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歐國際擔當對接“一帶一路”探路先鋒
2018-10-22 09:04:08
Landbridge平臺
8月,中歐班列1萬列接車儀式于武漢舉行 王箏攝
9月,德國杜伊斯堡市長林克先生到訪漢歐國際體驗店
4月,俄羅斯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地區主流媒體記者團來訪漢歐國際“一帶一路”商品批發展示中心
9月,“粵港漢”冷鏈集裝箱測試柜發運
9月,“滿洲里—武漢”班列正式開通
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之際,一直勇當探路者的漢派國企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在這其中,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星星。在武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各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下,漢歐國際作為促進武漢地區對外開放的公共服務平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建設。自成立以來,漢歐國際按照市政府“優進強出”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促進武漢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漢歐國際不斷加強戰略對接、通道建設、平臺建設、項目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目前已成為武漢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的成果范本。
為落實2017年市政府與中遠海運集團簽署的協議,漢歐國際于今年8月開通回程木材專列,雙方攜手共建陸海環線戰略通道、深度對接“一帶一路”倡議與長江經濟帶戰略
開通班列 打通歐亞大陸貨運大通道
中歐(武漢)班列的開行,起源于當地外向型企業發展的需求。2012年7月初,富士康集團主要負責人向武漢市建議,身為內陸城市的武漢,外貿出口只能 “一江春水向東流”,能否開辟一條新的外貿通道,讓貨物能通過鐵路直接、快速地抵達歐亞大陸其他國家?
跨國際鐵路運輸雖然價格比海運高,但運輸時間卻能夠大大縮短,根據測算,從武漢抵達歐洲國家大約需要15天,相比于傳統海運45-60天的運輸時長,時效性更高的鐵路運輸更有利于外向型企業資金周轉和搶占市場。此外,從安全性方面考慮,鐵路運輸更加適合電子產品這類附加值高的貨物。
時任武漢市政府主要領導當即拍板可行,并明確由市交委牽頭,年內開通“武漢—新疆—歐洲”班列,打通武漢聯通歐洲的國際鐵路貨運大通道。
開通武漢至歐洲的鐵路通道對武漢市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當即,市交委成立專班多次到重慶學習取經。班列的開通需要協調沿線各國海關、國檢、鐵路等多個單位;運輸距離橫跨整個亞歐大陸長達1萬多公里,沿途還需要兩次換軌;不僅首趟開通難,要想實現常態化運營更難。
迎難而上!專班人員分段推進,多次前往北京,向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中國海關總署等單位尋求支持,多次奔赴阿拉山口口岸協調出關,輾轉多個城市,行程數萬公里,歷經多場艱難的協調和談判。
經過3個多月不分日夜、西進北上的奔波,2012年10月24日,武漢首趟經新疆抵歐洲的鐵路國際貨運專列正式開通!大武漢繼國際航空、江海直達航線之后,一條直達歐洲的陸上貨運大通道自此貫通。
開通難,常態化運營更難。當初,重慶方面的這句話一點不假。2011年,在全國最早開行首趟中歐班列的重慶,直到2年后才迎來第一班返程貨運班列。
試運營后發現有很多問題亟需解決,為更好地常態化運營,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統籌規劃及基礎建設。2014年3月25日,籌備良久的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成立,邁出了政府搭臺、市場運作的第一步。
班列重箱率位居全國首位
班列數量。中歐(武漢)班列自2012年10月開通以來,市場帶動效應逐漸凸現,樞紐大通道功能更趨完善,班列運營實現量與質的高速發展。截至2018年9月30日,中歐(武漢)班列自發運以來,總共發運1127列,其中,去程535列,回程592列。班列重箱率位居全國首位,達95.98%,是全國唯一回程貨量高于去程貨量的班列。
班列線路。在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上,開通了武漢經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憑祥、霍爾果斯等五個關口出入的線路,建起了“一主多輔、多點直達”的國際多式聯運網絡,輻射亞歐大陸近50個國家和地區。
亮點紛呈 武漢對外開放的新橋頭堡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中歐(武漢)班列作為我市承接東部沿海外向型產業向內陸轉移的招商“利器”,持續釋放著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與經濟拉動力,亮點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優化武漢投資環境。近年來,武漢市的整車、電子產品、汽車零配件、飛機、服裝等產品通過中歐(武漢)班列往返于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這條新型外貿通道的建立,助力外貿企業實現了物流成本和現金壓力的“雙降”;此外,班列推動相關產業在漢集聚發展的“吸金石”效應初步顯現。
