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英:大力發展鐵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正逢其時
2017-01-12 10:06:06
Landbridge平臺
交通運輸部等十八個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開展多式聯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優化市場監管方式、夯實發展基礎、深化行業改革、推動信息共享、加快裝備技術進步、深化對外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與國家發展物流和多式聯運所述其他文件在戰略方向和政策措施上具有融通性,彰顯國家對進一步推動多式聯運發展的信心與決心,為鐵路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破解其制約瓶頸指明了方向。
中國鐵路正逢改革機遇期,集裝箱多式聯運是鐵路貨運發展的主要方向,中國多式聯運發展離不開以鐵路為骨干的重載化、長距離、標準化的運輸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看,鐵路貨運市場化的水平深刻影響著中國多式聯運的進程。因此,《通知》對于推進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鐵路應對經濟形勢變化帶來的貨源結構調整“新常態”的能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先后進入后工業化階段,經濟結構轉向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高附加值貨物運輸需求快速增長,對運輸時效性和便捷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公路貨運以其機動靈活率先發展起來,鐵路對市場需求變化不能充分適應,市場份額逐年萎縮。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土地資源稀缺等問題的出現,歐美發達國家重新評價交通政策,以鐵、水為骨干的多式聯運受到重視并逐步發展起來。目前已基本形成形式多樣、裝備先進、標準完善、組織順暢、政策完備的多式聯運體系,在單一運輸方式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多式聯運運量持續快速增長。
我國正面臨或逐步面臨與西方發達國家當年相似的狀況。一方面,經濟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貨源結構變化,煤炭、礦石等大宗能源、原料類貨物需求放緩,工業產成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貨運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高速客運鐵路大規模建設,主要通道基本實現客貨分線,普速鐵路網也在不斷延伸和擴能,除個別瓶頸路段外,路網整體貨運能力有效釋放,基本能夠滿足鐵路集裝箱及多式聯運發展的要求。調結構、轉方式帶來的貨源結構變化與鐵路運力提升疊加,給鐵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給大力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通知》提出,要大力發展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契合了鐵路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加快鐵路物流現代化進程指明了方向。
提高鐵路物流中心多式聯運組織和服務功能。多式聯運發展需要不同運輸方式的基礎設施緊密銜接。《通知》明確提出“強化多式聯運樞紐與關聯產業的聯動發展,積極拓展市場交易、倉儲配送、流通加工、金融結算等配套服務功能。” 鐵路大型集裝箱場站是多式聯運發展的重要基地,但種種原因,有些鐵路場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鐵路目前規劃了全國208個鐵路一級、二級物流中心,其中大部分正在改建和擴建,鐵路貨場正在向物流服務功能完善的鐵路物流中心轉變。為充分利用既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應從國家層面加強設施規劃的統籌,綜合既有鐵路、水路、公路及社會各類物流設施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規劃多式聯運物流基地布局,并在多式聯運樞紐上,加強功能設施的配套完善,重視鐵路貨場周邊集疏運公路的及時修建,充分發揮鐵路設施的功能和作用,促使貨源更多地向鐵路場站聚集。通過建立自貿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特殊商品指定口岸等,使內陸口岸資源逐步向鐵路大型集裝箱場站傾斜。利用國家自貿區歷史機遇,在規劃和重新調整自貿區范圍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考慮將鐵路大型集裝箱場站一并納入。
加快推進鐵路改革,創新運輸服務模式。今年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提出“全路要努力穩定和擴大大宗貨物運輸份額,加快調整貨運產品供應,大力發展集裝箱、特貨運輸、快運業務和多式聯運,不斷優化運輸物流結構,實現各種交通方式優勢互補、合作競爭,努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進一步發揮好鐵路在綜合交通體系中的樞紐骨干作用”,與《通知》中“深化行業改革,創新運輸服務模式”的要求高度一致。鐵路總公司把集裝箱運輸作為向現代物流轉型、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途徑,通過直接敞開受理貨物、拓展入箱貨物品類、擴大集裝箱辦理站、創新運輸組織方式、采用運價下浮政策、完善接取送達體系、發展鐵水聯運業務、打造中歐班列品牌等舉措,集裝箱及多式聯運運量快速提升,成為鐵路貨運增長的新亮點。
2016年鐵路集裝箱發送量達752萬TEU,同比增長40%,如果按照裝車數統計,鐵路集裝箱占比達到9%。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702列,同比增長109%。盡管鐵路集裝箱運輸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制約瓶頸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全國鐵路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鐵路集裝箱運輸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強化建設。一是暢通鐵路瓶頸路段能力,加快鐵路集裝箱專業場站建設布局,強化場站市場交易、倉儲配送、流通加工、金融結算、保險理賠、通關報關等配套服務功能。二是進一步提高鐵路集裝箱保有量,優化集裝箱結構,發展鐵路內陸箱體系,適應客戶多元化需求;充分發揮自備箱資源,研究建立跨領域的箱管系統,推動集裝箱共享共用,降低集裝箱調空比例;加強箱、車、裝卸及運載設備配套建設,提高運輸能力。三是打造中歐班列、鐵水聯運班列、快速班列等完整集裝箱班列體系,加大市場營銷力度,進一步強化班列的品牌效應。四是推進運價市場化改革,擴大企業自主定價范圍,逐步建立健全多層次、靈活、方便客戶的運價動態調節機制。五是統一數據傳輸交換報文等標準,加強與其他運輸方式、海關、檢驗檢疫以及物流和工商企業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共享。
完善多式聯運標準規則體系建設,加強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多式聯運的優勢在于通過使用標準化運載單元,實現跨運輸方式無縫銜接、便捷換裝和快速轉運。然而由于各種運輸方式在適裝品名、運輸單證、裝載加固條件、設施設備標準、危險品名認定、計費標準等方面存在不一致,造成一些集裝箱貨物在轉換節點被迫拆箱,導致多式聯運通而不暢。如,各種運輸方式的業務單證多而繁雜,鐵路單證與海運單證不一致;鐵路運輸與海運的裝載要求不統一,鐵路對貨物超偏載要求較為嚴格,海運箱通過鐵路運輸時常常由于超偏載被扣箱;不同運輸方式標準體系不統一,規則不銜接。因此,應研究建立統一協調的多式聯運標準規則體系。《通知》提出“強化服務規則銜接,健全法規標準體系”,需要我們盡快研究落實方案。
推進鐵路物流裝備技術水平和物流信息服務的進步。多式聯運的基礎在于集裝化的應用。目前,鐵路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各種適合中國貨運需求的新裝備,不斷增加集裝箱的保有量和裝備水平的現代化。隨著《通知》的出臺,應加強以下問題的研究:一是健全包括標準化運載單元、專用載運裝備、快速轉運設備在內的技術標準建設;二是探索發展大容積/大載重內陸集裝箱技術體系;三是鐵路馱背運輸專用平車、公鐵兩用掛車以及其他多式聯運專用載運機具等的研發應用;四是開展適應各種箱型(特別是大容積/大載重內陸集裝箱)的公路貨運車型標準化推廣。目前,鐵路部門正在研究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為貨主提供服務。在集裝箱運輸中,由于有租箱、還箱,以及逾期收費等問題,客戶對運輸過程中集裝箱狀態掌控及信息開放的要求更高。鐵路部門在保證鐵路運輸生產安全的前提下,依托鐵路TMIS、港口和船公司EDI、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信息要素,編制滿足各方要求的、可互換的統一報文標準,方便多式聯運全鏈條、全環節操作信息交換和共享。在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交互共享是信息流轉化成物流的關鍵,對促進多式聯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