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開行量 “成都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2018-06-08 09:05:53
Landbridge平臺
6月3日,成都青白江區,成都商報記者探索成都國際鐵路港
“數字里的秘密”
1012列
2017年蓉歐班列開行1012列,開行數量穩居中歐班列首位,占中歐班列總數的四分之一。全年運輸總貨值實現46億美元。
一單制
港投集團首創的中歐班列多式聯運“一單制”,首次實現國外國內段鐵路運輸的整合,貨物實現“門到門”運輸,“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票結算”。
15分鐘
在辦理委托訂單的大廳,公司有很高的服務要求:在客戶資料完整的情況下,要在15分鐘內完成需求受理,30分鐘完成進場卸貨,30分鐘完成提箱出場……
20000步
負責的工作是場站運營管理,確保進入鐵路口岸作業的每一只集裝箱有序、高效地完成場站工作。一天工作下來,微信顯示的步數,10000多是常態,忙的時候,超過20000步。
“14+16”
“蓉歐+”連接起的國內14個境內城市和16個境外城市是蓉歐班列跑得更多、載得更多的助力。近年來,成都推進“蓉歐+”戰略,在國外、國內各“織”出一張物流網,實現兩端互聯互通。
6月3日,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愜意的休息日,而對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則不然。劉桂芳、陶國舉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因為運貨師傅們要來送貨、還箱,因為國內“蓉歐+”的伙伴及遠在鐵路另一端的德國、俄羅斯、荷蘭、波蘭客商們,在等著蓉歐班列送去或運走他們的貨物。“這個裝卸場是7×24運轉,沒有休息日。”陶國舉說道。
2017年蓉歐班列開行1012列,開行數量穩居中歐班列首位,占中歐班列總數的四分之一。全年運輸總貨值實現46億美元,而在前一年,這個數字是14億美元。
1012列背后,我們獲知了一長串數字——一單制、14個境內城市、16個境外城市、15分鐘需求受理時間、20000步——從這些數字里,或許可以窺知“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高效
20000步 一個白領的日常活動量
陶國舉是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港投集團)下屬企業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下稱陸港運營)場站操作部的運營主管。負責的工作是場站運營管理,工作地點主要在辦公室內。就是這樣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辦公室白領,一天下來,微信步數10000多是常態,忙時超過20000步。
6月3日,成都商報記者來到他的辦公室。在辦公樓下,他說這幢樓是7×24小時運轉,隨時都有人在辦公。在辦理委托訂單的大廳內,劉桂芳正在值班。公司有很高的服務要求:在客戶資料完整的情況下,要在15分鐘內完成需求受理,30分鐘完成進場卸貨,30分鐘完成提箱出場……
陶國舉介紹,他們的工作,簡單說就是把要出口的貨物運到場站,聯系裝車出口;把進口的貨物運過來,配合完成海關檢查、檢驗檢疫等工作,然后幫客戶辦理手續提貨。“我的工作大多數時候是在辦公樓內,完成業務手續流轉,配合查驗及掏裝箱工作、協調解決等,時常在場站內各區域間查看作業進度。一天下來,微信的步數顯示通常都是10000多,多的時候超過20000步,微信好友都問我是不是在長跑。”
陶國舉說,20000步在他的同事當中并不算最多的。為確保運輸安全,他們必須對每輛車進入口岸集裝箱全面細致地檢查,特別是在集卡車上的集裝箱底梁檢查,必須彎下腰,平均每天200只箱的檢查量,一直到深夜11點多,腰酸背痛已經成為他們的職業病。
蓉歐班列的千里之行,正是始于這些普通員工的足下,他們的高效運轉,是班列駛往遠方的枕木、基石。
銜接
兩端互聯互通
“蓉歐+”讓更多貨物集結
3日下午3點多,運貨師傅曾仕沖到了場站,他要把集裝箱還回來。填完單據后,他只用了幾分鐘就辦完了手續。“每次都是這樣,不耽擱時間,他們很快。”
比曾仕沖稍晚一點兒,付遠安駕駛著粵B牌照的大貨車開進了場站。“我是四川人,公司是深圳的,貨是在廣東中山裝的,目的地是成都。我1號中午上的貨,路上花了2天多。”付遠安說,他近一年多來,最常跑的路線就是珠三角到成都,目的地都是蓉歐班列的場站。
在之前,出境的貨物,都是從四川單向流向沿海地區,在那里的港口裝箱、上船、出海。而現在,付遠安們把沿海的貨物,“逆流”帶到了成都。“事實上,經蓉歐班列出口的貨物,來源地擴大至上海、廣州、廣西、深圳等沿海地區,甚至韓國、日本、越南等國際貨物也搭乘蓉歐班列這趟快車。”在蓉歐班列運行線路圖前,陶國舉給記者介紹了目前蓉歐班列貨物組織和運輸的線路。
在港投集團運營發展部部長鄭雙莉看來,去年能實現1012列的成績,“蓉歐+”連接起的國內14個境內城市和16個境外城市是蓉歐班列跑得更多、載得更多的助力。近年來,成都推進“蓉歐+”戰略,由線及面,在國外、國內各“織”出一張物流網,并予以連接,實現兩端互聯互通。目前,已構建輻射上海、寧波、廣州、深圳、日照、欽州等沿海沿邊“蓉歐+”城市的快捷化、集裝化互聯互通的班列通道,將貨源輻射范圍拓展至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區域,進一步輻射日韓等地區。形成國內班列與國際班列緊密銜接、互為支持的網絡格局,成為國內唯一有配套穩定鐵路通道支持的中歐班列,“蓉歐樞紐”的地位不斷強化。
“我們積極用好自貿區創新平臺,推進了‘一單制’改革,重塑國際物流貿易新規則。”據介紹,港投集團首創的中歐班列多式聯運“一單制”,首次實現國外國內段鐵路運輸的整合,貨物實現“門到門”運輸,“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票結算”。創新基于多式聯運提單的金融模式。陸續嘗試引入開證公司、創新銀保聯合、銀擔聯合等融資模式,以金融支持多式聯運提單應用。
“一單制”改革,被評為2017年全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案例之一。
(來源: 成都商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