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業與口岸發展是魚水關系,物流的發展可推進口岸的建設,而口岸的建設促進物流的發展。近年來,隨著中國與俄羅斯經貿合作的深入,物流業與口岸的關系和發展問題逐步顯露出來。本文簡述吉林省物流業和對俄羅斯口岸發展現狀,并對相互間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對加快吉林省物流業發展,促進對俄羅斯口岸發展提出建議。HSQ大陸橋物流聯盟
關鍵詞:物流業;對俄羅斯口岸;發展
在信息化、交通運輸、商貿業高速發展的今天,物流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吉林省作為中國與俄羅斯接壤的一個邊境省份,其對俄口岸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擔負起吉林省乃至我國對俄物流業務。近年來,隨著中國與俄羅斯經貿合作的深入,吉林省物流業發展程度直接影響著吉林省經濟的發展水平,更直接影響著對俄羅斯口岸的發展。
一、吉林省物流業與對俄羅斯口岸發展的現狀
吉林省與俄羅斯擁有241.25公里邊境線,自1992年琿春被正式批準為邊境開放城市后,琿春是吉林唯一設立對俄羅斯口岸。市內口岸貫通了連接俄羅斯面向東北亞的公、鐵、水國家聯運大通道,辟建了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和中俄互市貿易區。琿春現有對俄口岸3個,即琿春公路口岸、琿春鐵路口岸和白城市大安港口岸。琿春至扎洛比諾港公路距離73公里,鐵路距離81.5公里;琿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距離約300公里,與俄羅斯開展邊境經貿合作具備較好條件。據琿春市口岸管理辦公室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1-9月份,吉林省完成對俄進出口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24%。
近些年來,吉林省先后投資開通了與俄遠東濱海邊疆區的鐵路貨運、公路客運及貨運物流路線。汽車客貨運輸線路有琿春—長嶺子—克拉斯基諾—斯拉夫揚卡、圖們—俄羅斯斯拉夫揚卡、延吉—俄羅斯的烏蘇里斯克。定期集裝箱航線有琿春—俄羅斯的扎洛比諾—日本的伊予三島、琿春—俄羅斯的波謝特—日本的秋田、琿春—俄羅斯的扎洛比諾—日本的新瀉。國際陸海聯運客貨班輪航線有琿春—俄羅斯的扎洛比諾—韓國的束草。鐵路通道有圖們—琿春—長嶺子—卡梅紹娃亞—西伯利亞。琿春至俄羅斯馬哈林諾站鐵路與俄羅斯波謝特港和扎洛比諾港相連接,從而可以適當解決長期以來吉林省所面臨的外貿運輸緊張問題,增加琿春口岸與俄羅斯口岸的進出口過貨量。延吉機場開通了至符拉迪沃托克等地的包機航線,如今琿春成為集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邊境互市貿易區三位一體的邊境口岸城市,大圖們江區域開發的合資、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琿卡鐵路,是中國琿春長嶺子鐵路口岸邊界點至俄羅斯卡梅紹娃亞車站區間的國際鐵路,也是中國到俄羅斯扎洛比諾港的重要交通運輸通道。琿卡鐵路恢復運行后,中韓日俄四國跨海聯運也正式提上日程,吉林省依靠俄羅斯扎洛比諾港口實現“借港出海”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多年來,吉林省中俄邊境地區物流業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在加強口岸建設同時,初步建立了合作基礎和合作機制,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吉林省物流業影響對俄羅斯口岸發展的因素
(一)交通不暢制約口岸發展
吉林省物流業影響對俄羅斯口岸發展存在諸多的制約因素,其中,交通不暢一直是兩國貿易規模擴大的主要瓶頸之一。通往口岸及通道的公路等級低,難以適應一類對外開放口岸的需要,多條通道的道路,晴通雨阻,交通運輸不暢,基礎設施落后仍然嚴重制約著口岸經濟發展。隨著中俄貿易的不斷升溫,中俄商品、貨物進出口量連年增長,目前的涉外運能已遠遠滿足不了運量的增長。關鍵是道路建設。
(二)物流硬件設備建設影響口岸發展
吉林省對俄物流硬件設備建設是影響口岸發展一大因素。如,2011年10月份日本新瀉政府攜日本船公司、船舶代理公司、貨代公司與吉林省長吉圖集團一起到俄羅斯商談中國琿春經俄羅斯扎洛比諾港直達日本新瀉港航線的承運問題,俄羅斯方面對此事也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現在最大的分歧是俄羅斯扎洛比諾港口的使用費用。在實地考察琿春中俄邊境口岸時了解到,以目前琿春的硬件設施暫時無法提供大量過境貨物的裝卸。通往口岸的公路情況也很不理想,還有部分沙土層路面。唯一符合的是圖們到琿春的鐵路已經貫通,這條鐵路是東北亞集團所屬的地方鐵路,全程81公里,并且與俄羅斯馬哈林諾鐵路接軌,但由于種種原因,始終運運停停,不能暢通,過境貨物最多的年份達4萬噸,最少的年份只有5000噸。
