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開始變著花樣造產品,醉翁之意究竟是什么?
2016-08-25 10:29:58
Landbridge平臺
最近這段時間,隨手瀏覽一下和鐵路貨運行業相關的新聞,會發現有不少新聞是關于鐵路又推出了什么什么產品的。電商班列、特需班列這樣的字眼也是滿屏飛。而在公路貨運領域,公鐵聯運也在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全國鐵路最新運行圖的實施,鐵路部門的改革也進一步提速了。這反應在貨運市場上,各地鐵路局確實出現了一批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鐵路貨運產品化的進程愈演愈烈。這對于中國貨運行業整體的發展,是一件好事,同時這也意味著,貨運市場的競爭格局越來越復雜。
必須看到的是,鐵路貨運市場的這一輪產品化進程,和公路貨運市場的產品化進程最大的差別,在于鐵路市場有一個統一的“管理者”,中國鐵路總公司。
和公路貨運市場的各自為戰不同,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歷史沿革決定了它兼有市場和政府的雙重基因,而且它還有一位力推改革的掌舵者,現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兼黨組書記盛光祖是個堅定的改革派,在他的指導下,中國鐵路貨運系統的改革兼有市場化創新與行政化集權的雙重特征。
市場化決定了創新的深度,而行政化決定了執行的力度。至少目前看來,這種雙重特征的混合體倒是讓中國鐵路貨運市場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姿態,各種帶有訂制化色彩的產品層出不窮。
從2015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鐵路運行圖中,也可以看到對鐵路貨運的支持。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提升鐵路貨運的運行品質和服務質量,新圖優化了中歐班列、中亞班列運輸組織,安排了中歐班列21列、中亞班列17列,較原有運行圖各增加2列。
但是在“百花齊放”的背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較為清晰的主線,這些主線不僅反映了鐵路貨運產品化的改革方向,其實也反應了新的經濟形勢下,廣大貨主的新需求和新變化,總結一下這些主線,對公路貨運市場,也不無借鑒意義。
根據公開資料,為加快鐵路現代物流發展,2015年的新鐵路運行圖安排貨運班列165列,較原有運行圖增加6列。其中,跨鐵路局貨物快運列車18列,特快貨物班列10列,快速貨物班列36列,快速集裝箱班列5列,鐵水聯運集裝箱班列30列,普快貨物班列28列。
從這些基本信息可以看到,新開列車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要提升時效。
我國的鐵路發展經歷了六次大提速,上一次提速是在2007年,那時候的中國鐵路還沒有正式進入高鐵時代,當時的鐵道部還是鐵路運輸的主管單位。后來比較普遍的看法是,中國鐵路不會再有第七次大提速。盡管如此,“高鐵時代”還是到來了。這客觀為鐵路貨運提高時效打下了基礎。
從產品角度看,鐵路貨運更多的推出了時效承諾更為精準的產品。比較典型的是2014年中鐵快運在20個城市推出了高鐵快遞,時效承諾當日達。雖然這一產品很多人都在觀望中,后續也沒有看到進一步的媒體報道。但是這個方向顯然是鐵路公司想繼續堅持的。2016年,近日,重慶北站和成都東站開通了成渝高鐵快件托運業務,收費起步價50元。雖然價格是普通快遞的5倍左右,但加上辦理業務和等車的時間,成渝高鐵托運快件最快約2小時就能到達成都。這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有報道稱,由于時速160公里的電商快遞班列創下了中國鐵路貨運歷史的新紀錄。貨運提速吸引了國內多家知名快遞公司紛紛由汽車運輸轉向火車運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城市間鐵路電商快遞班列在快遞市場的占有率提升了10個百分點。
除了在快遞市場的這種試水,在貨運市場,次日達也正成為主流產品。在成都鐵路局,貨運產品被分為半日達、當日達、次日達、三日達四個類別。可以適用成渝、省內500-1000公里范圍內的城市之間,部分省會城市間及鄰省1000-1500公里以內城市,跨兩省及以上區域,往西、西北、東北方向貨運。
做鐵路貨運的一般貨物分類可以簡單分為黑貨和白貨兩類。
傳統上鐵路貨運以黑貨為主,主要是煤炭等大宗商品,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特別是電商的發展,白貨市場的需求上升,鐵路貨運業看到這個趨勢變化,也通過推出新產品來吸引更多的白貨。
