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無法進站,海運跳港,歐洲擁堵遠比想象中嚴重
2021-07-01 10:21:11
Landbridge平臺
上個月,深圳鹽田港的疫情以及帶來的積壓和擁堵,對海運是一個沉重打擊,卻給中歐班列帶來了新的一波助推動力。但在鐵路運力有限的情況下,更多的貨運需求涌入,也導致了新一輪集裝箱的短缺,以及班列的延誤。
鹽田港碼頭目前重新開放,但港口的積壓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疏解,許多托運人又一次轉向鐵路。根據中國發改委數據,過去的5月份,中歐班列開行1357列,發運13.1萬標準箱,分別實現同比增長31%和40%。
但Crane Worldwide Logistics駐上海的亞太地區業務發展總監Marco Reichel認為,海運擁堵的影響正在波及鐵路。
“華南地區的鐵路設備有限,但鑒于南沙港的擁堵也同樣嚴重,未來一段時間對中歐班列的需求仍然很高,這種現象還會持續下去。”
(圖片來源:中國港口網)
Norman Global Logistics華中和華北業務發展經理Robert Foster也持同樣的觀點,擁堵也已蔓延到鐵路樞紐。他解釋說:“大多數主要樞紐都存在擁堵問題。我們在中國遭遇7到10天的延誤,白俄羅斯/波蘭過境點也有1到2周的延誤。”
“這種鐵路擁堵是由鹽田港擁堵和海運艙位不足引起的。在某些情況下,海運承運人告知客戶,至少需要等待兩周才能獲得艙位,而鐵路也是如此。如果沒有這些連鎖反應,一切都順利運轉,等待時間會更短一些。”
鐵路在經歷一段非常時期,需求持續上升,同時由于缺箱缺艙,供不應求,價格也被推高至創紀錄的水平。Foster表示:“到漢堡每40尺箱,我們聽過最高的價格到了17,000美元左右,根據鐵路出發地的不同,增減區間也就幾百美元。我們見過的最高價格。”
中歐班列運價接下來是什么趨勢?他說:“我們預計7月下半旬的價格會進一步上漲,因為海運價格仍在上揚,鐵路往往也會隨之走高。”
海運擁堵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中歐班列也無法擺脫擁堵困境。這種積壓擁堵,出現在中國的出入境口岸,也出現在歐洲的場站。
海運港口出現擁堵,船公司最經常的做法就是跳港。目前,歐洲最大集裝箱港鹿特丹港、第二大集裝箱港漢堡港接連被2M、THE兩大航運聯盟停止掛靠。可見港口擁堵之嚴重。
(圖片來源:The Loadstar)
就鐵路而言,一個場站的處理、倉儲能力也有其上限。集裝箱貨物積壓嚴重了,場站也就沒法接收新的班列進站了。有消息稱,目前有班列抵達歐洲最重要的目的場站之一 —— 杜伊斯堡DIT場站,卻已進不了場站;也有貨代表示上周五杜伊斯堡D3T場站亦出現短時間的擁堵現象。
在歐洲,海運跳港,中歐班列無法進站,開始往其他場站停靠,這基本是同一問題在不同運輸方式上引發的相似結果。分析場站可能無法接車的原因,可能是場站沒給足夠的Slot,目前Slot資源寶貴,若班列因前端延誤無法按計劃準時抵達,就浪費了場站給的Slot。也存在堆場空余空間過少的可能性,集裝箱貨物積壓造成擁堵。
(圖片來源:portstrategy)
目前外媒頻繁報道英國卡車司機極端短缺;而據了解,德國目前拖車費也漲了許多,可見德國公路運力也趨于緊張。鐵路到站貨物積壓,可能是進口商提箱不力造成的。不提箱或者無法提箱,則可能跟清關速度有關。
疫情暴發后,跨境電商出口需求猛漲,電商貨物通常品類繁雜,其清關程序一直是鐵路進出口的難題之一。一旦箱子里含有無法清關的貨物,箱子就無法順利完成清關手續,稍有拖延,箱子就不得不在場站堆積。整個作業周期放緩拖長,場站擁堵,中歐班列就不得不選擇跟海運相似的跳港舉動。
(來源:王燁說娛樂)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