(三)物流機制影響對俄口岸建設
由于吉林省物流機制體系尚未理順,與口岸管理的體制銜接存在溝通問題,與大通關的要求不相適應。目前物流管理的條塊分割、職能交叉的現象仍較突出,造成“有職能的沒手段,有手段的沒職能”。吉林省物流管理機制直接影響了對俄口岸管理的統一性和有效性。特別是口岸辦公室作為政府履行綜合管理部門,由于沒有相應的物流職能管理授權,在口岸管理中對物流管理權威性還不夠,實施有效管理和協調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鐵路物流帶動口岸發展作用較弱
鐵路口岸是對雙邊貿易和口岸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最強的口岸類別。但是從琿春的口岸的現狀來看,帶動作用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這個鐵路口岸雖然以鐵路與俄港口相連,但是受“不通”或“不暢”的原因,沒能形成大宗貨物和大批人流大進大出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吉林對俄口岸發展。
(五)運輸成本過高影響口岸發展
由于中俄口岸內外政策不對等,造成運輸成本過高。俄政府目前還限制水上口岸的貨物通關種類,如禁止廢鋼、紅松、水曲柳等從水上口岸出口。而且,中俄兩國口岸管理部門目前對國際運輸車輛、船舶收費均過高,這樣一來,就加大了運輸企業的成本。
(六)專業物流園區對口岸發展作用不明顯
目前,由于吉林省專業物流園區建設的滯后,物流產業在整體還處于一種自發原始的小、多、散、弱狀態,還不能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在建物流園區專業物流平臺的缺失,物流產業沒有得以有效集聚,物流企業的整體優勢沒有得以充分發揮,物流效率沒有得到充分提高,物流成本沒有得到明顯降低,物流產業對口岸的支撐作用,對俄羅斯口岸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三、加快吉林省物流業發展,促進對俄羅斯口岸發展的對策
吉林省要促進對俄羅斯口岸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區位獨特、政策集成、環境承載力強、資源豐富的優勢,以物流帶動與俄羅斯經濟貿易合作,加強口岸建設,構建大進大出的國際化物流體系。
(一)建設對俄物流大通道
把發展吉林現代物流業作為加強口岸建設的著力點,大力發展中俄國際物流,規范化物流業務。對俄羅斯口岸的發展,也需要通過發展物流通道及物流企業合作來推動。加強俄羅斯扎洛比諾港口綜合利用,積極推動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等陸海聯運,以服務吉林省為目標,加快建設琿春口岸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東北亞邊境貿易中心、浦項國際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促進陸海聯運航線快速發展,構建大進大出的國際化物流體系。
(二)構建琿春物流網絡體系
加快以客運專線、高速公路、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完善“四線一點”的區域通道,整合區域物流資源,構筑以琿春為物流核心圈,以延龍圖為綜合物流區,以敦化為重要物流節點的琿春區域物流網絡體系,促進對俄口岸建設。
(三)建設專業物流園區
目前,吉林省要加快專業物流平臺建設,要積極整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加快建立大宗資源(煤炭、木材)商品綜合物流園區、琿春國際糧食物流園區、康力醫藥國際物流園區、防川港區綜合物流中心、農產品食品冷鏈物流園區、建材裝飾材料物流園區、汽車零配件物流園區、物流外包服務園區、保稅物流服務園區、城鄉耐用品消費品倉儲配送園區、旅游商品倉儲配送服務園區、循環經濟產業物流綜合服務園區、精品果蔬倉儲配送物流園區等專業物流園區。全力支持對俄羅斯物流平臺項目的建設,打造對俄羅斯完整的物流鏈。
(四)謀建物流與口岸合作平臺
物流與口岸信息化是有效整合物流和口岸資源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要通過搭建物流園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園區企業信息化建設。創新電子商務平臺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機制,由政府搭建服務于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的口岸物流平臺,通過國際互聯網形式整合物流企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源,引導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業務需求,完善信息發布、信息查詢和綜合服務等功能,實現訂單處理一體化、倉庫管理知能化、貨物跟蹤全程化、客戶詢問自動化,實現信息流與物流的同步統一。
