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汽車專列試水,汽車出口跨境物流能否破局
2022-11-22 09:05:18
Landbridge平臺
中國汽車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海內外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10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累計達245.6萬輛,同比增長54.1%。就目前而言,我國汽車出口量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根據趨勢預測,明年很可能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然而,中國汽車遠洋出海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帶來了“甜蜜的煩惱”——運輸物力不足,不僅造成了海運的“一票難求”,而且還導致物流費用的高企不下,給企業帶來了較高的成本壓力。“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中國汽車滾裝船運力與持續暴增的車企出口需求之間矛盾進一步放大所致。”業內預計,汽車滾裝船運力不足的問題在兩三年內依然難以有實質性改變,建議車企靈活采用多種運輸渠道、與國際物流公司開展合作等方式,提前做好國際物流方面的部署與規劃,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汽車“走出去”。
1
出口暴增,物流價格高企
據中汽協統計,今年10月,我國汽車企業共出口33.7萬輛,同比增長46%,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0.9萬輛,環比增長1.2倍,同比增長81.2%,我國汽車出口形勢大好。
汽車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了海上物流的火爆,目前汽車運輸船已經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克拉克森研究表明,今年三季度共達成8艘汽車運輸船租賃項目,資產價值共計6億美金,已超越歷年汽車運輸船租賃項目價值總和。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球共簽訂43艘汽車運輸船新船訂單,數量超過去年全年。而在新一輪汽車運輸船的制造浪潮中,中國已經成為“主力軍”。據工信部統計,今年1~9月,我國汽車運輸船新接訂單量占到全球市場的83%。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少車企只能下場搶船。例如今年3月,上汽安吉物流就發布了招標3艘7800車位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造項目。據一位國內整車企業的國際業務負責人透露,今年整個國慶假期都沒能休息,原因就是一直在溝通汽車出口艙位事宜,但遺憾的是,最終僅拿到為數不多的幾百個艙位,和公司每個月將近5000輛汽車的出口訂單相比,仍然有較大距離。他坦言,近段時間以來,公司有將近一大半的海外訂單由于艙位不足的原因,最終只能無奈選擇延期交付。
在艙位不夠的同時,國際運輸的費用也出現了大幅上漲。據克拉克森研究提供的數據,2008年5月,汽車運輸船一年期租金曾達到5.25萬美元/天的歷史紀錄,但如今,這一紀錄早就被打破。今年10月,租金已經提升至9萬美元/天,較此前的“巔峰”價格同比上漲70%以上,和處于最低位的2020年8月的租金水平相比,漲幅更是達到了8倍。VesselsValue滾裝船市場負責人丹·納什預計,汽車滾裝船的運費還將繼續增長,到2023年有望達到每天15萬美元。
“受中國汽車出口爆發式增長影響,疊加內外部因素的綜合作用,今年運價已經達到去年年初的4倍,即使如此仍然一票難求。”愛馳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運費用的飆升對新勢力造車企業而言毋庸置疑是巨大的挑戰。他們目前正在尋找各種可能的運輸方式,盡量爭取在交付時間和公司成本兩方面找到最佳和最經濟的解決方案。
2
定船、買船漸漸流行?
