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海運”奔涌新動能 連接“中歐班列”開創航運雙向發展新格局
2019-07-24 09:11:15
Landbridge平臺
7月15日,馬士基航線NV2在廈門港海滄港區嵩嶼碼頭2號泊位啟航。
這是中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平臺——福建“絲路海運”增加的又一新航線,也是廈門港與馬士基在共同拓展“絲路海運”及國際中轉業務的合作上再邁新臺階。
今年上半年,“絲路海運”交出亮眼成績單:截至6月10日,第一、二批總計34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共開行593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6.28萬標箱,比去年同期增長10.07%,“絲路海運”平臺成為上半年福建港口業務增長的亮點。
陳志平表示,進入2019年,絲路海運在新的高位實現突破,通過堅持開放合作、共建共享,推動“絲路海運”與“中歐班列”有機銜接,不斷豐富“絲路海運”的內涵和外延,激發港口、航運、貿易和物流等海運要素功能,凝聚力量,共謀發展。
“絲路海運”聯盟效益初顯
2018年12月,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攜手福建交通運輸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等共同發起成立“絲路海運”聯盟,以“一盤棋”思路推進聯盟工作,在“一帶一路”加快布局的潮流中謀機遇、謀未來。
陳志平介紹,“絲路海運”聯盟自倡議成立伊始,就有60余家港航物流企業積極響應,目前聯盟參與企業達到100家,行業從港航物流擴展到商貿制造、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等,更有有國際一流的航運公司、全球市場份額過半的大制造商,業內首屈一指的科研機構加入,一步一個腳印把合作共贏的事業推向前進。
從開放發展到協同發展,“絲路海運”的吸引力如何彰顯?
“‘絲路海運’融合港口、航運、物流、貿易、金融、信息等要素,構筑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港航物流網絡,這些行業要素單位即是‘絲路海運’業務的推動者,也是利益的獲得者。”陳志平說。
由這些單位以及科研機構和社會團體在開放、共享、自愿、協商、共贏的基礎上,共同參與組建跨行業、開放性、非營利、松散型的“絲路海運”聯盟,將對“絲路海運”的不斷做強做大發揮積極作用。
今年上半年,福州港6條命名航線共開行98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38萬標箱;廈門港28條命名航線共開行495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5.9萬標箱,比增11.82%,增幅高于全港的總增速。
陳志平表示,下一步,將在聯盟的框架內加強共商共建機制,積極推動成員之間信息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簽訂港口與港口、港口與航運、鐵路、物流企業、貿易商等多方戰略合作協議,實現港航貿的融合發展,共同推進構建對外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打造現代綜合物流服務體系
“絲路海運”是面向全國和“一帶一路”國家開放的品牌,由港口、航運和物流企業等組成,以海運業務為主干,連接中國港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港口之間的貿易往來。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蔡立群表示,“絲路海運”致力改革創新,以優化海運基礎能力、陸海高效聯通為重點,以服務標準提升和推廣為引領,通過提供更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港口操作、口岸通關和物流配套,搭建服務標準化、運行便捷化、管理智能化的國際貿易和航運服務新平臺。
今年3月初,針對“絲路海運”的命名航線,福建省發布了福州、廈門兩港較高的港口服務標準。服務標準涉及船舶、集裝箱、海鐵聯運等綜合效率提升和保障,全面優化“絲路海運”航線服務質量。
以廈門港為例,為優先安排“絲路海運”航線船舶拖輪和引航等船舶服務;“絲路海運”航線船舶在泊位窗口時間(±4小時)內抵港,保證安排按窗口時間靠泊或直接靠泊;優先安排因天候和航道管制等因素影響的“絲路海運”航線船舶靠泊作業等。
“這些措施預計每年為航商和進出口商節約成本超過4千萬元。”
陳志平告訴記者,今年還將發布港口中轉和海鐵聯運兩項服務標準,希望通過對“絲路海運”航線的高標準服務帶動港口生產向高水平看齊,助力口岸營商環境的整體提升,以“福建先行、廈門先試”探索建立高標準、可視化、可復制的現代綜合物流服務體系。
沒有創新,就不可能“邁開步子”,更不可能跑步前行。
目前,廈門港務控股集團與交通部水科院、集美大學成立了課題小組,重點推進針對“絲路海運”的戰略構想和內涵、發展定位與目標以及“絲路海運”主要任務、發展政策等核心內容進行專業調研和論證,課題研究初見成果。
“我們還對省市兩級政府有關“絲路海運”實施方案的內容進行深化和升華,進一步分析福建及廈門作為“海絲”核心區和戰略支點的政治經濟和區位優勢,闡述開行“絲路海運”的重要意義以及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契合,通過立足廈門實際,放眼福建,推動“絲路海運”從區域向全球的拓展。”陳志平說。
開創“海絲”“陸絲”雙向發展新格局
大變局呼喚大格局,大時代需要大智慧。“為進一步打造陸海貿易新通道、構筑要素聚集新平臺,我們以陸地港為節點、海鐵聯運為抓手,加大對閩西、贛南等內陸腹地貨源的拓展力度,開創了“絲路海運”與“中歐班列”雙向發展的新格局。”陳志平表示。
今年3月3日,廈門港首開“絲路海運”雙向定制班列,完成南昌—廈門、廈門—贛州“絲路海運”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雙向對開。通過海鐵聯運來廈承接貨船出口的貨物,走其他港口,時間需5至7天,走廈門港僅需3至4天。
截止至今年5月份,廈門港外貿海鐵聯運業務量完成8387標箱,比去年同期增長141.28%;晉江、龍巖、三明、吉安等陸地港經由廈門港進出口26263標箱,比去年同期增長24.8%。
“為落實“絲路海運”實施方案中關于實現“絲路海運”與“中歐班列”無縫對接的要求,我們積極與廈門國際班列合作,簽訂了‘國際貿易新通道戰略合作協議’。”
蔡立群介紹,通過“國際過境業務”這一創新模式,將這些地區輸往中亞、歐洲的貨物在廈門港過境轉運,構建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國際貿易新通道。
6月19日,滿載著集裝箱貨物的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多式聯運港站首趟班列,從海滄海潤碼頭緩緩駛出,該多式聯運港站由此正式啟用,標志著 “絲路海運”又一新節點啟動。
廈門港海滄集裝箱查驗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該項目作為公共服務平臺,其啟用將進一步擴大廈門港口集疏運能力,打通海鐵聯運集裝箱進出港的便捷通道,是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品牌“絲路海運”建設的重要舉措。
綱舉則目張。
隨著一系列圍繞“絲路海運”建設的硬舉措落地,港口業務隨之被帶動起來。根據國家口岸辦公布5月份最新的數據,廈門港的平均進口通關時間是45.4小時,出口是4.62小時,分別比去年壓縮了35.5%和57.7%。
同時,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港口智慧物流平臺,通過二者的有機融合實現航運物流、商貿金融以及口岸監管等信息互通和共享,完成集裝箱設備交接單和進口小提單無紙化工作,使廈門港海運單證無紙化程度走在全國前列。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通過政策上的扶持、服務上的保障,我們有信心讓“絲路海運”能更有利于加快“海絲”核心區的高質量建設、有利于推動構建進一步對外開放新格局、有利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走深走實。”陳志平說。
海上絲綢之路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航運等相關民族企業正肩負著“強起來,走出去”的歷史使命。
中國港口網作為新華社國家級“一帶一路”信息發布平臺-新華絲路合作單位,深化港口、航運聯合研究,在發布港航發布港航相關研究內容和指數、港航重點企業海外傳播以及港航大數據分析等專業領域加強合作,服務國家港航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港航視界)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