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摸爬滾打邁向未來15年
2016-11-03 13:54:11
Landbridge平臺
近半世紀前,美國知名市場營銷學者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詞匯:行銷短視癥(Marketing Myopia)。如今,當人們回過頭來看鐵路公司的發展歷程,只能驚嘆大師對問題把握的入木三分。
過去鐵路公司沒有認清自己的行業,從而錯過了許多增長的機會。原因在于他們把自己定位為鐵路行業,而非物流運輸業。因而他們的業務發展以鐵路為導向,而非以運輸和優化物流供應鏈為導向,以產品為導向,而非以顧客為導向。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見證整個鐵路產業的復興,不只因為技術創新,還因為商業模式和客戶服務的創新。對中歐鐵路貨運而言,值得強調的是國際物流供應鏈的有效整合,以及對高附加值產品這一利基市場的準確定位。目前,中歐貨運周轉量的40%來源于高附加值產品。
根據經合組織對2030-2050年跨大陸基建需求的報告,從亞洲發往歐洲的鐵路貨運總量將可達到每年50-100萬個標準箱。不過這與海運總量每年約2000萬標準箱相比還很小。
但相比海運更短的運輸時間(中國到德國需13-19天,到西班牙需21天),以及比空運更低廉的價格和更清潔的方式(二氧化碳排放更少),讓許多高附加值產品生產商開始轉化思路,改用鐵路運輸服務。例如寶馬位于沈陽鐵西工廠在2012年全面投產后,就通過貨運班列將寶馬汽車部件從萊比錫運往沈陽。
▲從萊比錫到沈陽的貨運鐵路線,其中大部分在俄羅斯境內運行。據2012年德鐵的數據,運行時長需要23天。
此趨勢下,自去年起,大量的貨運班列載著集裝箱奔騰在中國-歐洲的鐵軌上。目前,有13個中國城市啟動了抵達歐洲的鐵路貨運服務。國際鐵路貨運的成功故事始于2011年,在重慶–杜伊斯堡線路上有14列火車在行駛。2014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28列。到去年,該路線上已有800多列次火車開行。
▲中歐班列發展迅猛,今年頭兩個月開行班次同比增長115%。
這種趨勢還將愈演愈烈,因為大多數運營商已宣布2016年增開固定班列。鐵路貨運的發展,也得益于許多經濟合作倡議、貿易物流和跨境協議的面世,比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哈薩克斯坦90億美元“光明大道”項目,以及俄羅斯至2030年鐵路運輸發展規劃。
▲Nurly Zhol光明大道項目,物流基建帶動工業基建發展。
挑戰中誕生智慧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4年中歐貨運班列貨值約為48.62億美元。中國的產品制造商,以及那些將生產部門放在中國的歐洲企業,愿意選擇鐵路運輸的方式,來發運他們的高價值產品,例如汽車部件和電子產品。從歐洲返程中國方面,貨物品類多為食物、藥品、化學制品和農產品,但貨運量則要相對少很多。
空箱,依舊是中歐鐵路運輸發展的主要挑戰。“盡管我們已經將東行班次(即返程去往中國)增加到西行班次30%的水平,但我們依舊在努力尋找返程貨源的解決方案。與海運通常只需一個運營商不同,鐵路貨運需要多家鐵路公司和私企的合作,他們也不同意免費運輸回程空箱。”歐洲從業者有疑惑,如何解決空箱的問題?
