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長安號關鍵詞:高質量、市場化、可持續
2019-07-30 09:18:52
Landbridge平臺
隨著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讓觀眾從一個側面了解到西安在彼時的繁華,以及在“一帶一路”上的核心地位。
而如今,西安市以中歐班列長安號這支“鋼鐵駝隊”為依托,正在努力打造其在陸路貿易新格局下的核心地位,其目標之一,指向了“全國中歐班列集散中心”。即未來全國通往歐洲的貨物,將有較大比例在西安集結,再通過長安號送往歐洲——古老的駝鈴聲在風中尚未散去,“鋼鐵駝隊”又將讓世界重新認識這座十三朝古都的新面貌。
更加注重開行質量效率
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健康運營,開行情況漸趨向好。“未來,我們將更加注重開行的質量、效率”,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孫藝民說,“即在將西安建設為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的背景下,把長安號率先做成高質量、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代表”。
高質量體現在中歐班列長安號堅持咬住班列的“重載率”不放松,堅持不發空箱,還體現在通過多種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如全國中歐班列之中所首創的“延誤險”,對長安號的時效性提供了金融支撐,也進一步保障了客戶利益。
中歐班列長安號的市場化,所體現的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思路,政府不再為主導,而是通過搭建好公共服務平臺,去引導行業的發展,將主動權交給市場。
中歐班列長安號的可持續發展,體現在通過多種方式,增強其影響力和輻射力,實現自我造血功能,擺脫財政依賴。
在這一方面,西安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正是為未來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可持續發展打基礎。
西安的設計思路是,在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成后,隨著開行班列數量的增加,可解決中歐班列整體上仍存在的利用率待提升、返程貨物量偏少等問題,以推動中歐班列的更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效率的提升將帶來班列運營成本,企業方物流成本的降低,以及物流時間的進一步縮短。
西安由此將成為全國中歐班列物流效率“高地”同時,也將成為物流成本的“洼地”。而過去一直困擾部分城市的貨物量不足無法成列,或者散件貨物需要送往不同國家的情況,都可在西安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獲得解決。
舉例而言,如果其他城市貨源中有一部分要運往德國,另一部分要運往匈牙利,但是分別又不夠單獨發列,就可以借助西安港再次分撥集結,分別運抵目的地國家。
這也進一步凸顯了西安在中歐班列的發展過程中,堅持以市場為主導,以服務高質量和物流高效率為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方式。
東西互濟,鐵海聯動
中歐班列長安號的穩定、高效開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沿海企業“北上”西安落戶。
西安中晶偉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錢西龍表示,其企業從深圳遷入西安前,他們算了一筆細賬。
“我們在匈牙利有分撥中心,但過去產品從深圳走海運,需要45天,而通過長安號只需要13天”,錢西龍表示,“第一是解決了運輸的時效性,同時也對企業后期的發展有非常強力的推動作用。”
進一步講,過去由于走海運,訂單周期都在90天左右,而現在通過長安號,訂單周期減少到45天-30天。“這使得我們對市場價格、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響應速度更快,從而增強了企業抗風險的能力”,錢西龍稱,“如今,很多深圳同行看到了我們企業在西安所獲得的更好發展環境,都在向我們了解西安的情況。”
與中晶偉業一樣,陜西思贏科技有限公司也從深圳遷來。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此感到“幸運”。他表示,公司早年創業趕上了沿海開放的機遇,企業在深圳站穩了腳跟。2018年,該公司與西安國際港務區接觸后,了解到這里“內陸港+綜合保稅區+中歐班列”的政策優勢,又有物流、生產和人力等成本優勢,于是果斷將企業從深圳搬遷至西安國際港務區。
如今,該企業借助中歐班列長安號聯通了“一帶一路”,大力拓展中亞五國、俄羅斯和歐洲市場。“公司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新生產線投入使用后,液晶顯示器產能將從每月3萬臺提高到8萬臺”,他表示。
隨著長安號開行量不斷增大,其規模效應不斷凸顯,減輕了外貿企業物流成本壓力;其次,長安號切實解決了內陸地區聯通國際市場的物流通道問題,使得東部外貿加工類企業更加青睞于在陜西、西安設廠投資,為承接產業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
如果說長安號的開行,使得東西方打通了陸路貿易新通道,而長安號一路向東疾駛,主動與沿海港口對接的思路,也是希望能夠真正實現鐵路-海運的陸海貿易“閉環”。
交通運輸部水科院副總工程師鄧延潔表示,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核心,還在于當地的“鐵水聯運”能力。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中國的鐵水聯運發展迅速。其中2017年到2018年運量增長了30%,2018年達到415萬標箱。
但與國外相比,中國在鐵海聯運的比重上,僅在5%左右,而西方的貿易大港,如漢堡等的鐵海聯運比重,已經突破30%。
“誰占據了更多的海鐵聯運市場份額,誰就能在中歐班列的競爭力掌握主動權”,鄧延潔非常看重鐵水聯運之于中歐班列的作用,一句話——“得鐵水聯運者,得天下”。
而在這一方面,西安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前期調研和論證。目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已經與中遠海達成合作意向,借助中遠海的全球航運體系,就西安與東部沿海港口進行鐵水聯運,提出一套“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徹底解決中歐班列去、回程貨物量不同所帶來的貨箱問題。
而從更高的層面去觀察,西安持續創新的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的發展,是找到了一條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子,同時也將改變西安、陜西省的對外開放格局,推動西安進入向西開放的前沿位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