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口岸改革開放發展綜述(上篇)
2018-12-18 10:50:35
Landbridge平臺
118萬平方公里廣袤土地,4261公里綿延邊境線,18個對外開放口岸猶如一顆顆珍珠散落其間,在祖國北疆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綻放出熠熠光輝,這里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內蒙古。
內蒙古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19.4%,分別占中蒙、中俄邊境線的66.4%和23.6%,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八省區毗鄰,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其中對蒙邊境口岸10個,對俄邊境口岸4個。其中鐵路口岸2個,公路口岸12個,國際航空口岸4個,國際內陸港8個,承擔著中俄65%的陸路運輸和中蒙95%貨物運輸任務。借助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內蒙古不斷加快口岸發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中國向北開放最活躍的窗口。
開發開放沿邊明珠日漸璀璨
1978年內蒙古口岸進出境貨運量70.33萬噸。
2018年內蒙古口岸進出境貨運量預計達到9230萬噸,出入境客運量達到620萬人次。從孱孱幼芽成長到參天大樹,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口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華麗蛻變。
樓高萬丈堅于其基,樹繁千載生于其根,基礎設施的穩步推進為口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國家、自治區累計投入口岸建設資金34.2億元。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不懈努力,全區口岸通關設施和查驗配套設施的日臻完善,特別是現代化通關手段的運用,使得口岸通過能力逐步提高。今天,內蒙古口岸總貨運通過能力達到13900萬噸,客運通過能力達到2175萬人次。滿洲里、二連浩特鐵路口岸貨運量在全國鐵路口岸中占據第一、第二的位置,甘其毛都、策克公路口岸在全國公路口岸中分列第二、第四名。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近年來,內蒙古口岸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上下求索大膽創新,內蒙古口岸各類功能園區建設發展迅速。滿洲里、二連浩特獲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旅游試驗區……在內蒙古四千里多公里邊境線上,一個個高質量開放型合作平臺的呈現,讓中國同俄羅斯、蒙古國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經貿往來日益頻繁。
在明亮寬敞的內蒙古口岸監控指揮中心內,一個個大屏幕將全區各個口岸的運行情況實時傳輸到這里。內蒙古是全國陸路口岸中最早開展電子口岸建設的口岸省區,在過去的4年里,內蒙古各口岸通關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電子政務、大通關服務、智慧物流服務、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等電子平臺的建設讓內蒙古口岸插上“智慧”的翅膀。依托電子口岸軟硬件平臺和大數據建設,為內蒙古進出口企業和外貿加工企業提供了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眾人拾柴口岸熱度輻射內外
開放才能發展,合作成就共贏。隨著信息和物流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區域合作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口岸聯動、通關一體化讓邊境口岸向經濟的前沿邁進。
2018年5月,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中方一側3平方公里核心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該項目計劃總投資7.8億元,包括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綜合管廊建設工程、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工程3個子項目。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是中蒙首個跨境經濟合作區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推動中蒙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不斷加強口岸區域合作,與周邊省區和港口城市簽署了區域口岸合作協議,打破省區和關區界限,把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覆蓋面擴大到周邊省區和主要沿海港口,著力打造聯通俄蒙,對接內陸、沿海大通道。
2015年6月內蒙古會同16個省區口岸部門共同簽署了《絲綢之路口岸區域協作滿洲里宣言》,為中歐班列打造優質通關環境。多年來,內蒙古口岸充分利用我區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發揮中歐班列滿洲里東部大通道、二連浩特中部大通道的作用,加強與沿海、內陸地區的區域通關協作。與北京、天津、廣東、陜西、湖南和遼寧盤錦等省市簽署區域通關協作協議,推進跨區域口岸服務合作。各盟市也主動加強與沿海口岸開展區域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將邊境口岸的通道優勢與內地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互補,形成聯動發展格局。
2013年9月30日,首列“蘇滿歐”班列通過滿洲里口岸駛向歐洲。在隨后的幾年間全區中歐班列飛速發展,2018年1-10月份,滿洲里口岸跨境班列累計開行1394列,同比增長28.2%;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進出境班列861列,已遠超2017年全年開行班列575列的成績,今天中歐班列開行線路已達86條,鏈接21個省區。中歐班列的興起架起了聯通歐洲與內地省區的橋梁,在內蒙古口岸立體交通網中,中歐班列這列奔馳在絲綢之路“鋼鐵駝隊”,成為連接中亞、輻射歐洲腹地的黃金物流大通道。
給力政策措施為口岸發展保駕護航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當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軟實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在打造硬實力的同時,內蒙古口岸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口岸營商環境上下功夫,讓口岸成為產業發展的吸金石。
內蒙古自治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支持口岸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結合口岸實際情況,先后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口岸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的實施意見》《內蒙古自治區推動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行動方案》等意見措施,有針對性地對各類優惠政策細化、實化。
公開透明的營商環境是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基礎。2018年自治區口岸辦、財政廳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組成自治區清理口岸收費工作小組,建立健全口岸收費監督管理協作機制。截止今年10月底,全區12個有收費的口岸,通過內蒙古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收費公示”、各口岸現場、收費大廳專欄向社會公布口岸收費清單。2018年1-10月全區口岸集裝箱通關環節合規成本下降10%以上。
2014年內蒙古口岸三互大通關改革全面啟動,把以前的“串聯式”通關變為“并聯式”通關模式,大幅壓縮通關環節,便利貨物人員通關。2017年12月23日,東北及內蒙古“六關四檢”共同研究制定了“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2018年行動計劃”,將按照“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合作模式,從推進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深化企業信用管理合作等10個方面擴大合作范圍、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呼和浩特海關正在積極推進中蒙聯合監管統一載貨清單電子傳輸項目和中蒙聯合監管第二階段“監管結果互認”進程,屆時我區將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國際“三互”通關的省(區、市)。
讓企業少跑腿、多辦事、快辦事、辦成事,2017年內蒙古“單一窗口”標準版上線運行。關檢“統一申報”、公路運輸工具艙單申報、稅費支付等主要功能覆蓋率達到100%,原產地證書申領、企業資質辦理、許可證申請等功能推廣應用順利完成。
2018年8月初,呼和浩特海關在策克口岸順利進行監管作業模式切換,標志著呼和浩特海關成為全國陸路邊境口岸首個在提前審結模式下應用智能卡口系統并實現自動驗放的海關。從改革前貨物放行一般需要3天左右時間到現在直接完成實貨放行作業。進境載貨車輛駛離進境智能卡口通道,申報進口貨物時間由平均10分鐘縮短為平均1分鐘。
今天內蒙古口岸仍在大步向前邁進,口岸功能不斷拓展,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策克、珠恩嘎達布其口岸跨境鐵路項目啟動、呼和浩特航空口岸申報水果、冰鮮水產品進口指定口岸、滿洲里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快速邁進……內蒙古口岸正在從以貨物進出為主的通道經濟向貨物進出和產業協調發展的口岸經濟轉變,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順應改革開放的春風,昔日落后閉塞的邊陲,如今已經成為開放發展的前沿,新的時代迎接內蒙古口岸的有新的機遇,也有新的挑戰,內蒙古口岸將始終秉承著蒙古馬精神,在自治區“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宏偉藍圖中添上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