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中歐班列還需發展多式聯運
2017-01-23 10:11:36
Landbridge平臺
中歐班列作為貫穿歐亞大陸的陸上快速通道,不僅事關國家安全戰略,而且充當著“一帶一路”的橋梁和紐帶。然而,因往返貨源緊張,各地紛紛以補貼爭搶貨源而惡性競爭。專家建議,通過多式聯運拓展海內外貨源,提升中歐班列輻射力,發展覆蓋亞太地區的轉口貿易,做大以中歐班列為紐帶的歐亞大陸橋經濟。
中歐班列運行常態化
惡性競爭成“瓶頸”
2011年7月,重慶開通國內首趟發往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國際貨運集裝箱班列,喚醒了沉寂數十年的亞歐大陸橋。短短5年,中歐班列運行線路日益密集。隨著成都、鄭州、武漢等城市陸續開通了蓉新歐、鄭新歐、漢新歐等線路。目前中歐班列在中國境內穩定開行的城市已達16個,到達歐洲8個國家12個以上城市。
除運行線路越來越密集外,開行數量同樣在不斷增加。截至目前,中歐班列開行總數累計超過1800列。2015年開行列數同比增長2.7倍,2016年上半年累計開行619列,同比增長150%,繼續保持成倍高速增長態勢。一些線路已實現每天發車的常態化運行。
更重要的是,貨源范圍也在日益擴大。目前,中歐班列運輸貨物品類已由開行初期的手機、計算機等產品擴大到衣服鞋帽、糧食、機械設備等。過去電商貨物、精密儀器等主要通過空運的貨物,現在也越來越多地通過中歐班列運輸。同時,輻射范圍也從中西部擴大至全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
“雖然中歐班列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國內也出現了市場運營不規范、惡性競爭加劇等問題,削弱了中歐班列的影響力。”遼寧一位港口負責人說,由于貨源不足,各地紛紛采取補貼爭搶貨源,造成相互壓價、賠本賺吆喝的亂象。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中歐班列每標箱運輸成本不低于6000美元,有的班列為爭搶貨源只收取成本一半的運費。低價競爭使大部分班列處于虧損運營狀態,只靠當地政府補貼的維持。地方的補貼標準從每個集裝箱2000元升到4000元,有的甚至達6000元。
發展多式聯運
拓展中歐班列輻射力
重慶工商大學原校長、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王崇舉表示,解決中歐班列的惡性競爭,需要整合資源、科學統籌,強化市場主導和運營管理,但最根本的是解決貨源供給不足問題。
記者在重慶、遼寧、浙江等地調查發現,這些地區已經通過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創造了新的貨源供給。據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總經理彭德介紹,從2015年7月開始,越南、云南的咖啡陸續通過西南國際公路大通道抵達重慶,再經“渝新歐”轉運后抵達歐洲。2015年,重慶共實現咖啡貿易額近10億元。通過渝新歐班列,2016年有望實現出口3000個集裝箱的咖啡產品、交易額可達20億至30億元。
除了鐵公聯運,重慶也在不斷發展鐵空聯運。2016年5月,重慶將德國一批健身器材通過渝新歐班列中轉后空運到新加坡。隨著這條物流通道的常態化,未來重慶與航空4小時半徑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依托渝新歐發展鐵空聯運的前景更加寬闊。
近年來,遼寧大連也在利用中歐班列的通道作用,發展海鐵聯運,開發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過境中轉貨源,全力推進以大連港為轉運中心的“中韓俄”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連港帶動滿洲里過境箱量同比增長85%。
重慶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說,依托中歐班列搭建的歐亞大陸橋通道,內陸城市重慶、成都、鄭州等擁有了獨特的區位優勢,通過發展多式聯運大大增強了對周邊甚至亞太地區的輻射能力,在不斷發掘新貨源的同時,也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完善相關配套
做大“陸橋經濟”
專家認為,戰略上,中歐班列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的“馬六甲海峽”困局;經濟上,中歐班列縮短了歐洲與亞太的時空距離,由此可見我國借助中歐班列發展陸橋經濟的前景廣闊,但由于港口資源分散、鐵海銜接不暢、政策配套不足等原因,“陸橋經濟”尚未做大、做強,應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機遇,盡快完善相關配套工作。
首先應整合港口資源防止無序競爭。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沿海港口普遍存在功能重疊并重復建設的現象,甚至同地區之間的港口也經常因搶貨源而“打架”,這種“一橋多堡”的現象不利于將港口做大做強,無法充分應對外部港口競爭。江蘇、遼寧等沿海港口企業建議,盡快整合各大海港以及中歐班列等鐵路港口資源,采取協同發展、差異化競爭的策略,提升中國港口的整體品牌和競爭力。
其次,應破除標準障礙強化鐵海聯運。遼寧省多個港口企業負責人表示,鐵路與海運的集裝箱不配套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大陸橋作用的重要因素,既影響了效率又增加了成本。中國物流學會會員、重慶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廖成林建議,鑒于海運集裝箱都是標準結構設計,涉及到各國海關通關協議,不可隨意更改尺寸,鐵路集裝箱標準應主動對接海運標準。只有做到一次裝箱、一箱到底,才能實現鐵海無縫銜接。
第三,完善政策配套釋放紅利。發展依托中歐班列發展國際中轉貿易,需要口岸、稅收、通關等政策方面的配套,目前配套政策不完善,中歐班列的拉動作用有限。與此相反,韓國、俄羅斯等紛紛設立自由港,吸引了大量中轉貿易。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加大先行先試力度,在中轉貿易條件優越的地區設立自由港或自由貿易區,以政策紅利拉動陸橋經濟快速發展。
另外,可以搭建國家級平臺以服務于地區國際貿易。廣西、新疆等地一些國際物流企業表示,由于國際貿易涉及通關、安全等問題,需要與國外海關、鐵路、安全等部門溝通協調,地區和物流企業缺乏國際談判的經驗和能力,建議在國家層面搭建服務平臺,幫助破除國際貿易中可能碰到的各種障礙。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