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中歐鐵路運輸與海運完全不可比
2021-05-10 09:24:10
Landbridge平臺
微觀層次,海運對中歐班列的成本和運輸量優勢極為突出。根據筆者從航運業界等了解到的情況,五六年前,中歐班列運輸時間雖然能比海運節省1/3,但一個40英尺集裝箱從國內到歐洲的鐵路運輸成本基本在6000美元左右,至少是海運的三四倍。現在,這樣的運費差距也沒有根本改觀。即使未來中歐班列能裝雙層集裝箱降低成本,但與海運的成本差距起碼還有一兩倍,何況跨國鐵路運輸要開展這樣的技術革新,協調工作量就不是海運技術革新所能比的。
從運輸量來看,中歐鐵路運輸與海運完全不可比。前文提及,2020年全年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2.6430億標準箱,中歐班列發送貨物113.5萬標準箱,僅相當于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千分之四;進一步計算中歐鐵路貨運量相當于海運船數,可以看得更清楚:
2015年,根據白俄羅斯鐵路總公司提供的數據,當年中歐鐵路班列過境白俄羅斯的貨物集裝箱數量為4.78萬標準集裝箱,同比增長40%。而中國當時海運主力集裝箱船運量就已都在8000箱以上,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海環球”號是當時世界最大集裝箱船,一次能裝運19100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也就是說,中歐班列當時年貨運量用我國海運主力船型6船就能完成,用“中海環球”號只需要兩船半。
2020年,中歐班列全年發送113.5萬標準箱,用海運8000箱主力船型142船可以完成,用“中海環球”號只需59船半。
2020年的疫情沖擊和環保標準提高對世界海運業正在發揮“創造性破壞”的作用,大批較小的老舊船舶退役、拆卸,各大船廠接獲大批大型新船訂單,船臺爆滿,且新船訂單因應國際貿易方式演變趨勢,同時向大、小兩個方向發展:
3月31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聯手,成功承接中國造船史上最大單筆集裝箱船訂單,訂船總數達13艘16000箱集裝箱船,總金額超百億元。
2020年下半年以來,闊別新船訂造市場近10年的全球最大集裝箱船獨立船東SEASPAN重新開始下單訂造新船。今年2月初,揚子江船業集團宣布獲得4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市場一般認為買方為SEASPAN。3月末4月初,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江南造船、中船貿易聯合與SEASPAN簽署6艘15500箱集裝箱船建造合同。至此,SEASPAN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下單訂造新船總數已達37艘。截至2020年9月30日,SEASPAN集裝箱船隊總數為127艘,數月之間,新船訂單總數達到現有船隊總數的29%,運力占比更高。該公司這一輪船舶更新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2020年11月,比利時船東公司(CMB)向青島揚帆造船有限公司確認訂造兩艘6000標準箱船;近日,由于對市場前景預期大大改善,CMB決定將確認訂單數量增加到6艘……
預計這一波造船熱過后,中國海運集裝箱船將向兩個方向發展:
一是更大,主力集裝箱船運量可達1.6萬箱左右,使用這種船型,只需71船即可完成2020年全年中歐班列發送貨物總量;
一是因應跨境電商高速發展勢頭,5000箱左右的快速集裝箱船取得較大增長。這種船型雖然單次運貨量相對較小,但裝運和行駛速度快,適應跨境電商模式需求。
目前,以星綜合航運有限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美國航線(美線)業務基本上就是B2C模式為主的跨境電商運輸,目前運輸價格比通常的美線價格高近一倍,效益良好。該公司得以在今年1月27日成為近5年來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航運企業,上市后不到3個月股價上漲3倍,這種模式的成功功不可沒。而對于中歐班列運輸而言,這意味著在高成長跨境電商市場上原有的競爭優勢顯著消減。
前兩年,有條鐵路視頻在微信上頗為流行,最近又改頭換面重新發出,配文如下:“看完!太震撼了!這是一列奔馳在‘一帶一路’上的貨車,四個火車頭牽引。‘一帶一路’從中國出發,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最后到達波蘭。整個行程10214公里,用時14天(若用海運需要60天)。目前列車加載拖掛200個集裝箱,以后將加載拖掛到300個,行駛中的列車壯觀呵。太厲害了。”但這是訛傳,這條視頻不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中歐班列,而是一輛四機重載列車在攀爬美國加州的著名鐵路展線特哈查比環線。
我們的高鐵和重載鐵路技術確實是國之重器。根據筆者前幾年在鐵路部門實地考察了解的情況,我們重載鐵路單列最大牽引重量3萬噸,居世界亞軍,冠軍是美國的4.4萬噸,但中國鐵路行車速度、發車密度大大高于美國,因此線路年運輸量高于美國。原來教科書認定一條鐵路線年運量上限為1億噸,但大秦、朔黃兩線年運輸量分別達到4億噸、2億噸。但無論中美,如此重載貨車裝運的貨物都是煤炭、礦石之類大宗初級產品,集裝箱貨運達不到這樣運輸量。而且,在中國國內鐵路上運行,我們能夠創造行車速度、發車密度的世界紀錄,而在國際鐵路運輸則不可能做到。
與鐵路、公路、管道等陸地運輸方式相比,海運的一大優勢是自由,基本不受沿岸國家治理水平、社會穩定性和外交等影響,陸地運輸受上述因素影響很大,不僅外交變動可能導致陸地運輸遭遇“卡脖子”之厄,就是途經國的腐敗小吏,也能給運輸造成不少麻煩,給貨運增添重重不確定性并抬高成本。國際天然氣貿易長期以管道為主要運輸方式,未能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定價,東亞天然氣價格大大高于美歐價格的“東亞溢價”由此滋生并長期存在。近年海運液化天然氣貿易快速增長,“東亞溢價”正在縮小,且有望在未來消除,就充分體現了海運的這一巨大優勢。
當然,有人會提到安全問題,這確實不容忽視,但以發展眼光審視遠避海路以求安全之思路,就不難發現其悖謬之處。因為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和第一造船大國,中國海上實力日益上升;但在當前國際道義話語體系下,我們在對付陸地復雜環境下游擊戰時,成本日趨上升而承受能力有所削弱。換言之,境外海路“維穩”投入產出比日益優于陸路“維穩”。在這一發展趨勢下,追求遠避海路以求安全的思路雖然符合昔日條件,但將日益背離現實;我們制定安全戰略,不能僅僅著眼于現狀,還要放眼未來發展趨勢。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