進一步帶動了武漢市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發揮龍頭帶頭作用。中歐(武漢)班列不僅促進了武漢本地企業國際貿易發展,也拉動了省內宜昌、襄陽、十堰、荊州等地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漢歐國際積極響應省市號召,大力推行漢歐國際通道共享模式,主動對接中國(湖北)自貿區武漢、宜昌和襄陽三大片區,聯通且深度融入湖北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和自貿區的結合將助力湖北進一步對接中歐(武漢)班列覆蓋的國家和地區,班列成為了湖北各主要城市的外貿企業“走出去”的主通道之一。
進一步拓展了國際市場業務,提升平臺造血能力。漢歐國際積極發揮市場效應,拓展服務產業鏈,依托班列進出口產品,成立武漢漢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從歐亞各國進口的葡萄酒、乳制品、飲品、糧油等100余種優質民生產品,進駐中商、中百、武商等超市,廣受市民歡迎。為進一步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漢歐國際與東西湖保稅物流園聯合組建陸港公司,以通道為主體,貿易、園區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框架初步形成。
進一步打造了國際化品牌,彰顯武漢大城魅力。談“一帶一路”必提中歐班列,提中歐班列必看武漢。基于中歐(武漢)班列在社會上的深厚影響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企代表多次來訪漢歐國際進行調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白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等境內外主流媒體圍繞“一帶一路”,聚焦中歐班列,對班列專題宣傳累計達百余次。
“一帶一路”倡議在提出后的這五年,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就在今年8月26日,中歐班列的累計開行達數量達到了10000列,中歐班列1萬列接車儀式在武漢舉行,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成果,被喻為“一帶一路”上的“鋼鐵駝隊”。
進一步凸顯了武漢區位優勢,顯現多式聯運效益。得益于武漢得水獨厚的區位優勢,武漢已實現了長江黃金水道與中歐(武漢)班列的無縫連接,一路向東出海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路向西出關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了“鐵水聯運、互相喂給”的集疏運網絡。
2018年9月,漢歐“粵港漢”班列測試柜抵漢,此次成功發運為“粵港漢”班列的正常開行打下了基礎,降低了鄂港兩地深度發展的運營成本,更是為加快加深粵港澳大灣區和武漢城市圈的合作鋪筑了堅固的基石。
在“俄滿漢”木材回程專列的基礎上,為繼續推動本地區森工產業轉型升級,漢歐國際于今年9月30日開通“滿洲里—武漢”木材班列(簡稱“滿漢”班列)。“滿漢”班列的適時開通不僅可以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鞏固武漢木材產品加工中心地位,還能將中歐(武漢)班列的運營模式復制到國內班列,依托長江干線推動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發展。
展望未來 構建全國性“鐵水公空”集疏運網絡
隨著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歐班列已成為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往來、內陸城市“沿海化”的重要載體。漢歐國際身為漢派國企,根據省市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武漢得天獨厚的鐵水聯運優勢,依托四大鐵路中心和區域性航空樞紐,構建全國性“鐵水公空”集疏運網絡,打造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新高地。
繼續深入推進國際大通道建設。鞏固現有線路、優化運營質量,提高食品、藥品冷鏈運輸份額;進一步打造“俄滿漢”專列,夯實“滿漢”班列;盡快實現“粵港漢”班列常態化運行;積極研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邊(TIR)、雙邊道路運輸協定和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化交通運輸協定(GMS),對接東西湖公路口岸,開行武漢至中國周邊國家的國際集卡直達公路運輸線路,構建以武漢為中心的多式聯運“鐵水公空”大樞紐格局,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到武漢入駐。
積極拓展服務產業鏈。加快建設武漢東西湖漢歐國際物流園,盡早建成使用發揮效益。推動多元化經營,增強漢歐平臺的自主發展和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市場化運營能力;充分利用漢歐國際通道優勢,推動省市跨境電商發展。
積極開展冷鏈產業多元化經營。組建專業的冷鏈開發團隊,加大冷鏈市場開發力度,開拓高附加值貨源。大力發展藥品冷鏈運輸、電子配件冷鏈運輸、農產品冷鏈運輸等。加強冷鏈市場開發,擴大冷箱規模和種類,廣泛開展冷箱租賃業務。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