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哈薩克斯坦在關心什么
2016-05-19 10:41:03
Landbridge平臺
4月下旬,應哈薩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所的邀請,我前往該國首都阿斯塔納,參加“歐亞交通走廊:合作新途徑”國際研討會。會上,深深感受到當地學者和官員對中國的重視。會議不僅專設“中國分論壇”,而且在全會討論中,中國話題也是一直是焦點。
持續關注“一帶一路”
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來說,哈薩克斯坦具有特殊意義,因為這個倡議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7日在訪問該國期間首次正式提出的。那一天,習主席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從此以后,哈國持續關注“一帶一路”,抱以很高期待。
在這次研討會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能給哈薩克斯坦帶來哪些實際紅利的問題,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的交流。哈方人員說,哈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區域發展的不均衡,期待“一帶一路”惠及哈薩克斯坦的區域層面。哈薩克斯坦國內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問題,各有各的實際情況,希望中方不僅在國家層面上做出協調,也深入哈地方進行具體調查研究。我們介紹了中國一些地方省市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安排,告訴哈方人員“一帶一路”的具體項目其實大多是在省市層面上落實的。中哈兩國發展戰略在地方層面上加強對接,將使項目落實變得更加順暢。兩國不少地方省市都面臨著消除貧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增強對話有助于交流經驗,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與會哈方學者還希望中方對外進一步明確“一帶一路”國內各牽頭單位之間的分工與職能,以期更有效地進行工作對接。中方最好能設立一個專門的辦公室,負責回應外界對“一帶一路”的關切。
少些地緣政治競爭
哈方專家追問中國是否會重“一路”輕“一帶”。我們沒料到會面對這樣的疑問,向他們了解緣何會有此擔憂。哈方專家表示,從媒體相關報道感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后似乎優先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范圍內籌備項目投融資,而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仍缺乏涉及中亞地區投融資業務的機構或組織平臺,這不免令人擔心“一帶”的進展可能不如“一路”迅速。我們重申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整體性,向哈方學者介紹了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優惠,以及中俄兩國商談區域融資機制對接事宜的進展,希望哈方學者不必懷疑“一帶”在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性。
與會哈方學者還擔憂亞歐區域合作受制于地緣政治博弈,強調周邊國家的博弈、域外大國(特別是美國)的制衡也會對中哈關系的平穩發展產生牽制性影響。他們說,哈薩克斯坦面臨哈俄、哈美、哈中這三對必須均衡處理的大國關系。近年,哈理性運用平衡思維,周旋于大國之間,在處理國際和地區事務過程中收獲了豐碩的外交成果。但哈方也認識到,自己并非小國,不能指望通過從區域權力對抗中漁利來確保自身持久安全與發展,因此他們確定了支持各方進行有效戰略溝通的方針,積極倡導和推動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進程,努力淡化所在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風險,擴大自主外交空間。
在同哈方學者的對話中,不難感受到哈像中國不少其它鄰國一樣,是以矛盾的心態看待中國這個“巨人”的發展的。一方面,希望得到中國的投資、援助,得益于中國的技術和產業轉移。另一方面,擔心對中國產生“不對稱的”依賴。這樣的矛盾心態無處不在,具體到貿易問題上,不少人只看到赤字的存在,卻未認真分析過赤字出現的原因,更沒有意識到多元合作有助于緩解赤字、實現互惠。我告訴哈方代表,例如直接投資、建立經濟特區,在投資國生產產品,然后返銷投資母國,是緩解貿易赤字的有效方式,同時也可為接受投資國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這正反映了“一帶一路”踐行的親、誠、惠、容精神,沿線國家理應放心搭上中國經濟發展順風車。
互聯互通內涵豐富
哈薩克斯坦地處亞歐大陸中央,沒有出海口,開展對外經貿相當不便。哈方非常感激中方允許其使用中國連云港作為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的善舉。促成這件大好事的,是哈方對接“一帶一路”的首要項目——中哈物流公司(連云港)。兩國鐵路管理部門還進一步簽署了框架協議,已著手建設相關鐵路專線。哈方一旦打通面向太平洋的“鐵水聯運”,其豐富的礦產、鐵制品可遠銷中日韓,而來自東亞的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和建材等商品也將大大縮短運距,使更多哈百姓買得起、用得上。
互聯互通僅指交通層面的“聯通”嗎?其實不然。我告訴與會哈方學者,通過交通便捷化措施,輔以“離岸金融”等兩國合作框架賦予的特惠政策,哈中兩國企業都獲得了更多發展契機,雙方合作得以從點到面地鋪展開來。我還告訴他們,合作多樣化不僅是廣義的,也是程度上的。比如,就能源領域內合作而言,可以深入到能源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等各個環節。更具體地講,盡管哈探明石油儲量巨大,但該國石油加工行業規模小、水平低、技術差,在生產大量原油的同時仍需從國外進口成品油,而中國的技術投入幫助哈升級改造生產環節,從而激活了整個產業鏈,實現了能源深加工。中哈原油管道項目則打通了西起哈薩克斯坦阿塔蘇、東至中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的跨境運輸線,使得哈薩克斯坦原油歷經1200多公里順利抵達中國下游企業。這樣的解釋令哈方人員感到興奮,他們表示,中國想得很周全,宏觀思維看來是多年銳意推進市場化改革鍛煉出來的。
希望中國克服經濟難關
哈方學者也把很多問題拋向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他們不僅關注中國經濟增長率下行和地方債務積累等問題,也迫切希望了解供給側改革等中國經濟新政策的內涵——“僅是去產能嗎?”他們非常擔心一旦中國經濟陷入長期的不景氣,會沖淡“一帶一路”紅利,對哈國產生不利影響。
針對這些關切,我和其他與會中國學者給予了耐心回應,告訴哈方即使中國的GDP增長下降到接近7%的水平,也不算低,中國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還強調,中國GDP增長放緩的過程也是加緊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國在繼續關注經濟增量的同時,更加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隨著產能結構的調整,資源可以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進行再配置,提高利用率。這對包括哈在內的中國鄰國來說,是重大利好消息。
關于供給側改革,我們告訴哈方學者,這并非單純的去產能,而是一種“壓舊促新”的全方位調適。“壓舊”,主要抓手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促新”,是將更多政策著力點放在供給側的創新上,巧妙借助政策方向與力度的調整,進行定向扶持和調控,將更多資金和精力聚攏在有競爭優勢的新興產業或是以往仍有供給缺口的產業上,打造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活力充沛的經濟新態勢。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可以為哈薩克斯坦探索如何走出經濟長期平庸的“舊常態”或曰“瓶頸”提供動力和啟發。
通過這次赴哈與會,深感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的改革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國內改革”,而是全球經濟再平衡、市場再調整、資源再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牽動力,可以直接影響到哈薩克斯坦這樣的周邊鄰國的前途命運。但是我們的話語能力還不夠強,重大政策利好信息傳遞得不到位,以至于外界對我們的理解程度與我們的現實期待之間仍存在較大落差。
由此,我想到國際關系領域的一個概念——“解釋性權力”。在與周邊國家發展關系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能日趨主動和嫻熟地使用話語擴大權力和影響。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中,面向當地政策制定者、學者和民眾的解釋性工作做好了,可以事半功倍,我們的好政策以及配套公共產品、對外投資項目的“落地”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