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被“群毆” 全球40%貿易保護針對中國
2012-11-17 10:50:39
Landbridge平臺
對中國外貿企業來說,今年的“寒冬”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除國內成本上升、國外內需不振等客觀因素外,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多已成拖累中國制造業的重要因素。不僅傳統的貿易伙伴夾擊中國商品,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其中,“中國制造”遭遇圍攻。
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今年不約而同地選擇打出“貿易牌”作為提振就業、拯救經濟的法寶,“中國制造”成為他們攻擊的靶子。尤其是歐盟,先是在今年8月宣布,將中國出口自行車及自行車零件征收的反傾銷稅延長至2016年;自9月中旬起,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征收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稅,最高稅率為69.7%;關于光伏雙反調查仍在進行中,雖然中國商務部已派出代表團奔赴歐洲各國就此案與多方進行談判,但市場認為,翻盤可能微乎其微。
不僅是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近期也頻頻向中國制造“發難”。據商務部消息,繼歐美之后,印度反傾銷局也將對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9月,秘魯已針對來自中國的上釉墻面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阿根廷之后,拉美針對中國陶瓷行業發起的第二起反傾銷調查;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補貼政策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通過減免部分所得稅、增值稅及地方稅等方式對紡織品和服裝企業進行了補貼,對墨西哥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顯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
如果將時間跨度拉長,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