橋物流聯盟
但是,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近一個時期,“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過剩”的論調在各大媒體出現。兩會上,新疆作為國內最早開發風能、光能的地區之一,其新能源開發、利用狀況怎樣,引發上會記者的追問。
“新疆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十分豐富。截至目前,新疆已探明的新能源儲量有8億千瓦之多。如今,新疆境內可供開發的新能源儲量已超過1億千瓦,目前實際裝機容量只有300多萬千瓦,還非常小??梢钥闯?,新疆未來開發和發展新能源的潛力十分巨大。”全國人大代表,新疆新能源(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武鋼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專訪時談道。
武鋼表示,新疆新能源產業始發于1986年,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較早進入風能領域的地區,目前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要打通新能源輸出通道
當前,新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迎來了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新興產業崛起、中央援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的歷史機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于2012年整合組建新疆新能源集團。如今,這個集團公司正在積極開拓戰略新興產業,形成以風能、太陽能制造技術開發應用,固廢處理和垃圾發電以及相關環保產業開發,新能源與現代農業綜合利用開發的局面,其方向是發展成為屬地化的新能源骨干企業,推動新疆新型工業化的建設,促進新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對于新疆新能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武鋼認為新疆發展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的資源,最大的劣勢就是距離。所以,新疆建設重點就是要把各種通道建好,如果通道建好了,新疆對國家的戰略支撐,對實現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價值就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在通道建設方面,航空、鐵路、公路是一類通道,第二類是油氣管道,第三類是電力通道。電力通道在新疆資源轉換、能源外送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一次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確定了由新疆向內地輸送3000萬千瓦電力通道的建設目標,這對于實現國家智能電網戰略性的構架,疆電外送與“西風東送”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制約新疆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的瓶頸就是“送不出去”,讓人有勁使不上,很是著急,任務非常緊迫。打破這個瓶頸,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盡快落實和推動西部電網與東部電網的大通道建設,盡早使新疆豐富的風能等新能源變成電,和煤電一起打捆東送,加快“西風東送”的進程,這樣既能為東部發達與缺電省市提供優質綠色電能,又能使新疆新型工業化進程得以加快,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希望國家能夠把西風東送作為支持新疆、支援新疆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
面對新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新疆新能源集團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時代主題下也有著自己的打算,武鋼表示,在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這一塊,新疆新能源集團要持續推進,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同時,考慮環保因素,尋求最新、最好、最高效的技術在新疆進行發展。其中,新疆新能源集團提出把風、光、儲能技術和農業有機結合,探索新能源在現代農業的種植、養殖、循環經濟等領域的應用,更好地做好生態保護的文章。新疆每平方公里的太陽能和風能都是非常豐富的,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示范可以更多地開發和利用新能源。
作為西部的新能源產業集團,新疆新能源集團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是主要圍繞著四個業務板塊開展,一個是大力推動風力發電,在風機的裝備方面要上一個臺階,適度投資一定的風電廠和太陽能發電廠。第二個板塊是環保產業,在節能環保這個領域上一些項目。第三個就是現代農業,在現代農業和新能源的結合上新能源集團要做一些探索和嘗試。第四個就是要推動產業投資,在一些國家倡導的有利于新疆發展的產業上進行一些投資。這是新能源未來一定時期的戰略規劃。
資源優勢正轉化為經濟優勢
針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過剩的問題,哈密地委相關人士表示:“從哈密自身情況來看,哈密地區不僅沒有風電廠棄風、制造企業產能過剩的情況,還有很多企業千方百計想入駐,開發風電。”他認為,新疆風力資源穩定、豐富,哈密更是開發風力資源的寶地,并對新疆發展風電產業信心十足,“國內風電行業產能在局部地區出現過剩,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但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搶占風電技術和制造的制高點,美國、德國、丹麥、西班牙、巴西、印度都在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和項目推進。新疆的風能、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是國家戰略,也是一項長期戰略”。
武鋼也認為,單從數量衡量,目前國內風電生產、風機制造確實嚴重過剩,盈利的企業不多,投入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創新的資金有限,所以國內風電、風機企業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解決風電企業產能過剩問題,就要從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入手,把過去單一追求數量和速度的方式,調整為從質量和效益上謀發展。
“目前,新疆金風科技的風電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占國內出口產品市場50%左右,產品已經銷售到美國、澳大利亞、厄瓜多爾、埃塞俄比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金風在德國設有研發中心并建有工廠,企業實力穩居全球前十位。”武鋼以金風的“成績單”佐證新疆風電產業的良性發展,也闡述了新疆開發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據了解,風能資源豐富的哈密地區已有金風、華銳、海裝等國內領先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落戶,并正在積極推進科技創新。“風電等新能源產業,不應追求規模擴張,而是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引進,選擇高科技企業引進,這樣才能實現良性發展。”作為新疆基礎能源企業的掌舵人,新疆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也看到了新能源行業的潛力,“歐美國家制定了清晰的國家戰略,2050年一次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要占到80%以上,發達國家在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走在了前面,我國也應該注意適度調整國家能源開發布局戰略規劃,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勘探開發投資力度。”
哈密是國家確定的千萬千瓦時風電基地,2013年全地區風電裝備容量將達800萬千瓦時,2014年千萬千瓦時風電基地將全面建成投產。
武鋼計算過風電項目的投資拉動作用:“按照規劃,2020年新疆向內地年輸電量將達3000萬千瓦時,其中如果以2500萬千瓦時火電為主,搭配2500萬千瓦時風電補足目標電量的需求,風力發電產值粗略計算可以拉動當地2000億元的投資,整機、零部件設備制造、服務可以帶來約2000多億元GDP增長,分解到每年會有300多億元。”
王健也表示,在東部地區電力短缺和“疆電東送”的戰略背景下,把新疆的化石、風力、太陽能資源打捆外送,已經開始改變新疆能源外供結構,新疆的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經濟優勢。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