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態度、意義與前景
2016-10-31 09:32:01
Landbridge平臺
格魯吉亞據守歐亞地區“十字路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重要節點國家。自獨立以來,格魯吉亞戰亂不斷,革命頻發,地緣優勢不但沒有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得到合理利用,反而使其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對峙的前沿。2012年10月議會選舉后,格魯吉亞首次實現了政權和平更替,目前社會政治形勢相對穩定,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成為現任政府的重要任務。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格魯吉亞扭轉經濟頹勢提供了寶貴的機遇,格魯吉亞亦視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其實現戰略發展目標的重要依托。目前格魯吉亞的社會形勢相對穩定,與周邊國家關系良好。雖然格魯吉亞仍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與俄羅斯對峙以及政黨紛爭影響,但這些不利因素不足以動搖格參與絲綢之路建設的決心。
一、格魯吉亞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態度
(一)格國家領導人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愿望迫切
格魯吉亞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格歷屆政府對此都有著深刻的認知,有意振興“絲綢之路”,恢復其東西方跨境走廊的重要地位。首任總統謝瓦爾德納澤當政時就曾提出要復興“絲綢之路”。謝瓦德納澤數次運用“新絲綢之路”概念,主張實現東西方關系現代化。他表示,“新絲綢之路不是一個華麗辭藻,而是多邊利益和彼此關照的平等尊重的和諧結合”,復興“絲綢之路”是對格魯吉亞安全和福祉的補充①。薩卡什維利當選總統后也曾向中國記者表示格政府將繼續重視“新絲綢之路”的振興。然而,作為前蘇聯空間內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窘迫的經濟形勢和連年的政局動蕩使格魯吉亞振興“絲綢之路”的雄心僅僅停留在計劃層面,難以真正付諸實施。直到我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格魯吉亞的這一計劃才得到強有力的推動。
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多數沿線國家予以響應和支持,格魯吉亞的態度尤其積極。相較一些國家的糾結、疑慮和質疑,格魯吉亞則是張開懷抱對這一倡議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格魯吉亞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多次明確強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性及其對格國家經濟發展的意義,表達了強烈的參與意愿,并實打實地為推動其發展采取了各種具體措施,以實際行動表明了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堅定支持。2015年2月10日,從中國新疆奎屯市首發的新疆——格魯吉亞國際貨運列車抵達第比利斯,格時任副總理克維里卡什維利率鐵路部門官員出席了在車站舉行的歡迎儀式,表示格魯吉亞愿積極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2015年12月13日,從中國連云港發出的首趟“絲綢之路”過境集裝箱列車跨越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抵達格魯吉亞(隨后將過境抵達土耳其)。格魯吉亞時任總理加里巴什維利親赴第比利斯中央火車站迎接,表示這一貿易通道的恢復使幾個世紀以來格魯吉亞履行的使命重新回歸,稱這是對格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格魯吉亞很快就會成為連接歐洲、東亞、印度、中亞和中東的地區中心。
2014年8月20日,中國絲綢之路萬里行媒體團到訪格魯吉亞,對總統馬爾格韋拉什維利和總理加里巴什維利進行了專訪。格總統和總理均表示贊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希望加強與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2014年10月29日,時任格魯吉亞總理加里巴什維利在第比利斯舉行的國際投資論壇上特別強調恢復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表示格魯吉亞愿為這一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為此提議于2015年在格舉辦絲綢之路論壇,而且將每年舉辦,探索在絲綢之路沿線交通、能源、貿易以及人文交流領域開展合作的新創意。2015年10月15日,絲綢之路論壇如期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舉行,宗旨是“從討論到行動”。來自3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論壇,僅中國就有近300人參會。加里巴什維利重申了絲綢之路的意義,表示舉辦論壇“在格魯吉亞的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時刻”,“格魯吉亞連接著東方與西方,南方與北方”,“希望格魯吉亞成為地區中心,成為合作中心”。
