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復工復產的春天里: 聚焦中歐班列,看陸上國際物流
2020-05-27 09:48:52
Landbridge平臺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當前,各國人民安危面臨嚴峻考驗。而伴隨國際疫情管控措施不斷加大,空運運費飆升和海運航線驟減嚴重阻礙了物資運輸。在此背景下,中歐班列的常態化穩定運行,令其國際運輸新動脈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突顯。疫情期間,我們沒少被中歐班列的表現刷屏,這輛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在這次疫情中具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而在疫情緩和之后,又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呢?
全球同冷暖——高效馳援,并肩抗疫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的重要性如何?
全球供應鏈,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經受考驗。如果把2月中下旬視為中國疫情發展的高峰,那么3月上中旬就是海外(歐洲)疫情大面積爆發的開始。2月中下旬,中國因疫情影響無法復工復產,歐洲眾多采購商貨源短缺,因傳統春節而儲備的庫存開始消耗殆盡。歐洲車企紛紛減產,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不及時。受限于國內生產未恢復,貨源以春節前積累的訂單存量為主,出口受一定影響,中歐班列此時以東向返程班列居多。但在中國的主要港口,由于拖車服務停止、省際道路交通的限制,來自歐洲的進口貨物堆積在港口場站。這個期間,空運量少價高和海運運期長的缺點被放大,中歐班列能夠彌補前兩者的“先天不足”,仍然得到歐洲客戶和國內進口商的青睞。
疫情面前誰都不能獨善其身,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抗擊疫情已是當務之急。在緊要關頭,中歐班列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為海外提供“一站式”無接觸服務,有力推進了貨物和服務的跨境流動和企業復工復產,降低了疫情對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對于重振國際經貿發展信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疫情之下,兩根通向歐洲大陸的鋼軌,彰顯著國際社會中的中國擔當,流淌著來自中國人民的無私大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在通過中歐班列一步步深入世界人民的內心。中歐班列為沿線國家搭建的綠色運輸通道,有力地促進了中歐及沿線國家的抗疫合作。
回首古代西漢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一條“絲綢之路”,兩千年后的今天,中歐班列這支“鋼鐵駝隊”橫穿亞歐大陸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物資特色帶給沿線各國人民,深受沿線各國人民喜愛。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中歐班列已成為了一條“抗疫生命線”。當前,新冠病毒肆虐,疫情全球蔓延,疫情物資極其緊缺,各國攜手戰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上升。航線大面積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各國采取各種措施,預防疫情散播。在歐洲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中歐班列滿載防疫物資馳援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給沿線無數人帶去了希望。
中歐班列逆“疫”開行架起友誼橋梁。疫情來臨之前,中歐班列所到之處,便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交融之地。中歐班列作為一種綠色、環保、安全、經濟、快捷的國際運輸新方式,就像橋梁一樣,在連通了歐亞大陸人民互通有無的同時,架起了世界人民友誼橋梁。疫情發生以后,中歐班列逆“疫”馳騁,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擔當。中國對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等國家紛紛進行了援助,除了抗疫物資援助之外,還派出了精英醫療團隊。這對于疫情嚴重的國家無疑是雪中送炭。要知道,中國在自己也面對疫情挑戰的同時,仍然對其他國家伸出援助之手。這不僅展現了中國寬廣的胸襟,更體現了中國是一個極度負責任的大國。
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
陜西西安——常態開行,穩定增長
“近期,通過中歐班列運輸面粉3980噸、油脂2200噸,有力保障了我們正常的農副食品生產,也保證了正常的市場供應。”西安某糧油工業集團負責人介紹。
疫情防控期間,中歐班列“長安號”保持常態化開行,而且運量相比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的增長。4月26日,裝載著綠能光伏產品的中歐班列(西安)從新筑發出,駛向荷蘭蒂爾堡。5月6日,X9003次中歐班列滿載49車電冰箱、茶葉、燈具、空壓機等貨物,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筑車站緩緩駛出,一路向西奔向烏茲別克斯坦,標志著今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正式突破1000列。
