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絲路新傳奇——中歐班列發展紀實
2017-05-18 14:52:36
Landbridge平臺
4月14日,一趟裝載完貨物的中歐班列駛出重慶鐵路口岸中鐵聯集重慶中心站。
2017年4月14日,集裝箱正等待“乘坐”中歐班列走出國門,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2016年8月27日, 一列中歐班列駛出二連浩特國門。
古道黃沙,駝鈴悠悠。千年之前,駝隊一步一步在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踏出一條絲綢之路,帶去了中國的緞匹、繡彩、金錦、絲綢、茶葉、瓷器、藥材等商品,馱回了金銀、珠寶、藥物、珍禽異獸、香料和竹布。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連接了亞歐大陸,實現了商務往來,更促進了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
鋼軌鏗鏘,風笛嘹亮。千年之后的今天,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煥發出耀眼的光彩。駝隊的背影已經遠去,中國鐵路總公司開行的中歐班列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間經濟往來的“使者”,在東西方之間架起經濟交流的便利橋梁。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截至目前,總公司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3900多列。從第1列到第1000列,歷時4年零7個月;第1001列到第2000列,歷時8個月;第2001列到第3000列,僅用時6個月;預計第3001列到4000列,僅僅需要4個多月。短短幾年間,中歐班列發展日新月異,開行數量實現幾何式增長。
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斷表達對中歐班列的關注和支持。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德國杜伊斯堡港見證重慶至杜伊斯堡班列的到達;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向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提出了開行義烏至馬德里班列的倡議;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共同出席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波蘭)儀式。
隨著一趟趟班列密集往來于國門,沉寂千年的絲綢古道再度繁忙起來。
亮出“一帶一路”金名片
東方風來,萬物生長。5月的中國,萬木蔥蘢,花團錦簇。5月14日,舉世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大計,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獻計獻策。
孟春江南,草長鶯飛。5月13日16時30分,滿載小商品、服裝等貨物的X8024次列車從浙江的義烏西站緩緩開出,目的地是萬里之外的西班牙馬德里。這趟曾被習近平主席兩次提到的中歐班列,已成為全球運行里程最長、途經國家最多的鐵路貨運班列。除了“X8024”這個車次外,它還帶著一個特殊的標記:2017年總公司開行的第1000趟中歐班列。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前一天,“1000”這個圓滿的數字,是中國鐵路向論壇舉行獻上的禮物之一。它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也讓參加論壇的各國嘉賓對“一帶一路”的未來有了更多信心。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以其獨有的戰略眼光,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中歐班列煥發出新的活力,實現了更好的發展。
在此之前,鐵路對于開行國際集裝箱班列的探索從未停止。從2005年的“如意號”到2008年的中、蒙、俄、白、波、德六國國際聯運專列,鐵路成功開行了多趟示范性專列,但都沒有發展成為定期開行的班列。
直到2011年,中歐班列(重慶至杜伊斯堡)成功開行。鐵路通過與沿線國家的溝通,實現了沿途海關監管互認,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針對沿途低溫難題,研發出的特制保溫材料給貨物穿上“水背心”,衛星定位跟蹤系統解決了貨物運輸安全問題。這也被認為是中國開行的首趟中歐班列。2011年3月,中歐班列(重慶至杜伊斯堡)實現定期開行,有了自己的固定車次、線路、班期。當年,班列開行17列。
2011年17列,2012年42列,2013年80列,2014年308列,2015年815列,2016年1702列——瀏覽中歐班列2011年至2016年的開行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到,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尤其是在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增長得更快。