2015年9月9—11日,加里巴什維利偕同時任副總理兼外長克維里卡什維利到中國參加在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年會。格總理的首次訪華成果豐碩:與李克強總理進行了會晤,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問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并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做了題為“發展絲綢伙伴關系——格中合作與遠景展望”的主題演講。在會晤、采訪和演講中加里巴什維利都特別強調格魯吉亞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認為該倡議為格魯吉亞和沿線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會,格愿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愿與中國加強高層交往,擴大經貿合作,歡迎中國加大對格魯吉亞的投資。克維里卡什維利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稱格魯吉亞是本地區最歡迎中國投資、企業、人民和文化的國家,將成為中國的卓越伙伴,“一帶一路”“不僅開啟了一個地區的新時代,也將開啟歐亞大陸的新時代”。2016年4月6日,已成為格魯吉亞總理的克維里卡什維利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再次高度評價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表達了希望與中國加深合作的意愿。
(二)就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加深兩國經貿合作簽署多項重要協議
2015年3月,格魯吉亞與中國簽署了《中國和格魯吉亞關于加強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備忘錄》。格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部表示,《中國和格魯吉亞關于加強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備忘錄》開啟了中格在優化雙邊貿易、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投資合作等領域中的全新合作之路,具有歷史性意義。中格雙方同時還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格魯吉亞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部關于啟動中格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可行性研究的聯合聲明》,開始對中格兩國開展自由貿易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中格兩國于2015年12月10日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格魯吉亞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部關于啟動中格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中格自貿協定談判正式啟動,2016年5月9—13日雙方已經完成了第二輪談判。2016年4月5日,格魯吉亞工商會加入了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雙方簽署了旨在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在格總理訪華期間,雙方還簽署了大連機車車輛制造廠與格車輛制造公司合作備忘錄、大連港自由貿易區與格葡萄酒公司合作備忘錄、格鐵路公司與中鐵建集團合作備忘錄、大連市與格阿扎爾自治共和國友好城市諒解備忘錄等等。
(三)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為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創造條件
獨立后,由于戰亂不斷和政局動蕩,加之技術落后,格魯吉亞經濟增長緩慢,基礎設施非常落后,無法滿足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需要,更無法保障其實現將國家建成歐亞商品物流中心、商貿通道和交通走廊的戰略目標。為此,格魯吉亞著手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道路交通狀況,大力修建和完善公路、鐵路和港口等設施,以確保國內基礎設施能夠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上與沿線國家對接。
為了充分發揮地緣經濟優勢,格魯吉亞與阿塞拜疆、土耳其三國聯合修建了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鐵路于2007年動工,三國相關領導人多次會晤商討鐵路的修建問題。2015年1月28日,該鐵路線的格魯吉亞段進行了首次試車。三國經過多次協商決定于2016年底完成鐵路土耳其段的建設,實現全線貫通。該鐵路線建成后第一階段的年通過能力為100萬乘客和500萬噸貨物,第二階段的年運輸能力計劃將達到1500萬噸。鐵路開始運營后還可安置2500人就業。三國都將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視作連接歐亞大陸一條新的極具競爭力的線路,它將促進絲綢之路的復興,從而推動地區的經濟發展。格魯吉亞還宣布將在黑海岸邊修建一億噸級吞吐量的安納克里亞深水港,工程竣工后中國貨物運往歐洲的距離將減少7000千米,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此外,由中國鐵建二十三局承建的格魯吉亞現代化鐵路全線重點工程T8隧道已于今年貫通,格鐵路的年運輸能力因此得到大幅提高。
2016年4月5日,格魯吉亞工商會與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簽署合作協議之后,格經濟與發展部長庫姆西什維利表示,發展絲綢之路是格魯吉亞政府的重要方向之一,“全國范圍內進行的所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如東西公路干線、鐵路現代化、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和安納克利亞港,都是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對格魯吉亞的現實意義
