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 保衛藍天 打響多式聯運攻堅戰
2018-10-12 09:35:12
Landbridge平臺
我國貨物運輸市場正面臨著歷史性的變局。如果說,2016年年底交通運輸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鼓勵開展多式聯運工作的通知》吹響了多式聯運的沖鋒號,那么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則如同制定了精準的作戰路線圖,在打響藍天保衛戰的同時,也打響了多式聯運的攻堅戰。
今后三年,是我國貨運領域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充分認識調整運輸結構攻堅戰任務的重要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是打贏這場戰役的前提。
精準發力環渤海和長三角重點港口
《行動計劃》確定的京津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大重點區域占了全國貨運總量的56%。三大重點區域貨運強度高,貨流密度大,是我國煤炭等大宗物資運輸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的轉運節點。
長期以來,鐵路以保證國家能源物資運輸為重點,貨運流向嚴重不平衡。靈活和便捷的公路運輸,不斷融入大宗物資的運輸市場,三大重點區域道路負荷不斷加重,擁堵帶來的港城矛盾不斷加劇。在公路運輸車輛中,保有量僅有7.8%的重型柴油車,產生的氮氧化物排放占57.3%、顆粒物排放占77.8%。貨運車輛尾氣排放帶來的高污染,是形成霧霾的重要元兇之一。
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必須從大宗物資運輸的重要區域入手。《行動計劃》緊緊抓住大宗物資運輸中轉運節點這個牛鼻子,對環渤海和長三角地區的能源物資重點港口精準發力,促進“公轉鐵”“公轉水”的全程運輸模式改變。
鐵路9個方面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行動計劃》以“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公轉鐵”是重中之重,31個省(區、市)均有鐵路貨運增量任務,任務最重的是河北省所轄的環渤海地區,鐵路貨運量增長最高達187%,其次是上海地區鐵路運量到增長達105%。
我國運輸結構不合理表現特征是鐵路低、公路高、航空貨運不發達。《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要比2017年增長30%,從36.9億噸增長到47.9億噸,此目標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國鐵路貨運量歷史最高峰39億噸的22.8%,對于鐵路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如此緊迫繁重的任務目標,鐵路尚未緩解的供需矛盾會變得更加突出。一是鐵路運輸服務時效性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二是鐵路運輸鏈條中環節多,拉高了兩端的成本。三是鐵路大中型場站周邊尚未形成有支撐力的物流市場,不能有效融合社會物流資源。四是鐵路場站運作效率、水平不高,裝備能力、運營水平、信息化程度等綜合運作能力有待提高。五是大部分鐵路物流中心建設尚未完成,跨區域的網絡化協同能力不足。六是鐵路與港口的“無縫銜接”不能一蹴而就。七是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的信息聯通一直沒有較好解決。八是鐵路集裝箱等運載單元尚不能與航運界共享,轉運效率受到限制。九是重點區域鐵路線路的設施能力尚有瓶頸。
盡管這些矛盾在近些年鐵路貨運改革中逐步緩解,但《行動計劃》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更加緊迫的時間表,倒逼機制已經形成。
“四結合”打出組合拳
為實現調整運輸結構的目標,今年起,全國范圍實施六大專項行動,形成了攻堅戰的組合拳,可歸納為“四結合”。提升鐵路、水運能力與治理公路超載亂象的“抑揚結合”;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與推進貨運組織優化和信息共享的“軟硬結合”;加緊落實多式聯運重點工程與推進運輸裝備標準化水平的“標本結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與鼓勵市場創新的“政企結合”。
《行動計劃》明確,鼓勵鐵路專用線的建設和共享。隨著市場變化,許多傳統鐵路專用線或廢棄,或作為社會公共發貨平臺。《行動計劃》以共建共用機制為專用線正名,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需要新建、改建物流園區的路專用線項目就達27個。這將緩解鐵路場站能力不足的矛盾,并且能與社會物流資源加速融合,可謂是一大進步。
《行動計劃》提出,將鐵路修進港區,實現鐵水無縫銜接。鐵水聯運的“中間一公里”是長期以來最難解決的問題,其吞噬的運輸效率和失效成本占了全程運輸鏈的20%至30%。《行動計劃》中服務于港口集疏運的鐵路專用線項目多達39個。
我國內貿多式聯運發展,起步于大宗物資的“散改集”運輸。《行動計劃》提出了多式聯運裝備提升發展的方向,特別明確了完善內陸集裝箱的配套技術標準,瞄準了我國集裝箱化的痛點,而發展內陸集裝箱是“公轉鐵”的重要基礎工作。
從協同運營到協同創新
《行動計劃》重在協同,以協同創新解決難題。
一是另辟蹊徑解決鐵路進港的現實難題。鐵路未能連接到港區是主要問題,是鐵水聯運的主要障礙之一。大多數港口早期規劃時沒有預留鐵路作業空間,鐵路進港會影響到港口的作業效率,有些港口后方與城市空間形成矛盾,已沒有空余土地修建集輸港鐵路線。進港鐵路修建,要因地制宜,宜進港則進港;不宜進港的項目,或采用立體交通方案,開辟空中貨運走廊,有效彌合歷史欠賬,以技術裝備創新帶動多式聯運轉運模式創新。
二是高效利用集裝箱,鐵路集裝箱下水要成為常態。《行動計劃》提出,提高集裝箱共享共用和流轉交換能力,此難點是鐵路集裝箱下水。業內已有開始積極嘗試鐵路箱下水業務,但受限于不能網絡化運行,經濟效益并未完全顯現。內陸多式聯運市場以鐵路集裝箱為主,但只能局限在鐵路運營網絡。推進集裝箱共享共用,應在運行機制上做文章,開展集裝箱追蹤查詢、場站和還箱點標準化服務、聯運網絡的制度體系等基礎性工作。
三是鐵路參與城市配送要解決路權配置問題。隨著城市擴大,許多鐵路貨場包裹在主城區內,站場周邊已經形成相對繁華的城區。許多城市對貨運車輛的限行越來越嚴,鐵路部門提出了利用城市既有鐵路場站資源和直通城市內部的區域優勢,形成“外集內配”的城市綠色配送體系。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是城市道路路權的分配,難點在市區內,需要多個行政管理部門統籌協調,保證市區內部“最后一公里”的貨運車輛能夠享有市域貨運通道的路權,市區內的鐵路場站能夠成為城市配送新能源車的集結點和充電站,形成新型綠色城市配送網絡。
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導向,以調整運輸結構促進多式聯運發展,倒逼貨運業的變革,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才能推動我國多式聯運登上新臺階。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