(五)加快推動中俄毗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合作
口岸查驗基礎設施差、通關能力弱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吉林省對俄經貿合作及物流發展的瓶頸,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口岸查驗功能,是雙方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應促進中俄琿春—馬哈林諾鐵路恢復國際聯運和投資合作,利用俄扎洛比諾港,完善琿春—扎洛比諾—束草—新潟航線,加快推動中俄毗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合作項目,中俄琿春—哈桑路港口岸等工程,圍繞與俄毗鄰地區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在借港出海、聯港出海、連線出境、內貿外運等方面進行探索試驗。
(六)進一步完善鐵路的維護工作
吉林省應充分發揮琿春口岸的各種有利條件和優勢,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緣條件和國內物流網絡優勢,加強琿春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交通道路建設以及國內貨運調配能力,進一步完善琿春至克拉斯基諾鐵路的維護工作,使這段鐵路的運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加強中俄公路建設,使運輸車隊不斷擴大,加快中俄琿春—哈桑“路、港、關”、實行海關、商檢、邊檢相關設施等一體化運作,促進對俄經濟走廊和物流體系的形成,建立長吉國際陸港區。
(七)建立物流合作新機制
為適應物流業和對俄羅斯口岸發展進程,準確把握本地區物流業的長遠發展,需要按照整合資源、內外結合、布局合理、突出重點的原則,統一規劃中俄邊境地區的物流合作。建立物流合作新機制,協調區域經濟政策,加大對俄羅斯口岸建設,有利于對俄羅斯口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俄雙方應該建立邊境地區物流發展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快邊境口岸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物流管理和技術交流,加快邊境口岸物流信息化建設,邊境口岸物流發展的前景是美好的。
(八)加大對口岸基礎設施和物流業的資金投入
吉林省需要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擴大建設資金規模,加大對口岸、出口通道和物流業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大投資中俄邊境地區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物流業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吉林省物流業與對俄羅斯的口岸發展之間有著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將吉林物流產業作為口岸先導產業來培育,合理規劃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中俄邊境口岸物流體系,建設快捷、高效的邊境貿易通道,全面開展物流加工、物流園區建設、專業物流服務,就能建設和培育專業的物流市場,就能提高吉林省對俄口岸的建設和推動吉林省邊境經濟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立斌.吉林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對策研究[J].技術與教育,2008,(2)
[2]吳安平,唐敬仙,王景鋒.吉林省物流產業發展戰略SWOT分析及對策[J].中國礦業,2011,(12)
[3]于瀟.長吉圖開放開發先導區與國際大通道建設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0,(2)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