這和經濟結構的變化有關,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數字是,過去十年,“黑貨”需求下降,正在以每年14%的速度離開鐵路貨運市場。
在這方面,全國貨運輸量最大的太原鐵路局應該感觸非常深。眾所周知,山西是我國的煤炭大省,煤炭一直是鐵路最主要的貨運標的。隨著國家“去產能”政策的推進實施,山西煤炭企業今年將減產上億噸,開發煤炭以外的白貨貨源成為太原局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上半年,受經濟下行影響,山西省煤炭生產、銷售持續低迷,全局日均提報需求僅30124車,同比去年下降24.5%。太原局面對嚴峻的貨源形勢,緊盯市場,主動作為,采取三方面措施促進增運上量。
從結果看,太原鐵路局還是實現了運量和收入雙增長。截至6月29日,太原局貨物發送量累計完成30074萬噸,同比增運9萬噸,超進度計劃48萬噸;運輸總收入累計完成422億元,同比增加31億元,兩項指標均再創新高,提前一天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原鐵路局在穩定大宗貨源的同時,開始大力挖掘白貨市場的潛力。太原局以“棚車承包”的形式與某物流企業合作,年增運量4700噸;簽訂物流總包項目22項,組織發送18.7萬噸;擴大集裝箱運輸比例,新增入箱品類18個,集裝箱發運同比增長47%。
太原局推出了固定編組、固定時刻、每日開行、循環運行的“晉南貨運快線”。每日23時40分由太原地區的皇后園站始發,運行時速120公里,次日3時46分到達臨汾北站,停靠作業1小時后,7時30分到達運城站。
在這條專線上,白貨品種繁多,除餅干、罐頭、飲料以及米、面、油等常溫包裝物品外,還有洗滌用品、化妝品、服裝鞋帽、家用電器、家具和汽配等各類貨物。這些白貨都是超市配送的一部分。此外,山西特產、汾酒、老陳醋也成為重點開發的對象。
5月10日起,太原鐵路局在京晉間、粵晉間開行特需班列,讓山西汾酒、老陳醋等20多個品類的白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區。
其實不僅是太原鐵路局,很多鐵路局都在大力開發白貨資源,推出了各種特需專列。在未來,白貨增加黑貨下降的趨勢,會長期存在。這也給鐵路貨運開發更多針對性的產品,提供了空間。在新疆,棉花專列、果醬專列都是這一年進入大眾視野的新產品。
在鐵路系統的產品迭代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和其他運輸方式結合,推出多式聯運產品。有港口的城市,推出了相關的鐵海聯運產品;出現更多的,還是公鐵聯運產品。前面提到的今年3月1日推出的“晉南貨運快線”,就是公鐵聯運產品。
公鐵聯運在國外不是個新事物,有很多年的發展經驗和成熟的體系。在國內,這一運輸方式正方興未艾。鐵路發揮其運量大、效率高的優勢充當干線運輸,公路則發揮其靈活性高的優勢充當分發和匯集的角色,這種聯運在內陸長途運輸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在產品層面,公鐵聯運出現了更為國際化、專業化的趨勢。所涉及的區域不僅在國內市場,還延伸到了周邊的國際市場。比如2015年5月11日下午,我國首趟南亞公鐵聯運國際貨運“蘭州號”列車,從蘭州鐵路貨運中心出發開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市。該列車全列采用鐵路集裝箱,共計43車86個標準箱,貨物品類包括日用百貨、家用電器等多個品類。
據了解,“蘭州號”列車從蘭州出發,經鐵路運輸至日喀則,再轉公路運輸從西藏吉隆口岸出境,10天后抵達加德滿都。這條線路較傳統海運節省運輸時間35天,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為“中國制造”開辟了一條通往南亞的便捷通道。
今年4月,華北地區京津保公鐵聯運國際物流園開始籌建。在中部地區,西安鐵路局力推的楊凌公鐵聯運物流港也在籌建中。遠至新疆地區,精河國際公鐵聯運綜合物流園今年5月開工。2016年6月,位于西部的西部物流園傳出消息,該園區入園企業重慶中集汽車物流與武漢中原發展汽車物流共同簽署了《公鐵聯運戰略合作協議書》。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重慶作為首先試行片區,就商品車公鐵聯運業務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型合作關系。
在有些地方,公鐵聯運甚至將客貨集合,成了一種新產品。比如,廣東省曾經在春運期間推出過公鐵聯運的摩托車專列。在客流高峰時期,開通外來工高鐵返鄉專列和摩托車貨運班列,分別把外來務工人員及其騎行的摩托車運送回家。避免因寒冷天氣及春運客流高峰造成危險。
總結:這兩年來,鐵路貨運市場能夠在產品層面出現這么多變化,確實和高層的思路分不開。最后,筆者用中鐵總總經理盛光祖的一段話結尾,大家可以從中體會下鐵總改革的決心,這又會給未來的中國貨運市場帶來怎樣的波瀾。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