格魯吉亞之所以對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態度如此積極,主要原因在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與其國家戰略發展目標和國家利益高度契合,同時也符合當前執政的“格魯吉亞夢想”政黨聯盟鞏固其執政地位的需要,對格魯吉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玫瑰革命”后,以薩卡什維利為首的“統一民族運動”黨帶領格魯吉亞走上了西方化道路。薩卡什維利政府在格大力推行西式民主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國內窘迫的經濟形勢和民生問題并未因此而有絲毫改變,貧困人口逐年增加,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巨大。2008年俄格戰爭后,格魯吉亞的經濟更是一滑到底。在2012年10月的議會選舉中伊萬尼什維利率領競選聯盟“格魯吉亞夢想”針對薩氏政府的短板,憑借發展經濟、降低失業率和改善民生的承諾贏得選舉。組建新政府之后,執政聯盟“格魯吉亞夢想”開始尋求一條適合本國國情、擺脫貧困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恰好為格魯吉亞提供了一個難逢的發展契機。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愿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方面詳細詮釋了“一帶一路”的內涵,說明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任務和發展方向。從中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和任務很大程度上與格魯吉亞政府的優先方向相重合,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符合其國家利益。
(一)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符合格魯吉亞國家定位和戰略發展目標
伊萬尼什維利2012年10月出任總理后,格魯吉亞放棄了充當西方民主“橋頭堡”的角色,轉而奉行務實的外交政策,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走均衡路線,并重新定位了格魯吉亞在國際上的角色與地位。2013年5月16日,在一次主題為南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會議上,伊萬尼什維利說:“東方—西方跨境走廊是一個戰略性問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格魯吉亞和我們這個地區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格魯吉亞愿成為東西方經濟關系的重要連接環節。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能促進東西方貿易的現代、高效的過境貿易中心。……發展過境走廊是格魯吉亞合情合理的戰略利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格魯吉亞應當努力做好三個方向的工作,即改善基礎設施、確保創造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以及與鄰國之間的有效合作。”從伊萬尼什維利提出這一構想至今,格魯吉亞歷經了三位總理,但將國家建設為東西方過境走廊和地區貿易中心的目標沒有改變,仍然是格魯吉亞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
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恰好對應了格魯吉亞的全新國家定位。《愿景與行動》中對“一帶一路”的努力方向做了說明:“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愿景與行動》同時也明確指出了“一帶一路”的主線:“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格魯吉亞正好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是重要的節點國家。格魯吉亞位于歐亞大陸“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歐亞之間相互往來距離最短、最便捷的通道。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格魯吉亞成為歐洲能源“生命線”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石油管線、巴庫—第比利斯—埃爾祖魯姆天然氣管道的過境國,同樣從格過境的“南部天然氣走廊”項目也于2014年9月20日開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將使格魯吉亞的過境國作用更加凸顯,有利于其充分發揮國際運輸中轉站的作用。
基礎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主張沿線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這一主張與格魯吉亞將本國建設成為過境走廊和區域過境貿易中心的戰略目標不謀而合。
(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框架內與中國合作有利于格經濟快速發展和改善民生,符合格國家利益
在格魯吉亞的《國家安全構想》中,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是其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安全構想》中明確指出,經濟的長期低增長將導致國家收入銳減、失業率上升,進而引發民眾緊張情緒和社會動蕩,國家的發展、穩定和安全將面臨巨大挑戰。為了使國家能夠得到穩定、安全的發展,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極其重要。
近年來中國與格魯吉亞的關系日益密切,高層互訪頻繁,經濟合作更趨緊密。2015年中國是格魯吉亞第六大直接投資國和第四大貿易伙伴國,與中國良好的經貿關系為格魯吉亞國內經濟狀況的改善做出了貢獻。
以格魯吉亞的支柱產業——葡萄酒產業為例,2006年3月,俄羅斯以存在質量問題為由下令禁止進口格魯吉亞的葡萄酒。葡萄酒釀造業對格魯吉亞經濟的重要性從格政府設有專門的國家葡萄酒局可見一斑。在格魯吉亞約有10%的居民從事葡萄酒釀造業,間接從事這一產業的居民高達40%,每年生產的葡萄酒有80%出口至俄羅斯。俄羅斯的“禁酒令”沉重打擊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格魯吉亞經濟。為了拯救葡萄酒釀造業,改善經濟狀況,格魯吉亞一直在努力尋求新的市場,中國即是其努力方向之一。近年來,格魯吉亞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連年增長,2015年增長了122%,共出口了270萬瓶,占格葡萄酒出口總量的7.4%,而2005年時出口量僅為3.75萬瓶。2016年第一季度格魯吉亞向中國出口了371295瓶,出口量居第五位,僅次于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和波蘭。中國已成為格魯吉亞葡萄酒重要的出口市場。隨著格魯吉亞葡萄酒在中國知名度不斷提高以及中格兩國自貿協定談判的順利進展,格魯吉亞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的關稅可能于2016年年底取消,屆時格魯吉亞葡萄酒在中國的市場將更加廣闊,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更巨大。
