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物資鐵路運輸優勢未完全發揮,專家建議“公轉鐵”適度補貼
2019-02-02 11:01:04
Landbridge平臺
“煤炭、礦石等大宗物資運輸,明明用鐵路、水運更經濟,但是現實中公路運輸的比例卻很高。”不久前的一次部門會議上,一位環保人員說。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記得前兩年,每天晚上過了12點,北京五環等高速路上,大貨車就一輛接一輛。有進京的,也有過境的。”
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前些年,北京每天約有30萬輛大貨車在路上行駛,20萬輛是北京的,10萬輛是外地車。而一輛大貨車排放的污染物相當于200多輛私家車排放的污染物。
這位環保人員表示,公路承擔了本該由鐵路和水運承擔的大宗貨物長途運輸任務,既不經濟,也不安全,還會帶來環境污染。
這種不合理的運輸結構正在改變。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提高沿海港口大宗貨物鐵路貨運比例作為污染防治攻堅的重要舉措。
按照國務院要求,環渤海、山東、長三角地區,2018年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等煤炭集疏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等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重點區域鐵路運輸比例達到50%以上。
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2018年11月出臺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內蒙古等8省(區、市),組織實施鐵路專用線建設工程、鐵路貨運服務提升工程、港口大宗貨物“公轉鐵”工程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此前在解讀《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時介紹,2017年10月1日零時起,環渤海港口煤炭運輸全部改由鐵路集疏港。據觀測,經由北京延慶的運煤貨車日均減少3500-4000輛,同比減少50%,每年可降低沿線區域細顆粒物2微克/立方米。2017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的比例由2016年的7.6%提升到2017年的7.7%,提升0.1個百分點,扭轉了2005年以來鐵路貨運占比連年下滑趨勢。
王金南介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生態環境部配合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研究制定了全國運輸結構調整方案。運輸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是,推進大宗貨物、集裝箱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從公路轉向鐵路,加快提升鐵路貨運量,提高鐵路貨運比例。運輸結構調整的工作重心是“三西”地區(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煤炭外運和沿海沿江港口集疏運組織。
生態環境部政研中心國際所高工李媛媛等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天津港煤炭“公轉鐵”政策具有環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實施“公轉鐵”政策前后,2017年與2016年相比天津港集運煤炭量減少3473.6萬噸,削減氮氧化物9325.3噸、揮發性有機物412.6噸、PM2.5約261.4噸和PM10約289.2噸,共計可節約67.31億元的運輸成本。
研究發現,從不同港口和貨物類型來看,“公轉鐵”實現了污染物的減排,但邊際成本會降低、減排成本會逐步增加。當天津港金屬礦石鐵路疏運比例增加到80%時,污染物削減率為60%,單位減排成本為8.51萬元/噸;當天津港金屬礦石鐵路疏運比例提高至100%時,污染物削減率達到80%,但單位減排成本大幅增加到28.69萬元/噸,減排成本增加了約20萬元/噸。
就深圳港和上海港而言,“公轉鐵”雖有一定減排效果,但效果不顯著。兩港集裝箱鐵路運輸比例增加到15%時,污染物削減率約為40%左右;當集裝箱鐵路運輸比例增加到30%時,污染物削減率才能達到80%以上,單位污染物減排成本為78萬元/噸。
李媛媛等專家表示,從全國港口“公轉鐵”成本和環境效益預測來看,鐵路運輸代替公路運輸后顯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減排的協同效應凸顯,且煤炭“公轉鐵”的單位污染物減排成本最低。
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介紹,2018年,全國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40.22億噸,同比增長9.1%,增運3.34億噸。增加的貨運量與公路完成同樣貨運量相比可節省299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36萬噸。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物流成本仍較高,鐵路貨運、水運等低成本、低能耗的優勢尚未完全發揮。2018年10月17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江蘇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時就指出,江蘇省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不夠到位。全省鐵路貨運量占比不足3%,主要靠柴油貨車運輸,“公轉鐵”工作進展緩慢。
去年7月,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表示,將通過三年集中攻堅,實現全國鐵路貨運量較2017年增加11億噸,水路貨運量較2017年增加5億噸,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減少4.4億噸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達到80%以上,沿海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達60%以上。
李媛媛等專家建議,進一步強化“公轉鐵”力度,短期內采取行政手段循序漸進推進大宗干散貨鐵路集疏運;將運輸結構調整納入到環保督查中,建立相應考核指標體系;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強制“公轉鐵”造成成本上升的貨物運輸,給予適當補貼,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一港一策”方案。
(來源:一財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