瑞士企業Inter Rail的做法是,用這些中國的集裝箱裝載、運送返回哈薩克斯坦的貨物,然后在哈薩克斯坦再將空箱運回中國。空箱回程的路程就短了很多。這種選擇是目前少有的可行做法,這家公司開始并已對東行線路上的貨物分配進行優化。
“中國方面對此是理解并接受的,也已經開始重視回程班列的問題。通過這種做法,我們所面臨的空箱問題,就被踢到了下一個商業區域。在那里和我們面臨同樣問題的企業,自然也會考慮用同樣的方法,用中國的集裝箱運送一些東行貨物。”該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考慮到目前運輸的相當一部分產品都屬于溫度敏感型,有些公司已經和外國合作伙伴啟用冷柜運輸。相信這也不是新鮮事,荷蘭企業UNIT45于2004年將45尺柴電一體式冷藏集裝箱用于中歐貨運,這種集裝箱適用于10000公里以內、20天以內的運輸。哈薩克斯坦鐵路集團的子公司KTZ Express與荷蘭UNIT45簽訂了一單價值3000萬歐元的合同,購買了200個這樣的集裝箱。
▲中歐班列從波蘭帶回食品與農產品。圖為習近平兩周前訪問波蘭,與波蘭總統杜達品嘗波蘭蘋果。
可貴的合作
中歐鐵路貨運發展的又一大進步,是鐵路貨運運營商的合作創新網絡模式。扮演著不同角色的不同企業開始抱團,和物流服務供應商成立合資公司,成立第三方物流子公司,建立戰略聯盟,確定或成為各自的代理商。通過這種“集大成式”的模式,鐵路運營商成功地覆蓋了客戶的諸多要求,并提供新的服務內容,比如從整箱到拼箱的服務創新就吸引了更多的小客戶。
有人認為,發展中歐貨運事業的核心之處在于合作。中國和許多前蘇聯國家在很多方面都牽涉到一起,這就要求各方建立起不平凡的關系網絡,互相知道誰能在某些時候如何解決某些問題,要求各方足夠互信,對彼此足夠透明。專家認為,“核心在于合作這一點與其他很多行業并無不同,不同的是大家需要面對更加多元的文化背景,要面對更復雜多樣的需求和期待。”
考慮到2030年中歐鐵路貨運市場將達到100萬標準箱的規模,這個充滿著夢想的利基市場無疑也會催生更多的競爭。進入這個市場的,就有類似Uti國際和DHL全球貨代這樣的大型貨代公司。而從目前來看,人們看到的似乎是更多的相互競爭,而非合作。
根據義烏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數據,“義新歐”中歐班列2016年初的發運量,同比增長556%。這樣的數據,似乎可以印證,目前外界普遍擔憂的中國經濟下行并未影響到中歐鐵路貨運市場。
歐洲業界有人認為,中國“一帶一路”政策提出還不到3年時間,目前鐵路承擔的貨運量仍是整個大市場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鑒于中歐鐵路貨運與“一帶一路”政策的相關性甚密,未來中國可能出現的政策或經濟變動,其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是運營商們無力承擔的。相反,歐盟與俄羅斯互相之間的經濟制裁,以及極少數的商品禁售(比如只禁售成人奶粉,而不禁售嬰兒奶粉),對這個市場的影響相當有限。
新近開通的一趟集裝箱班列,從武漢出發,目的地是法國里昂。于4月6日出發,經16天11300公里的運行,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德國,最終抵達里昂附近的終點站。該班列的運營商包括漢歐國際、法國鐵路公司以及TEL,后者是一家由德國鐵路和俄羅斯鐵路集團合資建立的公司。
▲武漢至里昂的貨運班列
德鐵在這方面是滿懷雄心的。他們希望將2015年完成的中歐貨運3萬標準箱,提升至2020年的10萬標準箱。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德鐵已經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今年6月默克爾任內第9次訪華,開啟新一輪愈發頻繁密切的中德合作與交流。
總部位于維也納的物流公司FELB是最早在歐洲和中國之間提供鐵路物流服務的企業之一。2013年開始,該公司開始宣傳蘇州至華沙的鐵路貨運服務,計劃運時14天。該班列于2014年底首次成行,僅用時12天。
今年4月,該公司啟動一趟從廣東石龍至中亞、歐洲的貨運班列,耗時17-19天時間,將中國南部乃至東南亞地區與歐洲、中亞連接起來。該公司還計劃將運期縮短至10天,方法是采用俄羅斯制造商Altaivagon的列車產品,時速可達120公里/小時。
被遺忘的優勢
目前所有運營商都在想方設法提高自己在運期和價格上的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到現在為止,碳排放更少、更加潔凈的環保因素,還未真正成為核心競爭力。跟其他運輸方式(尤其是空運)相比,這的確是鐵路貨運的優勢。但運營商在現階段還不會鼓勵客戶企業單從環保因素出發,去選擇中歐鐵路運輸。
鐵路貨運還只是空運和海運的一個補充,而非這兩者的替代方案。不過在未來,當中歐鐵路貨運開始搶占更多空海聯運和空運市場的時候,環保因素是否會變得愈發關鍵,就值得思考了。
寫在最后
“一帶一路”賦予了中歐鐵路貨運新的生命力,也不可避免地讓它帶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但在任何一個國家,鐵路不都是這樣的嗎?未來的中歐班列將融入供應鏈,融入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運輸和貿易,就像小孩子的兩條腿,一起邁進。
中歐班列的行業人,也需要變得更加多元,更具國際視野,不僅能理解歐洲文化,也能包容中亞文化。中歐班列的國際化,也是中國國際化的一個嘗試,就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學者和成人世界打交道,融入別人的游戲規則,雖然有時候略顯莽撞,但是成長中的孩子不正是這樣嗎?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