為應對物流不足的情況,車企開始了“定船”模式。
11月5日晚,中遠海運和中國一汽發布公告稱,雙方在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打造汽車產業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等方面進行合作,按照協議,雙方將通過開展合資合作、拓展新興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實現資源共享等方式,共同打造領先的汽車產業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數字化供應鏈生態圈,共同推進雙方綠色低碳化智能化發展。據了解,中遠海運旗下的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進入汽車專業運輸領域的航運企業,2003年就建立了專業汽車船隊,在外貿汽車運輸上始終保持中國第一的位置。
通過合作來確保出口通道順暢的,一汽并不是第一家。10月9日晚,上汽總公司與中遠海運集團同時宣布通過“交叉持股”深化合作,互相無償劃轉持有的上汽集團和中遠海控的股份。和一汽一樣,上汽合作的對象同樣是運輸行業的“翹楚”,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航運企業集團,中遠海運集團目前經營船隊綜合運力達到1413艘,合計1.13億載重噸。其中,集裝箱船隊規模達到512艘、292萬標準箱,位居世界前列。在看到汽車出口的巨大商機后,航運公司也選擇了主動出擊,與車企“牽手”。8月18日,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特運與來自江淮、奇瑞、長安、江鈴、吉利、長城、愛馳等車企的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及業務協議。在中遠海控看來,合作將有助于鞏固中遠海控在汽車物流領域的領先地位,進一步延伸拓展端到端全鏈路服務,為客戶打造更加安全、更有韌性的全球化、數字化集裝箱供應鏈。
定船不夠,車企干脆直接“買買買”。前不久,有消息稱,比亞迪將建造6艘、最多8艘7700車的天然氣雙燃料純汽車運輸船PCTC,若按單船造價8700萬美元計算,比亞迪將至少為此投入5.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消息同時稱,目前比亞迪方面已經和包括黃埔文沖和招商金陵在內的至少3家船廠進行了討論,預計2025年后相繼交付。不過,這一消息未得到官方證實。
“與運輸公司開展合作,有利于在整車和零部件物流、國際經營等領域為整車企業提供更穩定的產業鏈戰略性資源保障,助力相關產品加快進入物流運輸產業拓展市場空間。”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這更像是為了緩解當下艙位不足而采取的權宜之計,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確實有望改善中國汽車出海仍以貿易為主、海外直接投資較少的情況。隨著出口量不斷增加,車企在海外市場的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和服務以及二手車體系建設的短板也都有希望逐一補足。
定船和買船會成為流行嗎?愛馳相關負責人認為,主要還是取決于市場情況以及各企業自身的物流策略。目前愛馳的出口方式除了海運,還采用鐵路運輸等多種方式,當前運輸工作均在計劃內,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壓力已經陸續緩解、改善,今后有望更加順暢。克拉克森研究(上海)總經理幸月同樣表示,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車企定新船將取決于市場情況,汽車出口商對未來運費成本的考量和運力可獲得性將決定是否訂造新船。“一方面,租金價格屢創新高,汽車出口商希望控制運費成本和鎖定船位/艙位;另一方面,航運業的綠色環保議程加快與汽車全產業鏈的綠色環保訴求疊加在一起,汽車出口商將進一步推動船隊的更新換代。”幸月如是說。
3
中歐班列能擔重任嗎?
正如愛馳所選擇的那樣,不少車企在海運難的情況下,選擇了陸路運輸,很多車企“看上”了中歐班列。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此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正在積極協調通過中歐班列來運輸汽車,同時也和交通部門一起支持航運企業創新運輸方式,通過多用途船舶加裝專用框架來承運汽車,以緩解汽車出口運力緊張的難題。值得肯定的是,今年9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通知,為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新階段的市場需求,對新能源汽車運輸,無論是采用JSQ(鐵路汽車運輸車)還是集裝箱,無論是國內運輸還是國際聯運,均沒有限制。這意味著,成品電動汽車終于可以通過中歐班列進行運輸,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能源汽車開始通過鐵路走出國門,進入歐洲。