實際上,正是“一帶一路”的廣闊天地給了中歐班列馳騁的舞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我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貿易通道和貿易方式不斷豐富和完善,為中歐班列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密集開行的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亮麗風景。而作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踐行者,中歐班列也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改進、完善自己。
打造歐亞經濟發展軸
2017年4月29日,首趟由英國駛往中國的中歐班列結束1.2萬多公里的旅程,滿載32個貨柜的母嬰用品、軟飲料和維生素產品等抵達目的地浙江義烏。至此,中歐班列運行范圍覆蓋西歐主要國家,并成功實現往返。
英國首相的全球業務大使羅伯特·索姆斯認為,這趟班列比海運快速、比空運便宜,英國向中國直接運輸產品有了新方式。“對于開展對華貿易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他說。
實際上,這也是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的一個重要日子。以前,從我國發出的中歐班列大多是空車返回,而今年以來,雙向對開、滿載而歸的中歐班列明顯增加。它們一方面把中國制造的商品向中亞和歐洲各國運送,另一方面也把大量歐洲產品運到中國。有來有往的中歐班列,不僅開辟了中歐經貿新通道,豐富完善了中歐經貿合作新版圖,更成為貫穿歐亞大陸的經濟發展軸,為沿線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
從空車返回到滿載而歸,是中歐班列不斷完善自我、實現快速發展的例子之一。而這背后,凝結著總公司的大量心血與汗水。
中歐班列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階段不同、歷史傳統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制度條件也有差異。從起點到終點,行程1萬多公里的中歐班列不僅要克服制度條件的差異,還要跨越地理的阻礙,彌合文化的隔閡。自從把開行中歐班列、大力發展國際聯運和口岸運輸作為中國鐵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以來,總公司打出多套組合拳,不斷提升中歐班列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
構建中歐鐵路通道。根據貨源貨流分布情況,統籌路網和運力資源,分西、中、東3個方向構建了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出入境的3條中歐鐵路大通道;按照“干支結合”方式鋪畫了重慶、成都、鄭州、武漢、蘇州、義烏等51條中歐班列線。
推進統一品牌建設。為適應日益增長的中歐班列沿線各國間國際聯運貨物運輸需要,進一步提高運輸質量和效益,總公司按照“六統一”,即統一品牌標志、統一運輸組織、統一全程價格、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經營團隊、統一協調平臺,打造“快捷準時、安全穩定、綠色環保”的鐵路國際聯運貨物運輸品牌。
提高班列服務品質。完善服務體系,專門設立了中歐班列調度臺、客戶服務中心、單證中心,提供單證制作、報關報檢、接取送達、國外運輸、分撥配送和信息追蹤等多種服務。中歐班列調度臺設專人全天候負責箱源調配、運行盯控、中轉集結組織等工作,除受大風天氣影響外,班列正點率達99.7%。新投入5800個40英尺鐵路集裝箱,專門服務于中歐班列運輸。
加強鐵路跨國合作。利用鐵路合作組織、鐵路運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以及中俄、中哈、中蒙間召開運輸協調會等契機,做好班列口岸交接工作的協調,加強與中歐班列沿線國家鐵路部門協商合作,通過共同鋪畫中歐班列全程運行圖等措施,進一步壓縮運輸時間,實現全程控制在12至15天,最快10.5天抵達。
推動回程班列組織。抓好回程班列開發,使中歐班列運輸方向逐步由之前的西向東單向運行發展成東西雙向運行,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6年回程班列開行已達到去程班列的50%以上。
降低全程物流成本。與中歐班列沿線國家鐵路企業建立價格協調機制,秉承共建共促、互惠互利理念,按照量價捆綁原則,共同給予班列優惠價格,大幅降低全程物流成本。目前,中歐班列全程物流成本較開行之初降低了30%以上。
通過不懈努力,中歐班列正以運距短、速度快、服務好、性價比高、安全性高等優勢,受到中歐班列沿線國家和企業的青睞,品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目前,總公司已經鋪畫中歐班列運行線51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28個,到達歐洲11個國家29個城市,其中今年新增2個國家15個城市。
中歐班列的“旅客”已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衣服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家具、化工品、機械設備等品類。義烏日用小商品通過中歐班列運抵西班牙馬德里,受到歐洲市場的青睞,馬德里也因此成為義烏日用小商品通達歐洲各地的集散地。
經由中歐班列,只需半個月時間,中國西部城市重慶生產的筆記本電腦,即可源源不斷抵達歐洲市場,西班牙紅酒、荷蘭奶酪、波蘭水果也以接近原產地的價格擺上中國普通家庭的餐桌。中國百姓得以享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中歐班列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也在便捷地品嘗中國經濟發展的果實。
