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亞歐大陸嶄新“大動脈”
2020-08-07 09:21:42
Landbridge平臺
跨越山川湖泊,中歐班列從亞洲到歐洲,化身地球巨人的大動脈,將全球經濟形勢緊密連接在一起,疫情期間更是成為“生命線”,幫助全球供應鏈、抗疫物資維持穩定。
據悉:上半年西安海關驗放中歐班列長安號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貨物發運總重130.1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9倍。長安號開放量、重載率、貨運量3項核心指數均居全國第一。
疫情的沖擊,使得航空、公路、海口等運輸方式全面受阻。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的劇增,有人說是因疫情而繁榮。總有人擔心,當疫情放緩時,海運、航運陸續恢復,中歐班列的開放量還會這么好嗎?
當然,海運,航運的開放,對中歐班列的開放量一定會存在一定影響,這是不可避免地客觀因素,但我覺得即使沒有疫情,中歐班列依舊會穩定增長,鐵路的屬性決定了它在交通運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只有海、陸、空成三足鼎立之勢,才是一個優良的運輸大環境。
在物流市場內,中歐班列的主要競爭對手其實就是海運。海運的優點是運量大,運價低,體系成熟,國際通行,但它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周期長,所以海運更適合運輸體量大,對時間周期不太敏感的貨物。貨值高或者對時間周期有嚴格要求的,小件可以走空運,而大件,因價格問題,仍然無解。而中歐班列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地帶,據統計,鐵路運輸的周期僅為海運的四分之一,價格為空運的三分之一,所以國家大力發展中歐班列,有其歷史必然性。
推進中歐班列的有序發展,對釋放絲綢之路經濟和物流通道的潛能,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
當然,中歐班列也有自身的短板,作為橫越亞歐大陸,連接世界的鐵路貨運,沒有一套成熟體系,不光是自身體系,還應建立相應的配套體系。如今,大部分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都比較熟悉海運的相關規則,國際貿易的規則也主要是圍繞海運展開的,中歐班列最重要的是重塑一套基于鐵路運輸的國際貿易運輸新規則。所以,中歐班列仍然任重道遠。
據玄奘西行已千年有余,千年后的今天,我們重走絲綢之路,中歐班列作為新絲綢之路上的鋼鐵巨龍,必將承載“中國夢”“鐵路夢”,徐徐前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