格魯吉亞與中國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簽署的一系列協議以及格加入亞投行,都標志著兩國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內在貿易、投資、技術合作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全面合作,共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實現共贏。目前中國在格魯吉亞有30多家企業,涉及投資、工程承包、通信、物流、農業、金融、貿易、服務等行業。中國企業和公司為格魯吉亞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如中國鐵建二十三局集團,在承建格現代化鐵路改造項目過程中雇用了300多名當地工作人員,為當地民眾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不僅如此,該項目的重點工程T8隧道的貫通極大地提升了格鐵路的年運輸能力,將格魯吉亞在建設過境走廊、國際物流中心的道路上向前推進了一步,具有重要意義。又如新疆華凌集團,自2007年開始在格魯吉亞投資建廠,建設工業園,至今已向格魯吉亞投資5億多美元,提供了數百個工作崗位。為了表彰華凌集團為當地經濟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2014年12月20日格魯吉亞總理加里巴什維利向華凌集團總裁米恩華頒發了“最佳外資企業家”獎。
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還可以使格魯吉亞獲得更多的中國投資。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12月29日絲路基金在北京注冊成立,其宗旨是為在“一帶一路”框架內的經貿合作和雙邊多邊互聯互通提供融資支持,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2015年6月12日,絲路基金副總經理司欣波在青海舉行的“一帶一路”金融論壇上表示,絲路基金將側重于投資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產能合作和產業優勢互補、金融合作等四大方向和領域。對于一些難以承擔基礎設施建設巨大投入的沿線國家,絲路基金將根據需要投資于上述領域項目的建設。對于迫切希望將國家打造為地區貿易和物流中心、建成過境走廊,卻又苦于資金不足的格魯吉亞來說,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獲得來自中國的投資是其走出經濟困境、謀求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資金融通的途徑包括“深化金融合作”、“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等等。中格兩國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已經起步。格魯吉亞加入了亞投行,是亞投行第45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在所有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格議會第一個批準了加入亞投行的協議。2015年9月26—27日格魯吉亞與我國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框架協議。該協議的簽署將加強兩國的貨幣合作,推動雙邊本幣結算,推動中格兩國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將為格魯吉亞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更多便利。
(三)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利于鞏固執政聯盟“格魯吉亞夢想”的執政地位
格魯吉亞近年來的社會發展歷程證明了這一點。在2004年1月的總統選舉中,因發動“玫瑰革命”推翻謝瓦爾德納澤統治而被格魯吉亞老百姓視作“革命者”和“斗士”的薩卡什維利以85.5%的高得票率當選總統。民眾對薩卡什維利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帶領格魯吉亞擺脫貪腐和貧困,走上民主、富強、百姓安康的道路。然而,在2008年1月的總統選舉中,薩卡什維利雖然如愿再次當選總統,但得票率卻降至52.21%,在第比利斯的支持率更是低至31%。到了2012年10月的議會選舉,薩卡什維利領導的“統一民族運動”黨則徹底敗給了伊萬尼什維利領導的競選聯盟“格魯吉亞夢想”。在次年10月的總統選舉中,來自執政聯盟“格魯吉亞夢想”的候選人馬爾格韋拉什維利也戰勝“統一民族運動”黨候選人當選總統。薩卡什維利及其政黨從被民眾寄予厚望到被民眾拋棄,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高企不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數占比多、民生問題嚴重致使民眾普遍失望是最根本原因。在薩卡什維利執政后期,格魯吉亞社會矛盾尖銳,社會情緒緊張,沖突頻發,俄格戰爭后經濟更是瀕于崩潰邊緣。盡管薩卡什維利在推行西方民主制度、消除政府部門基層腐敗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經濟和民生問題得不到改善依然無法保證社會穩定,也無法保證其執政地位。