這列滿載希望的“金火車”,正牽引絲綢之路經濟帶,駛入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的快車道。
書寫合作共贏新篇章
5月13日,在前往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前,比利時副首相克里斯·佩特斯一行,專程到訪距離首都1000多公里的黑龍江省大慶市。當天,他作為特別嘉賓見證了中歐班列沃爾沃專列項目的正式啟動。他表示,訪問大慶就是希望能夠切身實地感受“一帶一路”帶來的積極成果。
中歐班列沃爾沃專列項目,就是克里斯·佩特斯所說的“‘一帶一路’帶來的積極成果”之一。“這趟班列的開行,對中國和比利時都很重要。”他對記者說,相信這種模式是“一帶一路”建設下,中比兩國實現互利共贏的典范。
實際上,這不是第一次有外國政要與中歐班列進行親密接觸并表達認可和關注。就在一個月前,當中歐雙向班列(廣州至沃爾西諾)在廣東省啟程時,俄羅斯進出口集團總裁彼得·米哈伊爾維奇·弗拉德科夫、俄羅斯卡盧加州副州長波波夫·弗拉基米爾一行也不遠萬里來到廣東,親自見證了班列的啟動,并表達了俄羅斯進出口集團、俄羅斯國家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加入中歐班列平臺運營公司的意愿。
隨著“一帶一路”“朋友圈”和中歐班列品牌效應的擴大,中歐班列沿線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與鐵路部門對中歐班列的開行提出了新要求。2016年10月8日,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運量穩定、便捷高效、安全暢通的中歐班列綜合服務體系;中歐班列年開行5000列左右,回程班列運量明顯提高。此后不久,我國多個城市于2017年提出了中歐班列“運力翻倍”計劃,其中僅成都和重慶的合計開行計劃就達2000列。
《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中歐班列的發展描繪了清晰藍圖,也對中國鐵路提出了新的目標。肩負著新的責任和使命,中歐班列開始了不斷完善、自我超越的新征程。
2017年1月,在總公司工作會議上,總公司黨組將鐵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定位為2017年全年的一項重要內容,讓鐵路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思路更加清晰。
3個多月后的4月20日,總公司宣布: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七國鐵路部門簽署《關于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這是中國鐵路第一次與中歐班列沿線主要國家鐵路部門簽署有關中歐班列開行方面的合作協議,標志著中歐班列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朋友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加緊密。
朋友多了路好走。中歐班列不斷取得成功,正是政府、鐵路、企業以及國與國之間各種“朋友”互相支持、大力合作的結果。為了鞏固并擴大“朋友圈”,讓中歐班列開得更多、跑得更快,總公司正與中歐班列沿線國家鐵路和物流企業一道,以更多務實舉措,共同升級打造中歐班列國際物流品牌,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進一步優化班列開行。以現有穩定開行的各主要中歐班列貨源為核心貨源,拓展國際聯運中轉集結服務,統一組織開行國內各主要城市對歐洲節點城市的往返中歐班列,加快形成覆蓋中歐全境的班列開行格局。總公司今年先后兩次調整中歐班列運行圖,增加集裝箱鐵路專用平車、中歐班列專用箱、冷藏箱等裝備的投入,開發建設95306國際聯運電子商務平臺,在四川成都、浙江義烏、江西贛州等地成功組織開行了去往英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瑞士等國家的中歐班列。
充分釋放鐵路運價優勢。總公司將與中歐班列沿線國家鐵路部門和貨運企業進一步溝通協調,凝聚共識,給予更多價格優惠,大力拓展中歐班列市場,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繼續開發新的運輸產品。在既有中歐班列傳統線路的基礎上,繼續開發新的線路和運輸產品,加強返程貨源開發,聯合沿線各國鐵路加強中歐班列營銷宣傳,鼓勵支持本國企業通過中歐班列運輸。
加快實現便利化通關。聯合各國鐵路、物流公司密切與海關、質檢部門和境外鐵路信息交換,爭取在信息交換、便利通關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做到報關、查驗與中歐班列開行班期密切銜接,口岸轉關、換裝時間控制在12小時以內,實現中歐班列10日運達的目標。
加強規章制度建設。推動中歐班列沿線國家鐵路、海關、郵政、商貿等部門,進一步優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強化運輸安全保障,完善運輸理賠服務,放開運輸品類限制,為中歐班列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更好地為各類企業服務。
人生最美少年時。在總公司和相關政府、部門、企業的培育下,中歐班列已從一個初生的“嬰兒”,成長為一名朝氣蓬勃的“少年”。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這位青春勃發、風華正茂的“少年”正在歐亞大陸上加速奔跑,書寫著“一帶一路”建設和東西方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