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模式激活“中歐班列”發展新動力
2016-06-28 08:56:00
Landbridge平臺
6月23日,來自全國的12家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運營企業代表在甘肅武威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這標志著今后各條國際貨運班列“抱團”發展,將降低境外運輸成本。(6月24日人民網)
在“一帶一路”宏偉構想的框架下,“中歐班列”讓古絲綢之路重新煥發活力。自2011年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國際班列開通后,到目前為止已在國內16個城市與歐洲8國12個城市之間,建立了39條班列運行線,班列開行范圍和輻射范圍不斷擴大。但是數字背后還存在著一些各條班列分散作戰、運行欠暢通、回程空車、運行成本高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中歐班列的發展。以往開行的“中歐班列”各條線都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鐵路部門配合支持,缺乏統籌機制、各自為戰等不利局面。
如何讓這條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更好的推動亞歐之間的區域經濟發展,今年6月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將“鄭歐”、“渝新歐”、“蓉歐”等國際貨運所有班列全部統一命名為“中歐班列”,改變了以往缺乏統籌機制、各自為戰等不利局面,這對于中國鐵路走出國門長遠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知名物流平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23日的“一帶一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武威)研討會上,涉及“一帶一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的平臺公司、國際貿易公司、地方政府、物流協會的代表齊聚甘肅武威,參加武威市政府和甘肅國際陸港組織召開的“一帶一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合作首次會議,就今后國際貨運班列的“抱團”發展達成了合作意向。這種“抱團”發展的商業化運行模式,就是提供國際貨運通道更好發展的新動力,它就是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享,實現國際物流的無縫對接,效率提升的新途徑。
古絲綢之路是中國開拓對外貿易的標志,它不僅僅帶動了經濟的繁榮,也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中歐班列,它不僅僅是一條物流大通道,也是傳播文化、連接友誼的大平臺。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