今年二季度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出口運輸渠道受到一定影響,而常態化穩定開行的中歐班列為各企業保持正常的出口貿易提供了強有力的運力支持。各個公司加班加點抓生產趕訂單,中歐班列的運輸需求旺盛。
河南鄭州——東聯西進、融通亞歐
從2013年7月18日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鄭州)宛如一條流動的彩練,“舞”出河南開放發展的“加速度”。疫情以來,河南全力推進中歐班列(鄭州)戰略運輸通道安全高效暢通,為歐洲國家及時獲得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搭建了綠色通道,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供了運輸支撐,大量防疫物資通過中歐班列(鄭州)運往世界各地。春節后,中歐班列(鄭州)于2月16日開出第一趟出口班列。鄭州國際陸港公司數據顯示:2月13日全面復工復產,“是首家實現常態化往返穩定開行的班列”。4月29日凌晨,第3000列中歐班列(鄭州)滿載著41節集裝箱貨物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駛出,開往萬里之遙的德國漢堡。
目前,中歐班列(鄭州)境內以鄭州為樞紐,集疏貨物輻射半徑達1500公里,覆蓋近四分之三國土面積;境外網絡遍布歐盟及中亞地區30多個國家130個城市,境內外合作伙伴達5000家。經過近7年的運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打造出“數字班列”“恒溫班列”“運貿一體化”“多式聯運”等河南優勢特色“名片”。業內專家表示,河南“陸上絲綢之路”常態化穩定運行促進了國家進出口貨物和服務的跨境流動與企業復工復產,降低疫情對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發揮了國際運輸新動脈的作用,促進了中歐及沿線國家的抗疫合作,成為“一帶一路”推進互聯互通的一支重要力量。
湖南長沙——“一帶一路”的靚麗名片
“以前海運需要40天,而現在受疫情影響,海運不確定性、不可控因素加大,面臨無法靠岸等問題。而中歐班列只需要半個月,還避免了產品被海水腐蝕的風險。”三一物流副總經理雷勇表示。
受疫情影響,國際客運航線全面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口岸不暢,而中歐班列(長沙)物流成本比較穩定,運輸時間穩定,物流優勢非常明顯,成為企業復工復產首選的物流方式。以往大型起重貨物基本上都是走海運,這次第一時間想到了中歐班列。春節以來,班列不僅沒有停,反而逆勢增長,保持每天一班的“天班”開行。而關鍵時刻,中歐班列(長沙)保持“天班”穩定開行,給企業吃下一顆定心丸,成為國際物流通道主軸,有力保障了國際供應鏈的順暢。
中歐班列(長沙)定制化專列,提升了貨物價值,豐富了貨源種類,強化了大宗貨源保障,將湖南制造的產品及時銷往歐洲市場,增強了湖南省制造業的海外競爭力。
據悉,為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中歐班列(長沙)開行了中聯、三一、吉利等10趟制造業專列,與制造業實現深度融合。下一步將加大力度,保障國際物流通道的順暢,助力湖南制造業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走向世界。長沙將疊加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的戰略平臺,圍繞“通道+園區+產業”發展路徑,做大做強中歐班列(長沙),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安徽合肥——抓時機、開新局
安徽省合肥市組織班列方面,為美的集團、奇瑞汽車、江淮汽車等直客企業開行的定制班列成為亮點。當前,全球尚處疫情特殊時期,海運、空運等運輸網絡均受嚴重影響,鐵路運輸憑借人員接觸相對較少、運行相對安全穩定的優勢,充分發揮“脈動”效應,有效降低疫情對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與青睞。
合肥中歐班列搶抓時機,以實干開新局、以創新求突破,廣泛挖掘客戶、深入探索線路,加大發運班次、加足開運馬力。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員以安全為宗旨、以服務為保障,助推合肥中歐班列逆勢上揚。合肥至赫爾辛基平均時效縮短3-4天,至諾伊斯平均時效縮短2-3天,中歐回程班列頻次進一步提高,班列反向運貨能力逐步加強,馳騁12天的合肥中歐班列成功串聯合肥與北歐地區的貿易往來。4月3日,芬蘭駐華大使專門發函至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凌云,對合肥-赫爾辛基中歐班列專線的重要意義表示充分肯定。
4月19日至4月26日,合肥中歐班列在中國、德國、俄羅斯、芬蘭、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各國往返穿梭,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實現14列密集連發的佳績。其中包含美的專列、江淮專列等企業定制專列,創造了合肥中歐班列連發班次的新突破,為安徽省乃至長三角穩外資、穩外貿、穩就業貢獻陸港力量。
新疆——新措施、新征程
2月20日,新疆開行了節后的首趟班列。這趟班列運輸貨物以核桃等農副產品為主,故被媒體稱為“核桃班列”,“為新疆開行的中歐班列恢復常態化運行打下基礎”。5月3日,一列“鄭新歐”中歐班列搭載著10噸多重的郵政包裹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這批郵政包裹將運往波蘭。
據烏魯木齊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烏魯木齊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境中歐班列1482列,同比增長7.39%;監管中歐班列貨物102.42萬噸,同比增長45.09%。為保障中歐班列更快通行,烏魯木齊海關出臺支持中歐班列發展12項措施,持續優化監管作業流程,實現海關監管與鐵路作業無縫銜接,繼續簡化中歐班列通關手續,降低通關時間和成本。