10月20日,一列裝載著國產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出發,通過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到達德國漢堡,運輸時長約15天,滿足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出去”的需求;10月24日,一列滿載著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中豫號·鄭州)從中鐵集裝箱鄭州中心站駛出,這是中歐班列(中豫號)首次專列承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地區,運載國產新能源紅旗、小鵬和嵐圖等品牌整車;10月31日,一列滿載152輛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中豫號)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這是新能源汽車專列首次經新疆口岸出口;11月7日,蘭州海關所屬金昌海關監管放行,兩輛國產東風牌輕型電動卡車搭乘“天馬號”中歐班列發往土耳其。這是甘肅(武威)國際陸港首次發揮平臺優勢,助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開拓國際市場;11月11日,在成都青白江鐵路口岸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成都海關所屬青白江海關關員正在抓緊監管驗放一批出口車輛,極氪、長安、創維等國產新能源汽車將搭乘次日凌晨的中歐班列出口,預計10天抵達德國、波蘭等國家。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中歐班列還將陸續發運大眾、本田、福特、極星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實現新能源汽車一周兩列常態化運輸。
“與海運相比,鐵路的時效會更快。”深圳茗佳化工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磊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走海路運輸,從中國到歐洲需要30天左右,但如果選擇中歐鐵路,這一時間就能縮短到18天左右。愛馳汽車相關負責人指出,歐洲國家市場瞬息萬變,快速滿足市場需求很重要,因此適時開通新能源汽車運輸專用班列,可以及時滿足中國車企“走出去”以及歐洲地區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據該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愛馳應邀參加了“中歐班列—上海號”周年活動,在該負責人看來,“中歐班列—上海號”的開通,能夠幫助像愛馳這樣以國際化為導向的新能源車企創建整車物流運輸的快捷通道,縮短國際訂單響應周期,為企業高效運營、更好地滿足海外客戶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提供有利條件。
4
多方支援助力中國汽車“走出去”
伴隨著中國汽車出海的需求越來越大,更多的力量正在加入,從運輸方式到運輸渠道,以及通關方式等都在不斷創新,助力中國汽車更好地“走出去”。
例如在汽車滾裝船運力緊張的情況下,汽車通過集裝箱貨輪運輸出口正在成為常態。目前通過“整車支架技術”,2~4輛汽車就能同時被裝入不同尺寸的集裝箱柜中。9月19日,中遠海運港口廈門遠海碼頭順利完成上汽集團300輛新能源汽車出運,由“中海太平洋”輪發往位于比利時的中遠海運港口澤布呂赫碼頭,這是福建省也是廈門遠海碼頭首次以集裝箱形式出口新能源汽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時間以來,集裝箱運費出現了大幅下降,例如中南美航線運費已經從7月的7000美元跌到了2000美元,跌幅超過70%。發往墨西哥的40尺集裝箱運費也從1萬美元降至3000美元。發往歐洲的盡管跌幅稍小,但也只需不到5000美元。簡單計算下,以墨西哥航線為例,海運運費1萬美元時,每輛小轎車運費達2500美元,現在只需要750美元,相當于每輛小轎車的出口物流成本降低了1750美元(約1.25萬元人民幣)。“汽車出口的海運運費仍然最低,首選滾裝船,其次是集裝箱,中歐班列的運輸費用比這兩種都要高。如果汽車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從經濟性的角度考慮,還是應當首選滾裝船。”不過,鄧磊也指出,今年的行情有點倒掛,由于滾裝船異常火爆,而集裝箱船運費持續下跌,因此很多新能源汽車出口企業轉而尋找集裝箱船東。雖然一開始集裝箱船東對新能源汽車出口不太專業,均持觀望態度,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持續火爆,越來越多的集裝箱船東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越來越多的集裝箱船東加入了助力新能源汽車合規出海的賽道。”鄧磊表示。
管理部門也提供了更加簡便的出口流程和手續。據上海邊檢總站洋山邊檢站邊防檢查處處長周佳杰介紹,針對在港時間短、在船船員相對固定且無船員換班的集裝箱班輪,他們提供了通關便利措施,針對出港、出境,滾裝作業和集裝箱作業采取了“一船一策”通關保障方案,對國內港口移泊的船舶免辦入出港邊檢手續,提升船舶在國內港口間靠離泊的效率;對靠泊不足24小時的船舶一次辦妥出入境邊檢手續;同時采取視頻監控、現場巡查和無人機巡航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船舶在港期間管理,全程保障滾裝作業和集裝箱裝船作業安全。“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小批量車輛裝船出口效率,適應車企常態化、多批次的靈活出口需求。”周佳杰表示。
其他創新運輸方式也在探索中。據了解,今年年初開始,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中遠海特(600428.SH)就成立了多個專項小組,研究利用紙漿船隊運輸汽車,試圖解決目前中國汽車出口艙位不足的難題。此外,中遠海特還利用多用途船型擁有兩層甲板的優勢,尤其是海特手頭的松字號多用途船擁有三層甲板的特點,承運中國制造的卡車、挖掘機等工程車輛的出口。
中汽協預測,今年我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300萬輛。毫無疑問,在汽車出口保持快速增長的當下,國際物流問題仍將是一道繞不開的難題,亟待行業各方攜手解決。鄧磊建議,行業協會也可以發揮中間力量,積極搭建起企業和政府間的橋梁,共同為解決汽車企業出口面臨的難題貢獻力量。
(來源:離譜的汽車人)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