針對薩卡什維利政府的執政軟肋,伊萬尼什維利提出了振興經濟、降低失業率、改善民生的競選口號,獲得了選民的普遍支持,最終贏得議會選舉。新政府吸取前任政府的教訓,將發展經濟作為政府的首要任務,著力解決民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然而,經歷多年動蕩和戰亂,格魯吉亞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同時又不幸趕上國際金融危機,要快速改變現狀,保持經濟長期高速增長實非易事。盡管有著良好的初衷,但“格魯吉亞夢想”執政以來在經濟上取得的成效并不顯著。根據格魯吉亞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格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2.8%(2014年為4.8%),全年對外貿易總額為99.33億美元(2014年為114.54億美元),其中不論是出口還是進口均較前一年有所下降。根據2016年2月23日至3月14日期間的民調結果,66%的格魯吉亞民眾對國家的經濟狀況不滿,認為是“格魯吉亞夢想”執政失誤造成經濟困局的人數竟高達81%。雖然國際整體經濟環境不佳是格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但已成為反對黨的“統一民族運動”黨不失時機利用一切機會批評“格魯吉亞夢想”的執政效果,對其執政能力提出質疑。由于民眾的失望情緒開始在社會上蔓延,“統一民族運動”黨一度降至低谷的支持率也開始逐漸回升。2016年10月8日將舉行議會選舉,如果經濟形勢仍沒有明顯好轉,不排除“格魯吉亞夢想”有重蹈“統一民主運動”黨下臺覆轍的可能。在格政府努力尋求擺脫經濟困境、解決貧困問題的途徑,提升民眾對其支持率的背景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適時為格魯吉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
《愿景與行動》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其目標就是“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人民擁有安寧、富裕的生活是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政府能夠得到人民擁護的根源所在。得到民眾的堅定支持毫無疑問是“格魯吉亞夢想”孜孜以求的目標,借力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這一目標是執政聯盟“格魯吉亞夢想”的最佳選項。
從格魯吉亞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反應和實際行動可以看出,格政府迫切希望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視其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提升國家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寶貴機遇。而格魯吉亞如此看重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是因為該倡議與格魯吉亞的戰略發展目標密切相關,意義重大。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著巨大的市場、雄厚的資金,在很多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加強與中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合作必將使格魯吉亞受益良多。
三、格魯吉亞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前景
除了地理位置這一天然優越條件,格魯吉亞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還有其獨特的優勢。
第一,強烈的參與意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能夠在格魯吉亞順利進行的保障,也是其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最大優勢。如前所述,“格魯吉亞夢想”執政后重新確定了國家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將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的重要任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在時間點和內容上都與格魯吉亞的國家利益高度契合,因此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支持。為了招商引資,格政府制定了多項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同時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努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16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格魯吉亞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24位,格政府清廉指數排名第11位。
第二,社會相對穩定是格魯吉亞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另一優勢。自1991年4月9日宣布獨立以來,格魯吉亞經歷了1991年反對加姆薩胡爾季阿的大規模內戰,1993年政府軍、反對派和阿布哈茲勢力的三方內戰,2003年底顛覆謝瓦爾德納澤政權的“玫瑰革命”。民眾對每一次革命和選舉都寄予厚望,希望新總統和新政府能帶領國家走上穩定和發展的道路,但是歷次革命和政權更迭卻都未能如期帶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民生的明顯改善。民眾普遍對革命結果感到失望,因而厭倦了街頭革命、社會動蕩和暴力更迭政權。2013年10月總統選舉的投票率僅為46.6%,是獨立以來最低的一次。落敗的“統一民族運動”黨指控“格魯吉亞夢想”在選舉中舞弊造假,數次組織街頭抗議活動,但參加人數很少,并未引起廣泛關注,最終不了了之。烏克蘭危機爆發后,雖然格當局對俄羅斯進行了強烈譴責,表示克里米亞公投違反國際法,因此不承認公投結果,但同時也提醒烏克蘭方面吸取2008年俄格戰爭的教訓,主張俄烏雙方通過政治途徑解決矛盾與沖突,也提醒烏方應潛心發展經濟。當前總統薩卡什維利呼吁格政府加入西方制裁俄羅斯的隊伍時,格方表示俄格早已斷絕外交關系,因此,“加入對俄羅斯的制裁與格魯吉亞不相干”,也聲明絕對不會對烏克蘭實施軍事援助。這些現象表明,經歷過多年的社會動蕩和戰爭,格民眾對革命、社會和未來的看法日趨現實和理性,他們更渴望社會穩定、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人心向穩逐漸成為主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一項長線工程,需要長期穩定的和平環境和連貫、持續的政策扶持,格魯吉亞高層和民眾在政治上能保持理性有助于形成專注于經濟發展建設的社會氛圍,有助于保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所必需的和平環境。
