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重慶):一條改變經濟地緣的鋼鐵巨龍
2018-10-15 10:23:53
Landbridge平臺
幾十年來,重慶沙坪壩區團結村站都只是一個坐落在農田和山野中的四級小站,20多名員工每天負責迎送幾趟過往的火車。直到2011年3月19日,我國首趟中歐班列——“中歐班列(重慶)”從這里出發,開往1萬余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這里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那天,是我發出的出發指令。”站長張信坦言,沒想到短短7年時間,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團結村站也發展成為國際化的一級大站。
如今,團結村站每天發出中歐班列和開往東南亞的貨運班列10余班,已擁有200多名員工和600多名裝卸工,線路也由當初的3股增至12股,年收入超過5億元。
團結村站的滄桑巨變,正是重慶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大開放、大發展的生動寫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深居內陸的重慶依托“中歐班列(重慶)”,打通“Y”字形國際物流大通道,匯聚全球要素資源,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高地”,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戰略地位得以凸顯,對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日益增強。
團結村站有一張“特殊”的地圖:“中歐班列(重慶)”橫貫亞歐大陸,在重慶與長江黃金水道交匯,同時向南延伸,經廣西北部灣抵達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在世界版圖上畫出大寫的“Y”字。
7年前,以重慶為代表的西部地區正在飽受“物流隔絕”之苦。深居內陸腹地的重慶,距出海口和邊境線均2000多公里,產品出口要么經沿海城市“漂洋過海”,耗時過長,要么通過空運,費用極高。
后來,重慶在更廣闊的空間內觀察方位,決定轉身向西,經陸路直達歐洲,開辟一條暢通省時且成本較低的國際物流大通道,中歐班列(重慶)就此誕生。這條線路將重慶與沿途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等國家緊密相連。重慶和周邊省市的貨物可借此直達歐洲,歐洲的貨物也可直接進入中國西部市場,運輸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時間只有海運的三分之一。
“中歐班列(重慶)”既開創了中歐班列的先河,也開啟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內陸時代”。此前,中國的對外開放長期處于以東部沿海為重點的“海洋時代”,“中歐班列(重慶)”則代表著“向西開放”的新思維,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古絲綢之路。
如今,全國已開行30多條中歐班列線路,名稱也已統一為“中歐班列”。中歐班列(重慶)的開行量已突破2200列,開行量和貨運量在全國位居首位。隨著中歐班列(重慶)的線路和功能不斷延伸和拓展,“Y”字形國際物流大通道體系已經形成。
向東,長江重慶果園港成為中歐班列(重慶)的第二始發站,中歐班列與長江黃金水道的“最后一公里”正式打通,標志著“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實現無縫銜接。
向北,中歐班列(重慶)已開通經內蒙古滿洲里口岸出境,直達俄羅斯的“渝滿俄”班列。
向南,“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已實現常態化運行,并與中歐班列(重慶)成功銜接,貨物從重慶出發,經廣西北部灣抵達新加坡等東盟國家,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的傳統線路節約10天左右,初步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有機銜接。
至此,重慶東通大海、西通歐洲、南至東南亞、北至俄羅斯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已基本形成。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戰略地位也得以凸顯。未來,重慶通江達海的國際物流大通道體系,也將為智能產品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保障,從而為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來源:沙坪壩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