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一箱、一倉難求 “中歐班列”成家電出口替代方案?
2021-10-18 09:10:25
Landbridge平臺
海運費用暴漲,已經成為外貿企業的阿喀琉斯之踵,家電出口有“量”但不見“利”。盡管近期全球多家航運巨頭均表示將“凍結運價”,不再上漲,但海運價格、集裝箱價格異常高位運行的現實依然擺在眼前。在此背景下,不少外貿企業及相關供應鏈將運輸方式瞄準了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訂單暴增
今年以來,海運運價大幅飆升,海運運力緊張,集裝箱一箱難求,許多外貿企業即使訂單增長,貨卻發不出去。造成此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的影響,歐美港口勞動力短缺,貨物裝卸效率大大降低,大量的貨輪堵在港口外圍排隊等待卸貨,而且運到歐美的集裝箱很多無法裝船,不少貨輪空船返回中國。
“一方面海運費用飆漲加大了企業出口的利潤壓力,另一方面,目前各個港口的擁堵非常嚴重,出口出去的柜子根本返不回來,所以現在是柜子也缺,倉位也缺”,有家電企業出口業務負責人向中國家電網記者反映,他認為海運緊張情況暫時是無法控制的,只能等海外疫情逐步緩解,全球供應鏈恢復。“所以現階段我們希望能通過中歐班列來解決。”
事實上,不只是上述這家企業,在當前國際海運“一箱難求”、運費大幅上漲等背景下,很多出口歐洲的貨物都開始轉向了中歐班列運輸。根據國家鐵路局的《中歐班列數據報告》,今年上半年,三大通道運能進一步提高,其中,西部通道開行3810列,同比增長51%;東部通道開行2282列,同比增長41%;中部通道開行1285列,同比增長27%。另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份,中歐班列共開行10052列(較去年提前2個月突破萬列),運送96.7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32%和40%,綜合重箱率97.9%。
集裝箱海運龍頭馬士基在今年6月份宣布進入中歐班列業務,馬士基列車運輸項目負責人表示,海上運輸現在經常遭遇物流瓶頸問題,作為替代解決方案,中歐班列服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通過提高供應鏈的彈性來提供附加值。中遠海控半年報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中歐鐵路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陸海快線箱量規模快速增長,同比增幅分別達到54%、79%、20%。
據了解,中歐班列的運價總體穩定,而經過了持續攀升的海運價格已經與陸路價格相當。以9月下旬最新開通的“上海號”中歐班列為例,據相關企業介紹,“上海號”中歐班列一個40英尺集裝箱運價約1.1W美元,以目前海運歐洲線一個20英尺集裝箱暴漲到1.7W美元為對照,相對于目前運價暴漲的海運來說,“上海號”中歐班列的時效和價格優勢凸顯。
那么,對于家電出口而言,中歐班列對海運的替代效應是否會逐漸顯現?
可緩解但暫無法替代
“分區域”!一家位于內陸地區的冰箱企業的海外業務負責人向中國家電網記者分析表示,對于沿海城市而言,雖然現在海運集裝箱等費用比中歐班列要高,但因為本身地域優勢,不用經過太多中間周轉,通過海運運輸還是比較方便的,而且成本相對中歐班列要稍微低些。
對于內陸城市,要走海運的話則需要先將產品運輸到沿海地區,再通過海運運輸,而從當地到運輸港口之間所產生的FOB費用就比沿海城市要貴幾千元以上,并不甚劃算。“如果我走中歐班列運輸的話,反而會把這種出口的劣勢轉化成優勢。”據了解,該冰箱企業當地省份就有首發的中歐班列車次,大大節省了中間環節的運輸費用。“我們集團其它省份的分部,像同樣位于內陸地區的四川分部,目前也是在積極推行中歐班列,通過這種陸路口岸的出口,能夠稍微降低一下成本,而且還能提高時效。”
這里,如果從該負責人所說的時效性來考量,又分為兩種情況。通常情況下,海運運輸到歐美等國需要一個月時間甚至更長,而中歐班列到西北歐城市則十幾天就到了,相對來說,比海運快半個月左右。“對于那些交貨時效性要求不高、附加值不高、貨值本身也不高的產品,走海運是合算的”,上述冰箱企業出口業務負責人稱,因為中歐班列的鐵路運輸成本實際還是要高一些。反之,如果有比較急的訂單交付,則中歐班列相對合適。據了解,中歐班列在歐洲的目的站會有許多海運無法直達的內陸城市,離最終收貨的地址更近,既降低了海外目的地的配送費用,也節省了時間成本。
不過,中歐班列還有一個問題。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向記者分析提及,中歐班列的方向主要是對歐洲部分國家,像面向北美,以及中歐班列無法覆蓋的其他國地區的家電出口就并不太適用。“它的局限性就在這里,另外一個,中歐班列的班次有限,每趟班次運輸的貨物數量也有限,不像海運,輸運貨物數量多,船只也多”,從這方面去考慮,張劍鋒認為,中歐班列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家電企業面對歐洲部分地區的出口壓力,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海運。
就像張劍鋒所言,在國際海運緊張和運價快速上漲之下,中歐班列為家電出口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但尚不足以形成對海運的替代。來自交通運輸部數據,2020年,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2.3億標箱,而中歐班列運送貨物113.5萬標準箱;今年1-8月,全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6億標箱,而中歐班列總計發送集裝箱為96.4萬標準箱。
“雖然中歐班列能替代的只是極少數貨物,但是中歐班列的通道作用無疑會被進一步強化”,相關交通運輸行業人士表示。對于國內家電出口尤其面向歐洲市場的出口,中歐班列實為一項不錯的緩解方案,至于面向全球市場的家電出口,就張劍鋒坦言,可能還是要等疫情有效控制,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恢復之后才能化解。“別的疫情嚴重國家制造能力恢復后,從中國出口的訂單就會有所分散,不會像目前這樣呈現極度緊張的局面了。”
(來源:科技圈泛觀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