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瘋狂的集裝箱爭奪戰
2021-07-02 09:51:46
Landbridge平臺
一場聲勢浩大的集裝箱搶奪戰正在進行。
“價格倒不是關鍵,主要是能拿到箱子。”一位外貿商家這樣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在經濟加速復蘇、出口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海運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但疫情、蘇伊士運河堵截事件等多起黑天鵝事件卻讓海運運力持續下降,由此造成了一箱難求、重金求箱的局面。
面對緊缺的集裝箱市場,商家要找到靠譜的貨代,貨代要找到靠譜的集裝箱代理,但有時也需要黃牛從中周旋。而黃牛則要從船公司的銷售手中靠關系搶下這一“硬通貨”,轉手便是高額的利潤。但是,船公司也缺箱子,他們要協調運回更多的空集裝箱,也試圖通過租賃船只和定制更多的集裝箱來解決這個問題。
海運市場中的每一環節相關方都在為集裝箱瘋狂。
海外集裝箱滯留
國際貨運代理公司Flexport飛協博亞洲董事總經理高學亨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發使得全球供應鏈和國際貿易、物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開始是工廠停工停產,導致出口停滯,后來中國率先復工復產,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對消費產品需求旺盛,導致出口急劇增加,目前的出口額甚至高過了疫情爆發以前的水平。”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4.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2%,比2019年同期增長21.6%。其中,出口8.04萬億元,同比增長30.1%,比2019年同期增長23.6%。而海運承擔了我國約95%的外貿貨物運輸量。
但在出口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國際運力卻在大幅下降。自去年以來,歐美港口受疫情影響導致空箱回流慢。而在今年以來,發生在3月份的蘇伊士運河堵截事件的余波,和近期鹽田港疫情以及美國港口的罷工事件,導致船舶延期、港口擁堵、航線調整等情況密集發生,集裝箱無法及時運回。
央視前不久也有報道,目前國際上一些重要港口的空箱堆存量是正常水平的三倍。比如在新西蘭的奧克蘭港,最多時有將近6000個空集裝箱滯留在奧克蘭。此外,還有10000-15000個集裝箱被滯留在美國加州,英國的菲利克斯托港集裝箱已經從港口蔓延至周邊的郊區,澳大利亞各港口空集裝箱的數量則超過了5萬個。
雖然滯留海外的集裝箱被認為是解決缺箱問題的關鍵,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方都在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集裝箱困境,造船和造箱可能不能短期奏效,但生產集裝箱的大戶中集集團還是爆單了,船運公司也在源源不斷地買入新船。
有數據顯示,全球95%的集裝箱都產自中國,僅中集集團就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6%。作為集裝箱生產的主力,中集集團董事長兼CEO麥伯良表示:“我們已經把每個月的供貨量(即產出量),從二十幾萬箱提高到四十幾萬箱。”但他仍指出,今年“一箱難求”很難解決,集裝箱相對緊缺的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未來集裝箱量價齊飛仍是大概率事件。
在過去一年,世界第三的集裝箱承運商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新購入集裝箱330,000標準箱,增長8.1%。此外,達飛財報顯示2021年4月訂造了22艘新造集裝箱船,計劃于2023年至2024年交付。全球另一大船運公司赫伯羅特也增訂了6艘超大型集裝箱船,馬士基、長榮海運及海豐國際也都陸續訂造了新船。
但造船花費太多、耗費時間長,為了解決當下的困局,租賃集裝箱船開始在業內迅速走火。業內傳出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一艘集裝箱船的租賃價格已經上漲到每天超13萬美元。
高學亨表示,這樣極端的行業趨勢很難確定何時恢復正常,就目前形勢來看,短缺的運力和高額的運價以及港口的擁堵現象還會一直持續到今年下半年。更有業者預測,漲價、缺箱、港口擁堵的情況將持續到2023年。
航運市場難逃黃牛攪局
資源緊缺,黃牛就會趁虛而入,成為市場的攪局者,航運市場也不例外。
以往,貨代需要向船運公司訂艙,然后拿著訂艙信息去堆場提箱,這里所說的“箱”,即目前航運市場炙手可熱的“集裝箱”。要想貨物運出去,艙位與箱子缺一不可。但是,當下的航運市場已然出現了供需失衡,缺艙位、缺箱成為普遍現象。就連貨代,也要指望著黃牛。
更讓業者感到麻煩的是,原本一體化的預約現在也要分別搞定。“有時候拿到了艙位,但是不一定能提到箱。”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貿商家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個情況在疫情開始之后才比較突出,之前一般排到了艙位就能拿到集裝箱。
“我們會通過船公司拿艙,但這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因此有時候也要通過倒手買入一部分,當然價格也比較高。”位于浙江省義烏市的一位貨代人張明對界面新聞記者如此說,他口中的“倒手”,便是人們常說的“黃牛”。
張明的情況并不是個例,通過黃牛買高價艙和集裝箱成為當下不可避免的環節。張明表示,由于現在市場上缺箱嚴重,要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也只能這樣做了。“有的客戶能接受高價柜,我們可以幫忙解決他們對集裝箱和艙位的需求。”張明說。
