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逆勢”增長背后:成渝探索貿易運輸新機制
2020-04-14 08:59:56
Landbridge平臺
編者按:面對新冠疫情的重大沖擊,全球供應鏈遭受重創。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巨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應鏈要素缺失、供應鏈環節的阻斷,而物流連接度正是保障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空運、海運受阻的大環境下,中歐班列成為疫情期間連接中國和歐洲沿線“一帶一路”重要的運輸紐帶,在成都的案例中,我們看到班列的逆勢增長有不斷優化服務的內在因素,也有利用新技術不斷提高效率的外在因素。在疫情結束后,中歐班列如何維持現有的優勢?本文給出了四點建議。——王國文
文/鄧镃樵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
在“戰疫”背景下,作為穩外貿“壓艙石”的中歐班列作用凸顯。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但在中歐班列的推動下,部分地區的進出口出現“逆勢增長”。如在全國19個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中,有中歐班列開行的成都,成為唯一保持進口和出口雙向同比正增長的城市。
正是基于中歐班列在推動外貿方面的作用,4月7日,商務部對外公布《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作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11條具體舉措和工作要求,以發揮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應對疫情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歐班列貨運量的大幅增長,并非全部來自增量,而是部分為既有運輸需求(海運、空運)的轉移,屬于存量業務。可以預見的是,在疫情結束后,存量業務將向海運和空運回流。在這一背景下,中歐班列如何守住存量,做大增量,成為了“后疫情”時代,中歐班列繼續保持較好較快增長的關鍵。
一、中歐班列助推成都外貿穩定增長
各地的表現出現分化。其中四川省外貿數據表現搶眼,總值增速、出口增速、進口增速均為正增長。其中,成都的進出口總值占四川省比例超過88%,因此成都是推動當地外貿增速良好表現的關鍵因素。
(1-2月部分省(直轄市)進出口數據,數據來源:各地海關)
中歐班列助力城市保持良好外貿增速。具體而言,如擁有中歐班列的成都與廈門進出口增速都為正增長,其中成都市總值增速、出口增速、進口增速分別為13.1%、2%、27%,三項數據均是正增長,也是下表中五個城市中的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城市。
(1-2月份部分城市進出口數據,數據來源:各地海關)
中歐班列成為成都市對外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手段。截至3月27日,中歐班列(成都)2020年已開行394列,同比增長84.1%;綜合重載率93.4%,同比提高7.8%,運輸貨值10.8億美元,同比增長47%。
統計顯示,通過成都國際鐵路港進出口同比增長25.8%,占成都市外貿規模比重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提升。
二、內外因素助推中歐班列(成都)逆勢增長
特殊時期,成都外貿的增長,表現出了中歐班列(成都)多年來運營發展的成果。既有班列自我提升這樣的內因,又有四川、成都對外開放新格局這樣的外因。鐵路港口服務的不斷優化,成為逆勢增長的內在因素。如成都鐵路港一直著力優化服務,創造國際優良營商環境。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和口岸查驗設備的運用,提升了通關效率,壓縮了通關時間。
近年來中歐班列(成都)推進的效率改革包括:全國首創集拼集運模式、多式聯運一單制、寬軌段集并運輸模式等。其中“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模式”入選國務院第五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可復制可推廣改革試點經驗,將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通過“三列并兩列”有效地節省寬軌段的運輸成本;在波蘭馬拉成立運控中心,實現了對中歐班列在馬拉、布列斯特的換裝操作和海外段運行情況實時實地監控。
作為西部開發開放的前沿,成都的吸引力不斷增長,成為逆勢增長外在因素。
一是目前,成都已逐漸成為西部國際陸海聯運新樞紐。對外形成12條國際鐵路和鐵海聯運通道,聯接境外26個城市、境內15個城市,構建起以四川成都為樞紐,南向聯通東盟全境、西向直達歐洲腹地、東向輻射日韓和美洲、北向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國際班列通道體系,基本覆蓋以亞歐為主的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國際班列和中歐班列開行量連續四年保持全國“雙第一”;
二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將擴大成都對外國際影響力。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建設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三條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成都將利用通道的建設,積極開展南向班列列車,與南向主要國際城市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構建南向供應鏈配置中心等目標,進一步擴大成都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三是2020年1月,國家明確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構想,成為西部對外經濟新單元。未來成渝雙城經濟圈將成為我國繼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之后新的區域國家發展戰略,也將成為全國第四大經濟增長極。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打造,將會為成都、重慶帶來新的發展地位,有望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三、“后疫情”時代,中歐班列如何維持“逆勢”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中歐班列貨運量的大幅增長,并非全部來自增量,而是部分為既有運輸需求(海運、空運)的轉移,屬于存量業務。
可以預見的是,在疫情結束后,存量業務將向海運和空運回流。在這一背景下,中歐班列如何守住存量,做大增量,成為了“后疫情”時代,中歐班列繼續保持較好較快增長的關鍵。
1、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實現資源共享,探索貿易運輸新機制。
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成為全國第四大經濟增長極。在此背景形勢下,成都與重慶共同宣布將聯手推動班列運行。3月27日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理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圍繞兩地中歐班列的運行,雙方將在4個領域、20個層面展開深入的合作。其中包括:在通道口岸互聯方面,共同推動班列、口岸高質量運行;在在產業招商互補方面,促進沿線地區經貿聯動;在開放創新互享方面,積極探索陸上貿易規則;在機制協同互促方面,加強體制、人員、文化互融互鑒。
2、加強供應鏈金融合作,多渠道獲取金融資本支持。
現行法律框架和國際規則下,鐵路運單不具備物權屬性,商業銀行無法以鐵路運單為基礎實現對在途貨物的控制權,從而使開立信用證或押匯等國際貿易結算融資業務的風險大大提高,相關企業融資難問題得不到有效緩解。成都對標海運提單融資,開展中歐班列鐵路運單融資模式。建議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運單融資模式,建立陸路運輸的新規則。
3、加強與境外鐵路站場信息、技術共享,提升貨物運輸效率。
一方面目前疫情期間,國外物流公司已有大量罷工現狀,大量貨物從國內運輸到境外,無貨運公司分撥,造成了大量貨物的堆壓。另一方面,貨物運輸到歐洲之后,存在著境外站點換裝效率低的問題,境外站點沒有應付大量貨物換裝的能力,造成了貨物站點“賽車”現象。因此可加強與境外鐵路場站聯系,實現信息共享,全流程貨物信息的互聯互通化;其次可加強與境外場站共建高標準、高水平的場站,提升場站各方面貨物處理能力,實現貨物全場運輸暢通化。
4、加快適鐵適歐產業落地。
以申報建設鐵路港國家級經開區、構建金青新“一帶一路”大港區為抓手,圍繞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和保稅加工等主導產業發展適鐵適歐的重點項目。
(來源:澎湃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