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中歐班列是如何“逆襲”而上的?
2020-05-12 08:55:13
Landbridge平臺
5月10日,筆者從連云港港獲悉,2020年1—4月份連云港中歐班列累計完成18578標箱、同比增長49.1%,運營勢頭良好。
從一度面臨貨源“斷流”危機,到復工復產以來的逆勢增長,連云港中歐班列目前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坐擁江蘇自貿區優勢的連云港中歐班列,是如何克服疫情影響進而完成“逆襲”的呢?
“自貿區港口區塊創新的關鍵是貿易便利化。一個操作模式的創新能帶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可以產生乘數效應,這既是客戶的希望,也是創立港區效率品牌的追求。”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丁銳認為,“零等待”、“混拼化”、“全程化”等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放大了港口自貿區優勢,提升了班列運營效率,也是連云港港立足市場的“制勝法寶”。
“零等待”促進班列運營一體化
4月26日,連云港港口首次在國際過境集裝箱業務上嘗試“船車(站)直取”模式。這一模式的應用讓連云港國際集裝箱過境時間由原來4天以上縮短至1天以內,效率提升75%,每個集裝箱還可節約費用60%左右。
“按照以往,船舶靠泊后,卸下的集裝箱需要碼頭落場,接著辦理理貨、海關、鐵路等系列流水申報手續,然后裝車轉運至中哈物流基地,等待空車配送,過境時間往往要在4天以上。”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操作管理部副部長介紹,由于缺乏相關的政策支撐,這重“制度壁壘”始終無法被突破。
疫情暴發以后,為了穩定班列運營,共同維護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連云港港口、海關、海事、鐵路、船代等各方面迅速達成共識,決定在自貿區創新框架內圍繞促進貿易自由化方面“做足文章”。
今年以來,連云港港以加快過境轉關效率為抓手,致力于推動國際班列一體化運營。在海關、海事、鐵路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集中前置理貨、海關、鐵路各環節手續,逐步打通了各項制度壁壘。
“現在,船舶在進入錨地時便可開始申報流程,各類手續辦理在船舶靠港前已經辦好,當天就可以發出指令。”連云港新絲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國際營銷部經理王貴佳介紹,時間省了,環節少了,集裝箱從船到車始終“不落地”。一個“小舉措”恰恰起到了“大作用”,一下子帶來了效率、成本“一升一降”的蛻變,也吸引著國際過境集裝箱業務紛紛選擇來連云港開展。
“混拼化”推動班列運輸高質量
如果說“零待時”模式是從海陸轉運各環節上“擠出”了時間,那么“混拼化”則是在集裝箱里“擠出”空間。
按照以往的監管模式,保稅貨物與出口貨物必須分別裝箱,不能進行混拼。而通常不少出口箱往往有“閑置空間”,如何最大化利用這些空間,讓小件貨物也搭個“順風車”?
自江蘇自貿區掛牌成立以來,連云港港口迅速開展創新探索,進行了哈國小麥全流程監管、國際貿易“一站式”貿易辦理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并在連云港海關的監管下,于去年10月28日首次開啟了“保稅+出口”混拼業務新模式。
“貨物單獨裝箱,成本太高,若要等到湊成整箱貨物,其交貨期可能會推延,無法向客戶交代。”青島萬嘉集運物流有限公司連云港分公司總經理魏朝陽坦言,混拼模式切切實實方便了不少像他一樣的企業。
今年以來,“保稅+出口”這種模式在連云港中歐班列運營中進一步得以優化提升,逐漸步入常態化運作階段。
“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探索‘過境+出口’混拼模式,為客戶打造更多的個性化服務。”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斌表示。只要貨物一來,就能在中哈物流基地隨時隨地“裝箱上車”,這是中哈物流基地更遠的目標計劃。
眼下,“混拼化”的發展趨勢,對于打造連云港國際中轉貨物集散地、強化出口貨物集聚效應、整合利用鐵路資源等方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全程化”拓展班列發展新空間
近日,4臺集卡車魚貫駛入連云港港27#泊位作業區域,一個個帶有“中鐵集”字樣的集裝箱從外貿貨輪上依次卸到車上,快速短駁至中哈物流基地裝車線,直接搭乘75170次列車發往二連浩特口岸方向。
據了解,該批集裝箱最早從國內發出,在連云港下海出口日本,在海外經過“一卸一裝”之后,如今裝載著二手廢舊汽車再次回到鐵路線上,搭乘連云港中歐班列出口境外。
這是鐵路集裝箱首次在連云港下海,在完成全程物流的同時,也構建了“國內—連云港—日韓—外蒙古”國際物流大循環。
事實上,依托遠洋干線、深水大港、物流場站資源,連云港港近年來一直在強化班列全程化運營。2017年11月,連云港港成功加入“跨里海國際運輸線路”國際協會,并利用“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BTK)開通的有力契機,聯合中鐵集、哈鐵快運、中遠海運等行業巨頭,開行了連云港—巴庫、第比利斯、波季、伊斯坦布爾的共享班列;2018年11月,連云港中歐班列首次實現“連云港—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沿線站到站全程鐵路運輸,并于2019年7月完成首單“連云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鐵空聯運業務,為客戶不斷提供多樣化的物流選擇。
今年3月份,連云港港再次利用中亞鉀肥過境運輸,首次實現了“中亞—連云港—東南亞—連云港—中亞”國際陸海聯運雙向循環運輸。日益完善的全程物流鏈體系,也在不斷吸引著過境貨物來連中轉,推動連云港開辟陸海聯運新通道,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霍爾果斯、阿拉山口、二連浩特3條出境通道,為連云港中歐班列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保障。
據統計,自2015年2月連云港中歐班列開行至今,已累計完成貨運量29.44萬標箱,形成了日均2.1列的運營規模,也較好地發揮了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功能和優勢。
(來源:中國水運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