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中歐班列車輪不停跑出新契機
2021-02-24 09:24:29
Landbridge平臺
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連接亞歐大陸的浙江中歐班列沒有“打烊”,從牛年除夕至2月17日大年初七,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金華貨運中心管內義烏、金華中歐班列春節7天內共開行27列,其中2月17日義烏中歐班列日開行10列,春節開行總列數和單日開行列數均創歷史新高。
春節期間,全國多地中歐班列正常運行。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中國馳往中亞、西亞和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時大量商品運入中國,滿足中國春節消費市場的需求。據央視網報道,春節七天,中歐班列開行247列、運送貨物2.3萬標箱,其中回程開行112列、運送貨物1萬標箱。當前,中歐班列正迎來有利發展契機。
春節正常開行
2月12日,大年初一,上午11時,成都國際鐵路港上空響起了新春的第一聲回程汽笛聲。這趟踏著春天腳步抵港的首趟成都中歐班列從德國紐倫堡發出,滿載進口汽車零配件,經過兩周時間抵達成都。中鐵聯集成都中心站運營部貨運場調工作人員吳培偉表示,春節期間,成都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保持每天6班以上開行頻次,搭載電子產品、整車配件、生活用品、年貨等往返成都與歐洲。
這樣的場景多處可見。2月15日17時30分許,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50個集裝箱空調、冷柜以及日用百貨的X9238次中歐班列緩緩從贛州國際港站駛出開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開出新春首趟班列;東北地區,春節期間,中歐班列(長滿歐)基本每天都有出口發運計劃,長春興隆鐵路口岸的發運組織工作在整個假期都沒有停歇,確保班列及時準點開出;春節期間重慶保持了中歐班列(成渝)號的穩定開行,去程開行頻率為2-3班/每天,回程為4-5班/每天;2月12日下午,一列滿載電子產品、機電和輕紡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深圳平湖南站,經阿拉山口出境,將于16天后抵達德國杜伊斯堡,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辛丑牛年開出的第一趟中歐班列,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今年發出的第40趟中歐班列。
雖然是春節假期,但各地中歐班列基本上“不打烊”,有些地方僅短暫休息幾天,總體保持了穩定暢通運行。
有專家表示,中歐班列春節“不打烊”折射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的熱度,既有利于中國商品穩定暢通地供應給沿線國家,也有利于沿線國家的商品豐富中國春節市場,成為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載體。
迎來新機遇
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通以來,正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截至今年春節前,2021年以來中歐班列已開行1590列,運送15萬標箱,開行量和貨運量同比分別增長93%和103%。目前,國內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百列的城市增加到30個,通達歐洲21個國家的106個城市,覆蓋大部分中東歐國家。
據德國杜伊斯堡港15日公布的數據,盡管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杜伊斯堡港的集裝箱裝卸量仍增長了5%,達到420萬標準箱,創下新紀錄。
數據顯示,該港口2020年來自中國的鐵路貨運量比2019年增長了約70%。2019年抵達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數量為平均每周35列至40列,而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中歐班列增加至每周60列。
杜伊斯堡港首席執行官艾里希·史塔克表示,該港口集裝箱業務增長不僅是因為疫情后的“追趕效應”,也有賴于發展戰略的改變。他強調,杜伊斯堡港2020年4月開始擴大與中國城市的連接,這一策略在去年下半年見到了成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當前中歐班列正迎來三大發展時機:一是受疫情沖擊,傳統的海運方式通關效率大大降低,而鐵路運輸的通關和查驗相對順暢;二是海運運價持續上漲,“一箱難求”和“一柜難求”等現象會讓更多企業選擇運價相對低、運輸時間可控、運力穩定的中歐班列;三是疫情之下,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這些渠道的產品具有包裹小、散件多等特點,與中歐班列的運輸方式非常匹配,同時中歐班列對機械設備等部分產品的運輸性價比也非常可觀。
還有專家表示,伴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小包裹數量增加,海運在成本、通關等方面都受到制約,“中歐班列+海外倉”的模式則可以保障貨物穩定送達,此模式與跨境電商的發展非常匹配。
據了解,最近,隨著出口貨物的大量增加,許多海運、空運貨物加速向鐵路運輸轉移,西安、義烏等地的中歐班列也迎來外運高峰,火爆的局面甚至使得有些地方的中歐班列“一艙難求”。中歐班列春節“不打烊”對滿足旺盛的進出口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
見證“一帶一路”飛速發展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作為示范性工程的中歐班列,見證了“一帶一路”飛速發展。
“一帶一路”東接亞太經濟圈,西連歐洲經濟圈,中歐班列的開行為打通歐亞地區貿易“壁壘”提供了新渠道,不僅大大加強了物資流通,而且促進了大批國內企業和沿線國家企業間的投資合作。
從最初試點零散發送,到如今統一品牌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增添了不少新線路和新貨源。俄羅斯、德國等輕工消費品進口需求較大,作為“一帶一路”的起點,粵港澳大灣區正是輕工產品制造的“桃花源”,開始面對“新事物”時,大多數外貿企業都保持觀望態度。
“在中歐班列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后,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中歐班列感興趣。”目前,石龍站已開通“粵新歐”“粵滿俄”兩條通道,開行跨境班列600余趟,貨源品類達500余種。”有從業人員說。
“中歐班列齊聚時效、成本、運量和穩定等優勢,在跨境運輸中享有盛譽。”中外運深圳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謝漢青認為,“尤其是面對疫情時,空運、海運受限,中歐班列的穩定開行不啻于雪中送炭,因此與沿線國家客戶的合作關系愈加穩固。”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與國內外客戶、中國外運華南有限公司、海關等積極協調,同時與廣州機務段、車務段合作部署,保證車源、箱源,確保班列順利開行。”廣鐵集團廣州貨運中心相關負責人盧浩介紹。中歐班列的開行,對外涉及國家間政策,對內關系到各地方政府、部門及企業間協調。中歐班列在逐漸成熟,由政府補貼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也逐年映射了“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國力量”。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勢頭下,中歐班列一改以往傳統模式,“互聯網+通道”的跨境電商中歐班列開始出現,特別是在“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中,這條“網上絲綢之路”打通了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促進了服務要素跨境流動。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中歐班列呈現“井噴式”增長。2013年,高鐵營業里程僅1.1萬公里,至今已將近4萬公里,為客運逐年疏解壓力的同時,給貨運同步騰出巨大運力,借此契機,中歐班列也由最初的試點運行,到如今開行數量超萬列,國內貨源遍布境外21個國家的92個城市。8年間,中歐班列的蓬勃發展的背后,無疑反映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巨變。
(來源:中國水運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