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鐵軌上的“絲綢之路”
2016-06-20 09:31:00
Landbridge平臺
中歐班列,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6月8日,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標識,以奔馳的列車和飄揚的絲綢為造型,融合中國鐵路路徽、中國鐵路英文縮寫、快運班列英文字母等元素,以中國紅、力量黑為主色調,凸顯出中國鐵路穩重、誠信、包容、負責和實力的品牌形象。
亞歐之間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運、空運和陸運通道。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重慶至杜伊斯堡)成功開行以來,中歐班列憑借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綜合優勢,成為亞歐物流陸路運輸的骨干方式。來往于國內各地至歐洲的中歐班列正變得日益繁忙。2013、2014、2015年,開行中歐班列分別達到80、308、815列,年均增長219%。隨著新的班列的開通和更多的城市參與進來,“一帶一路”鐵路運輸通道的價值正不斷顯現。
目前,中國已有16個城市陸續開通了去往德國杜伊斯堡、漢堡、西班牙馬德里等12個歐洲城市的集裝箱班列,鋪劃運行線路39條,累計開行中歐班列1700列以上。主要的線路包括成都至羅茲(蓉歐)、鄭州至漢堡(鄭歐)、武漢至波蘭(漢新歐)、蘇州至華沙(蘇滿歐)、義烏至馬德里(義新歐)等。
中歐班列運行線已鋪劃西、中、東三條通道。具體而言,西部通道由中國中西部地區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中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
中歐班列的開行,被視為鐵軌上的“絲綢之路”。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商貿版圖因此重繪。大量的“中國制造”由此進入歐洲市場,法國的葡萄酒、西班牙的橄欖油、荷蘭的牛肉也由此進入中國的千家萬戶。
在“一帶一路”宏偉構想的框架下,中歐班列不僅為中歐經貿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它還是一座連接中歐人員往來、增強相互了解的橋梁。沿線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因為有了中歐班列的開行正在提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