第三,格魯吉亞目前的周邊國際環境適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薩卡什維利執政時期奉行一邊倒的親西方政策,一心謀求加入歐盟和北約,與俄羅斯關系急劇惡化,最終兩國于2008年8月8日爆發了戰爭。戰爭雖僅持續了5天,但卻給格魯吉亞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格魯吉亞事實上失去了20%的領土。因安全問題嚴重,戰后外國對格直接投資銳減,經濟一片慘淡。新政府于2012年10月組閣后開始實行務實的均衡外交政策,加入歐盟和北約基本方向不變,同時也從經貿、人文方面開始緩和與俄羅斯的關系。經過雙方的不斷接觸與磋商,目前格魯吉亞的葡萄酒和礦泉水已經重回傳統的俄羅斯市場,經濟形勢有了很大改善。雖然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仍然橫亙在兩國之間,影響兩國關系正常化,但雙方都強調不使用武力解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兩國避免再度發生武裝沖突(格政府一再聲明不會使用武力解決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格魯吉亞與地區鄰國之間也保持著良好關系。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因納卡問題向來不睦,時有沖突發生,但格魯吉亞與阿亞兩國均關系良好,充當著調停人角色,同時納卡問題也基本處于可控范圍之內。格與阿塞拜疆和土耳其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合作伙伴關系,是石油、天然氣和貨物過境運輸方面的命運共同體。
第四,格魯吉亞2014年6月與歐盟簽署了聯系國協定,格出口到歐盟的商品將免除關稅,這將使格魯吉亞經濟開始享受協定帶來的自由進入歐盟市場的好處。對于有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內與格合作的中國企業來說,在格進行轉口貿易和加工貿易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眾所周知,俄羅斯對“一帶一路”倡議一直心存顧慮和警惕,絲綢之路經濟帶穿越后蘇聯空間,沿線國家多為獨聯體國家或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在對外交往和經貿活動中這些國家或多或少都要顧及俄羅斯的態度。而格魯吉亞在俄格戰爭后退出了獨聯體,與俄羅斯斷絕了外交關系,也非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因此,在外交政策制定中能夠最大限度地不受俄羅斯的監督和影響,在對外貿易方面不受《歐亞經濟聯盟條約》的限制和束縛,可依據本國國情和現實需要靈活制定自己的貿易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與其進行合作會更加便利和自由。
有觀察家在分析影響格魯吉亞即將于2016年10月8日舉行新一輪議會選舉時認為,由于在改善經濟、降低失業率方面成績不佳,未能兌現競選承諾,“格魯吉亞夢想”執政后的支持率下降明顯,民調顯示,15%的民眾打算投票給“格魯吉亞夢想”,準備投票給“統一民族運動”黨的為13%。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競選將會異常激烈。如果執政聯盟“格魯吉亞夢想”在此次選舉中失敗,格魯吉亞能否再次實現政權和平更替是個未知數;此外,西方與俄羅斯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對峙依然存在,作為一個在西方和俄羅斯的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格魯吉亞無疑面臨著諸多影響國家安全和穩定的外部因素。格魯吉亞謀求加入歐盟和北約,而俄羅斯的底線卻是格魯吉亞絕不能加入北約。
此種分析不無道理,但如前所述,從近幾年情況來看,發展經濟基本上已成為格社會的一種普遍共識,各階層民眾都不愿再發生社會動蕩,反對黨“統一民族運動”黨也對2012年議會選舉失敗進行了反思,亦承諾重振經濟,改善民生,稱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選舉挑戰。中國在格企業為格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格帶來的機遇也得到歷屆政府的肯定。因此即使選舉再次帶來政權更迭爆發如2003年“玫瑰革命”式的革命可能性并不大,新政府對待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亦會給予支持。在西方與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對峙問題上,經過2008年的俄格戰爭,不論是西方,還是格魯吉亞和俄羅斯,都認識到戰爭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只會加劇對立,加劇地區形勢的不穩定。因此,雖然雙方經常彼此“秀肌肉”,但也都在盡力保持克制,對峙和矛盾基本處于可控范圍之內。
《愿景與行動》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內容歸納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近年來中國與格魯吉亞的關系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開始實施以來,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向“五通”一步步靠近。政治上,2015年格總理、副總理、議長以及其他多名高級官員相繼來訪,積極進行“政策溝通”;經濟上,格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項目建設,加入亞投行,與中國開始自貿區談判,兩國之間貿易額不斷提高,“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不再遙遠;人文上,中格雙方都重視在本國介紹推廣對方文化,格國內舉辦了“中國日”活動,中國與格方合作成立了“格魯吉亞葡萄酒推廣中心”,在新疆打造格魯吉亞葡萄酒文化基地,中格“民心相通”工程已經起步。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據守歐洲和亞洲門戶的重要節點國家,格魯吉亞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重視程度超過大多數沿線國,加之格國內政治和社會形勢基本能夠長期保持穩定,不生動蕩,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項目建設提供一個高安全、低風險的和平環境,這條新時代的“絲綢之路”必然成為中格之間的一條共贏之路,也必然會助力格魯吉亞實現其戰略發展目標,給人民帶來福祉。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