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中歐班列意在實現共贏的長遠發展
2016-10-24 09:01:06
Landbridge平臺
近日,國家發改委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是自2011年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的首個頂層設計。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在合作共贏,互利互惠中,與歐洲及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越發越緊密。今年6月8日,中國鐵路正是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標識,在打造國際知名物流品牌中,將各地資源和力量有效地集結,增強了國際市場競爭力,提高了對外經貿交流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有數據顯示,依托西伯利亞大陸橋和新亞歐大陸橋,中歐班列已初步形成西中東三條運輸通道。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國內始發城市16個,境外到達城市12個,運行線達到39條,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約170億美元。
在中歐班列開行取得斐然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對于仍處在發展初級階段的中歐班列來說,綜合運輸成本偏高、無序競爭時有發生、供需對接不充分、通關便利化有待提升,以及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為其長遠發展帶來了隱憂。對此,此次《規劃》以5年為目標,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運量穩定、便捷高效、安全暢通的中歐班列綜合服務體系,可謂是“標本兼治”,為中歐班列長遠的健康發展開出一劑“良方”。
可以說,中歐班列雖始于中國,但作為“一帶一路”連接沿線各國的重要貿易通道,在秉承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中,積極加強統籌,整合資源,打造經濟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在探索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同時,實現資源互享、共謀發展、共享成果。正所謂“獨行快、眾行遠”。唯有營造出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才能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使優勢突出、運力充足、精準到達的中歐班列與供給需求的企業實現完美結合,使這條經濟貿易帶發揮出它真正的價值。
從統一品牌到統一服務,中歐班列的發展還有一段很漫長的道路需要不斷前行。唯有尋找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與潛能,才能夠實現互利共贏,吸引更多“中歐”沿線的內陸國家,共同打造這條經濟貿易帶,使其始終煥發出勃勃生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