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這十年
2021-03-23 10:01:56
Landbridge平臺
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從重慶駛向德國的杜伊斯堡。今年,是中歐班列開行10周年。本期“中國經濟財畫繪”將帶來中歐班列十周年成績單,看看這一列列“鋼鐵駝隊”在現代“絲路”上走出的新成就。
從重慶出發
2011年,在國家區域政策和服務中歐貿易需求等因素推動下,重慶率先開行了直達歐洲的班列,當時稱作“渝新歐”國際鐵路。
此后,重慶外向型經濟年均增長30%,世界500強企業半數以上落戶重慶,團結村口岸外貿集裝箱處理量年均增長10%以上,使得地處內陸腹地的重慶,逐漸成為我國出口歐洲的中轉站,助推重慶向內陸國際物流和貿易樞紐轉變。
十年“成績單”
10年來,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最初不到20列發展到突破1.2萬列,累計開行3.36萬列,運送集裝箱近300萬標箱,運送貨物貨值超過1600億美元。中歐班列的時間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價格是空運的三分之一,這是它的優勢。
近兩年來,班列去程重箱率基本達到100%,回程在50%左右。目前,班列運行速度已達到日行1300公里,國內段開行僅58個小時,全程運輸時間較早期縮短12%到20%。
“生命通道”
去年疫情期間,班列為歐洲20多個國家運送防疫物資939萬件。
由于班列不涉及人員跨境流動,是海運、空運的有力替補,成為國際合作抗疫上的生命通道,為穩定國際供應鏈、促進復工復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意義
中歐班列的開通,促進了歐洲內陸國家物流網絡的利用率,為歐洲商家提供了新的運輸途徑,也使得當地產品有了更廣的銷路。
而對于中國,班列讓內陸城市“沿?;?rdquo;,促進了重慶等內陸城市的產業升級,是開放的新高地。
未來
未來,中歐班列將如何更加高效地發揮其潛力?
業內人士認為,中歐班列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出口驅動型。像當初的重慶,參與到國際供應鏈產能合作中。第二時期,是運量規模驅動型。去程運量增加,但回程空箱率矛盾凸顯。第三時期,是新增貿易驅動型。為緩解發送和到達的不平衡,班列開始推出運輸和貿易一體化的新業務,對促進中國和歐洲的貿易平衡有積極作用。
未來,班列還要在信息聯通、數據化、規則體系、單證流轉等方面下功夫,從而進行更加高效的聯通,發揮出班列的潛能。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