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探索“中歐班列+”融合發展形態
2022-03-14 11:13:31
Landbridge平臺
2022年,中歐班列迎來新的里程碑——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載體,中歐班列的發展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部長助理盛秋平表示,將積極推動中歐班列與各類園區聯動發展,與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融合發展。
盛秋平表示,2021年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5萬列,運送14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2%和29%。近年來,中歐班列一路飛馳,以穩定、高效的物流服務支撐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大動脈”。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在空運、海運受阻的情況下,中歐班列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成為貫通疫情防控的“生命線”,保障國際物流運輸的暢通。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兩個優勢,一是從成本效率角度而言,它的費用處在低于空運、高于海運的中間地帶,成本和運輸效率符合大部分的商品運輸;二是疫情期間海運價格大幅度上漲,運輸暢通的中歐班列成為最佳的替代性選擇。”
中歐班列不斷釋放亞歐陸路物流和貿易的潛能,為亞歐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新空間。另一方面,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環,中歐班列更成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的新渠道。白明表示,如今中歐班列的重要性和穩定性體現在它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門對門”的運輸。
隨著中歐班列與跨境電商平臺、物流平臺、保稅平臺、自貿試驗區等融合發展加速,中歐班列開辟出更多新的形態,進一步促進其整體的高質量發展。
疫情貨運量逆勢
疫情之下
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
不斷跑出加速度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
2021年,全國海關支持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5萬列,增長22%。業績逆勢上揚,中歐班列成為全球物流供應鏈上最引人注目的“黑馬”。
據了解,中歐班列的運輸時間為海運的三分之一,效率相對更高,并且在前段海運價格高漲的時期,中歐班列運價與海運價格基本相當。“疫情下,海運價格高,并且因為港口堵塞的緣故導致貨船‘一倉難求’。對于中遠程的貨物運輸,從成本和效率上考慮,中歐班列比空運更為適合。”白明向記者表示,可以說,中歐班列的承擔性越來越強。
當疫情導致海運、空運受阻,中歐班列起到暢通國際運輸新動脈的作用。
截至2021年11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運送防疫物資1343萬件,共計10.3萬噸。此外,中歐班列義烏平臺還根據客戶需求,開通了防疫物資專列,彰顯出其便利、穩定的服務能力。對此,白明向記者表示,從客觀角度說,疫情進一步加速了中歐班列業務擴張的節奏。
其實,中歐貿易的繁榮才是中歐班列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以美元計算,2021年中國與歐盟進出口總值達828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5%,中國繼續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中國政府始終積極推動中歐貿易渠道和運輸方式的發展。”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歐班列成功打通了中歐新的貿易通道和物流通道。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白明直言,接下來中歐班列要面臨的挑戰并不少。他向記者表示,未來中歐班列吸引商戶的關鍵,將是它的效率、服務質量以及儲運能力。
王健則對中歐班列目前所存在“去多回少”現象印象深刻。
“目前我們看到國內出口貨物比較充足,但進口貨物仍然短缺,貿易狀況還不完全平衡。”
他認為,隨著進出口雙向貨物運輸變得平衡,中歐班列的運輸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這樣就能讓中歐班列在國際貿易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的有力支撐
蜿蜒穿行于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
起到貫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貿易運輸往來的紐帶作用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歐班列就被納入“一帶一路”框架。自那時起,中歐班列就維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不斷開拓新的線路和站點。
截至今年1月,中歐班列已經鋪畫出78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0個城市,還創造出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運送貨物超455萬標箱、貨值達2400億美元的好成績。站點的不斷增加,極大便利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貿易領域的互聯互通。
白明向記者指出,貿易的持續暢通源于基礎設施的聯通,即從原有的“站到站”擴展為“門對門”、“門對倉”服務。近年來,中歐班列的運行效率著實有了極大的提升。
數據顯示,中歐班列綜合重箱率從2016年的77.2%提升至2021年的98.1%,回程班列占去程班列的比例由2016年的50.6%提升至2021年的81.7%,全程運輸時間由開行之初的24天壓縮至最短12天。
值得一提的還有,更多的品類開始由海運轉向中歐班列運輸。
據歐亞鐵路物流股份公司數據顯示
中國3年前發往歐洲的貨物主要為電子產品、機械制品和汽車零部件,占比達80%。就2021年上半年來看,這三類商品約占貨物總運輸量的40%,而塑料、橡膠和玻璃等化工制品運輸量占比迅速增長,醫療衛生產品運輸量也呈現增長勢頭,商品種類更加多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戰略研究部部長徐占忱曾表示
中歐班列貨物品類的不斷增加,以及大量的中間品物流穩定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為國內和歐洲節點城市的產業注入了新動力。
對于“一帶一路”的沿線城市而言,中歐班列的建設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的布局與其相配套的產業正在形成一個經濟貿易鏈,從而引領了沿線地區的產業配套和轉型升級。歐洲最大內陸港所在地德國杜伊斯堡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多年以前,煤炭及鋼鐵產業曾是該市所在的魯爾區的支柱產業。此后,中歐班列成為了當地發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助推器”,共建“一帶一路”更為當地的汽車、機械制造和鋼鐵產業提供了巨大歷史機遇。
中歐班列,既創新了國際鐵路貨運方式,還為傳統商業模式帶來了革新。
“中歐班列+”新形態
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
中歐班列也探索出更多
“中歐班列+”的新形態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98萬億元,增長15%,其中出口1.44萬億元,增長24.5%。6月18日上午,成都首趟中歐班列跨境電商B2B出口專列順利開行。以及眾多地區的跨境電商專列的開通,也讓中歐班列與跨境電商模式融合成為現實。
“通過與當地運輸合作的多式聯運,中歐班列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白明告訴記者,現在中歐班列所到之處,基本都有中國的海外倉。如今,一批批有海外倉需求的跨境電商、物流配套服務供應商以及數字化初創企業,都逐漸在中歐班列節點城市聚集。通過“跨境電商B2B+中歐班列+境外企業/海外倉”的模式,外貿企業將更容易、更有效地進入全球市場。
此前,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曾透露,截至2021年12月,中國海外倉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總面積超過了1600萬平方米,業務范圍輻射全球。
在海外倉遍布的背景下,依托著高性價比的中歐班列運輸方式,更多的歐洲民眾得以在疫情之下體驗到中國的電商服務。有數據統計,近兩年來,在波蘭使用跨境電商購物的人數就增加了13%,另外,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波蘭民眾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平臺的用戶。
作為跨大洲、跨國別、長距離、大運量的運輸方式,中歐班列已成為沿線國家廣泛認同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未來“中歐班列+”的形式將會更加多樣,如“人文班列”、“旅游班列”等,引領中歐班列參與國際貿易、雙向投資、人文交流等更廣泛領域的合作。
云港物貿通的中歐班列線
作為著力數智物貿產業發展的云港物貿通,累積服務客戶10萬余個,服務進出口貨物到達全球120個國家,全年實現國際物流發運單數5萬余單,報關單量7.5萬余單,開通9610、9710、9810報關新模式。
其中,云港-頭程運力訂艙平臺的中歐班列服務,不僅提供了優質定艙資源,倉位穩定;還提供多方案專列計劃,站點覆蓋廣。
隨著中歐班列的高速發展,云港物貿通也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引擎作用下,持續發揮平臺載體價值,以渠道、平臺、服務優勢,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序發展。
(來源:云港物貿通)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