下一步,烏魯木齊海關計劃重點支持中歐班列拓展業務范圍,發展多式聯運業務,推動中哈“關鐵通”(海關—鐵路運營商推動中歐班列安全和快速通關伙伴合作計劃)項目上線,開展雙、多邊監管國際合作,繼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中歐班列西向通道貿易便利化水平。
任重道遠,展望“黃金通道”
4月24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介紹了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的運行情況。同時表示:相比空運和海運,國際鐵路聯運分段運輸具有人員檢疫限制相對較少、運行相對安全穩定的優勢。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進一步凸顯了這些優勢。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發運貨物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和18%。4月份,中歐班列延續增長勢頭;疫情發生后,中歐班列充分發揮“脈動”效應,為歐洲國家及時獲得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搭建了綠色通道,有力、高效地促進了中歐及沿線國家的抗疫合作。疫情發生至今,中歐班列已累計發運防疫物資44.8萬件,共計1440噸,送達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捷克、波蘭、匈牙利、荷蘭、立陶宛等多國,并以這些國家為節點分撥到更多的歐洲國家。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全球貿易出現萎縮,在此背景下,中歐班列的常態化穩定運行有助于貨物和服務的跨境流動和企業復工復產,降低疫情對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發揮了國際運輸新動脈的作用;中歐班列是中歐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成果和良好示范。下一步,中方將同歐方共同努力,在全力保障中歐班列正常有序運行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的運力和效益,繼續拓展中歐及沿線國家國際物流合作,為各國攜手抗擊疫情,深化抗疫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新的貢獻。
5月6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有關負責同志帶隊,會同國鐵集團貨運部赴中鐵集裝箱公司調研中歐班列建設情況,并就中歐班列建設重點工作進行了研究。調研組一行聽取了中鐵集裝箱公司關于中歐班列復工復產及運行情況的介紹,圍繞中歐班列提質增效、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提升通道能力等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2020年1-4月,中歐班列開行2920列、發送26.2萬標箱,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勢增長。
截至目前,所有中歐班列平臺公司均實現了復工復產。據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際物流的海運、空運不同程度受阻,橫跨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憑借獨特優勢,開行量和貨物發送量逆勢上揚,為穩定國際供應鏈,助力全球共同抗疫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了中國貢獻。
國鐵集團5月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歐班列共開行979列,運送8.8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46%、50%,綜合重箱率97.8%。總開行數量和去、回程班列數量三項指標均創單月歷史最高紀錄。
各種字眼、各種報道讓人覺得中歐班列無所不能。然而,真的如此簡單順利嗎?
不可否認的是,中歐班列滿足了市場在疫情期間的部分需求。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中歐班列“破困”前行,推進防疫物資持續高效運輸到世界各國,為沿線各國人民帶去了福祉,讓各國享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帶來的紅利與援助。但疫情之下,歐洲的經濟活動處于停滯狀態,給中國企業的訂單將會大幅度減少。中歐班列目前運行正常,盡管國內已經復工,現在生產的是疫情前的訂單。疫情之下,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其他國家的疫情處理對中國經濟活動很重要,處理好了,給中國的訂單才會來。歐洲疫情過去,工廠恢復生產,中歐班列的回程貨源才可以得到保證。
寫在最后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歐班列充分發揮成為中歐間除海運、空運外的第三種物流方式。今年受疫情影響,國際物流受阻,海運、空運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中歐班列憑借獨特優勢,其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征,以及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的優勢,在時效、價格、運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開出一條逆勢上揚的曲線,承載起春天的希望。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歐班列助力沿線各國走出當下難關,這是中國與歐洲國家守望相助的積極作為,也是中國正在以實際行動為全球聯手抗擊疫情注入的源源動能。
(來源:人民交通雜志)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