此外,還有一些貨代時常面臨緊急加艙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黃牛的資源就會派上用場,價格高也不是個問題。如此循環,集裝箱艙位的價格愈發高漲,黃牛們也更加樂此不疲,畢竟,面對緊俏的貨源,黃牛無需擔心集裝箱艙位會砸在手里。
資源的短缺讓“有關系”的黃牛有了更多的機會,他們打通與船公司銷售的關系,高價拿下艙位,再轉手賣給貨代或外貿商家,對外銷售的價格自然要高出不少。
“船公司的銷售也想多賺錢,黃牛給的價格高,船公司的銷售自然也愿意把艙位讓給黃牛。”另一位貨代表示,這樣的情況貨代人一點辦法都沒有,由此也造成了黃牛的資源越來越多,正經做艙位的能拿到的資源反而少了。“船公司的銷售如果都是正常價格銷售艙位的, 那么他們還賺什么錢?”她反問道出了市場潛規則。
另據此前媒體報道,在利益的誘導下,不少黃牛通過非常規手段獲得空箱。一種是虛報提貨單,之后從船運公司提箱,另一種則是在碼頭內部的空箱預約系統上“做手腳”,將空箱暫時隱藏起來。
黃牛攪亂市場,最終會讓市場中各方利益都受到損害。因此,船運公司也開始采取措施打擊黃牛的非法行為,比如中遠海運通過規定訂艙時選擇的目的地不允許中途更改的方式,來避免黃牛通過虛假貨單“騙取”空箱;信風海運則明令禁止員工干涉空箱流向。
對于買入黃牛高價柜(集裝箱,下同)所形成的高成本,有的貨代表示有同行或者客戶愿意買走高價柜,但也有的貨代表示買入高價柜的部分只能轉嫁到自己少賺一點。一位專注于美洲航線的貨代經理表示,假設跟船運公司拿了柜可以賺5000美元,從黃牛那里拿柜可能只能賺2500美元。
也并不是所有的貨代都缺箱,一些拿到了較多集裝箱的貨代,也會選擇直接將集裝箱高價出手,轉手就能賺一筆錢,價格可以上漲10%甚至更多。黃牛和貨代之間的界限愈發模糊。
“現在運價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黃牛。”上述貨代經理說。與此同時,黃牛也無需擔心末端派送、清關等問題。“相較于我們這些一級代理而言,黃牛更賺錢,他們只需要炒箱、賣箱即可。”
貨運人最操心的一年
缺箱助推了運價上漲,并且漲勢已然成為常態。上述采訪到的貨代都表示,無法對客戶保證將以什么樣的價格發貨,一直到商品進艙,運費才能最終塵埃落定。在這樣的行情下,甚至出現了集裝箱價格比貨物價值還要高的情況。
上述貨代表示,以前的運輸價格一個月都不會有什么變化,但現在一周一個價格。“這個情況從去年9月就已經開始了,但我覺得今年的漲幅更加夸張。”甚至整個貨運市場都受此影響,短缺的集裝箱讓海運價格甚至中歐班列、卡航(使用卡車洲際公路運輸)等運輸方式都實現了量價齊飛的增長,甚至中歐班列已經出現了擁堵情況。
德魯里航運公司的一組數據也顯示,目前從上海運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其成本已經達到10522美元,比去年高出近300%,一些航線的價格甚至達到歷史標準的5-10倍。更讓人驚訝的時,目前甚至出現了集裝箱運費超過30000美元/FEU的情況。(FEU以長度40英尺的集裝箱為國際計量單位)
但這并不是終局,鹽田港出現擁堵的情況后,馬士基、赫伯羅特、MSC、Ocean Network Express(ONE)等多個船運公司取消掛靠鹽田港口,而且紛紛提高附加費等費用。業內預計,7月份集裝箱運費的價格還將迎來新一波的漲價浪潮。
達飛集團則宣布自6月11日(裝船日)起,所有至鹽田港的冷藏箱收取1250美元的擁堵附加費。赫伯羅特則大幅上調東亞至北美(美國和加拿大)航線的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GRI),上調幅度為每20英尺集裝箱上調2400美元,每40英尺集裝箱上調3000美元,6月15日生效。
在綜合因素的影響下,集裝箱指數不斷刷新歷史記錄。 6月25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3785.40點,較上期上升1.0%。中國出口集裝箱指數(CCFI)2591.41點,也創出歷史新高,較上期上漲2.6%。
但運輸價格并不是最令外貿商家頭疼的,甩柜才是。好不容易找到的艙位,卻不知道何時才能運出去。一位專注美洲線的貨代表示,現在即便是能提前10天左右訂到艙位,也很難保證到期能夠按時把貨物運出去,船運公司可能會甩艙,也就是說約定中的船期很有可能因為跳港、港口擁堵、缺箱等原因出現延誤。
他還表示,甩艙其實有多種情況,一種是由于要運出去的集裝箱貨物太多了,一艘船裝不下,要甩到下一個船期或者另一艘船;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疫情的原因,船舶檢疫加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發船,也可能造成甩艙。
在多種因素的加壓下,貨主也急了。前不久,美國零售巨頭家得寶甚至自己租船運輸貨物。還有一部分貨主為了盡快將集裝箱運回,甚至愿意自掏腰包讓空箱返回國內。此外,一些貨代也開始自己租賃運輸船只。
但這并不是隨便一家商家就可以做的,不少商家面臨爆倉問題,甚至不得不停產。據央視報道,由于海運艙位不足,韓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韓泰輪胎一度停產,倉庫內積壓了大量輪胎無法運輸出去,只能通過停產調節。
而在國內,不少廠家也面臨類似的壓力。“對我們的出口業務肯定有影響,現在物流價格都已經翻了這么多倍,艙位和集裝箱也不好拿到。”一家智能家居的廠商如此說。
外貿商家面臨的情況,最終也將體現在商品價格上。國際供應鏈專家、埃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高級講師Flavio Romero Macau認為,正常來說,中國港口作業暫停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綜合其他因素帶來的蝴蝶效應,可能造成全球商品價格在3-5年內持續上漲。
不過,船運公司的收益則集體水漲船高,一個季度就賺到了過去幾年的利潤。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船運巨頭達飛集團凈利潤同比大增4229%至20.78億美元,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控第一季度財報也都實現暴漲。
(應受訪者要求,張明為化名)
(來源:界面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