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鐵路聯盟:補貼下降,中歐班列市場將被重塑
2020-05-28 09:14:27
Landbridge平臺
國際鐵路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30年,多達200萬個集裝箱的貨物將在亞歐大陸鐵路運輸走廊上運輸。盡管近年來中歐班列運輸量的增速沒有剛開始幾年的“狂飆突進”,但市場參與者正積極開發適合鐵路運輸新的“利基”商品,其中可能會包括新鮮果蔬以及其他對濕度敏感的昂貴特殊商品。
國際鐵路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與一家位于莫斯科、巴黎的基建經濟研究機構聯合發布的《歐亞走廊:發展潛力》一書,分析了在過去幾年中鐵路線發生的巨大變化,并預設了從現在起到2030年交通運輸的發展前景,中國政府的補貼、物流基建的投資發展、運輸時間和邊境口岸管理的改進所帶來的影響也納入其中。
與2016-2018年度相比,亞歐鐵路貨運市場的貨運量在2018-2019年的增長有所放緩,原文表述是,“從快速增長到理性增長的動態變化”。
亞歐鐵路貨運量,從2015年的65000 TEU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145000 TEU,然后繼續增長到2017年的279000 TEU。據估算,2019年增長到了345000 TEU。西向運輸占主導地位——在2018年,56%的班列是從亞洲前往歐洲,44%是東向運輸。就集裝箱裝載量而言,西向占67.6%, 而東向僅占32.4%。
研究發現,盡管最近新增了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的BTK路線(穿過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土耳其的跨里海的路線),但95%的歐亞雙向運輸列車都會經過俄羅斯。
另外,值得注意的變化還有,運輸業正往自動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而且隨著投資者加大營銷力度,合作共贏也將成為未來的趨勢之一。一切都表明:亞歐鐵路貨運市場還遠未到達飽和狀態。
該研究分析了三種宏觀經濟情景,以評估到2030年的潛在交通運輸流量。悲觀狀態包括可能出現的貿易戰、醫藥危機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間狀態是穩定增長,樂觀預計則包括世界主要經濟體加速增長和全球化進一步發展。
在最佳情況下,2030年的預測運輸量最低約為450000 TEU,最高可超2000000 TEU。中間狀態的保守估計,則是不低于872 000 TEU這一底線。運輸需求彈性的模型分析,就是以此為基礎的。
(制圖:探索新絲路)
研究還評估了各種可能會影響未來增長的因素,發現:客戶的運輸需求,受運輸速度的影響,更受運輸價格的影響。然而,跨西伯利亞鐵路的提速,再加上日韓相繼提出定期支線運輸服務,這都為亞歐鐵路運輸未來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各方還通過使用CIM / SMGS統一運單來提高效率,確保法律互通性,使得海關過境和銀行業務有所憑證。
編者注:歐洲使用COTIF的CIM統一規則《國際鐵路運輸公約》,而俄羅斯、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使用《國際鐵路貨物運輸協定》(SMGS)。兩種不同的法律制度,帶來法律上的不安全感,在2006年之前,歐洲和亞洲之間的所有鐵路貨運托運貨物都必須在邊境從CIM換成SMGS。換單很費時,沒有附加值,并且產生額外費用,有時還會造成鐵路運輸中斷。國際鐵路運輸委員會CIT(International Rail Transport Committee)在2006年創建了CIM / SMGS統一運單,這是CIM和SMGS的法律互適的重要聯合項目,大大簡化了過境手續,并且符合聯合國的相關規定。
對于未來亞歐鐵路運輸增長最不利的因素,將會是中國減少對通往歐洲的中歐班列補貼。港口的建設、邊境口岸容量不足以及海關手續處理費時等因素也會產生短期的負面影響。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這些負面影響都是有限的。
研究發現,影響亞歐鐵路運輸發展可持續性的關鍵性因素,可能會是中國補貼的大幅下降(從50%降低到20%)。隨著“市場被不斷重塑和新興服務的涌現“,中國補貼數額的大幅下降,將會對運輸流量產生巨大影響,不同運輸走廊承載的運輸量將會面臨重新分配。
首當其沖地將很有可能會是經由哈薩克斯坦的走廊,該線運輸量將會減少。原因是“目前該路線運輸的大部分貨物嚴重依賴補貼“。不過那些對運輸時間和運輸條件有特定要求的貨物(例如食品、機械產品和化學藥品)將成為例外。
不過,對于北部路線的市場參與者來說,各種新的商機也將涌現。與海運相比,鐵路運輸沒有價格優勢,但或許正是這一劣勢,能刺激鐵路運輸行業不斷研發出高科技服務(比如電子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既意味著商機的顯現,又意味著市場缺口能被填補。在經濟發展狀況不利的情況下,這也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另外,政商兩界的跨界合作,也會是一個新的趨勢。
該研究也指出了一些可以減輕負面影響的辦法,最好的方案是:海鐵聯運,補充到傳統的市場中去。這也將成為國際可持續性發展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同時還可以提高鐵路運輸的整體競爭力,并通過建立物流樞紐網絡,來平衡進出口的運輸流,解決不同方向的運輸不平衡問題。
(來源:探索新絲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