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新規要落實到位,否則只是看上去很美
2018-05-03 10:15:37
Landbridge平臺
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最高處10萬元罰款。
快遞新規很嚴,用戶擔心的問題幾乎都在新規的“規范”內。譬如令人擔憂的個人信息泄露,再如“快遞小哥”偷懶將郵件送至自動投遞箱或丟在門前了事,還有投遞員“來去匆匆”但從不讓收件人或代收人當面驗收等等。應該說,新規的法制檔次不低,屬于行政法規,僅次于法律。不過,法規很嚴,如果執行不到位,嚴規也就失去了意義。快遞新規必須得到不折不扣地執行,才有實際的意義。
中國是全球電商強國,公眾網購已成普遍的消費模式,當然也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普適生活方式。和面對面時代的實體消費不同,現在的消費需要物流快遞企業作為媒介。物流企業無論多么強,但終究要靠“快遞小哥”來體現其服務質量。因此,在快遞業供給側,投遞員似乎是不起眼的崗位,但在收件人看來,“快遞小哥”才是快遞企業的“名片”——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收件人對快遞企業的評價和選擇。
“快遞小哥”和收件人(代收人)的送與收,實踐中不合規范的情形很多。一方面,“快遞小哥”很難做到送貨上門。要么送至小區投遞箱,要么擺在小區傳達室,或者放在快件指定的存放點。“快遞小哥”不能送貨上門,既有快遞員偷懶嫌麻煩的主觀原因,也有小區管理的客觀因素。因此,送貨上門的新規能否落實到位,不是通過紙上條文就能落地實現的。除了投遞員自律守規勤勉外,小區物業管理也要給投遞員提供送貨上門的便利與條件。快遞新規管得住物流企業和“快遞小哥”,能否管得住小區物業呢?
關于當面驗收,其實也存在相應的難度。快遞員自然希望送到即可,而不希望每個收件人都當面驗收。這樣不僅耽誤快遞員的時間,而且一旦驗出問題,還可能產生糾紛。此外,除非是對貴重快件,一些收件人也沒有當面驗收的習慣,這同樣也是基于怕麻煩的心理。
至于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個人信息安全,人們雖然非常關心,但是一旦錄入郵件系統,實際上就“身不由己”了。加之個人信息泄露的途徑太多,銀行、電信、郵件、自媒體等等各個方面,都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因而,防范個人信息泄露,堵住快遞業的一個漏洞還遠遠不夠。此外,對泄露個人信息的處罰似乎很重,最高可處10萬元罰款,但對收件人而言,取證卻很難。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快遞行業的業務總量為400.6億件,全國每人平均30件。如此容量的快遞業務,急需完善的法制體系去規范,因而快遞業需要系統性的供給側改革。不僅要規范市場環境,也要完善法制規定,更要強化常態監管。快遞業不是孤立存在的市場業態,而是整個市場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深度對接大數據下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要讓快遞業健康發展,要讓供給側和消費端都滿意,還需要綜合治理。
只靠一部很嚴的快遞新規,無法解決快遞業存在的一攬子問題。依靠法治和市場的系統性治理,新規才能落實到位,很嚴才能變很美。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