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為何滿載而去空手而歸?
2016-05-16 08:49:36
Landbridge平臺
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通至今已經開辟了20多條線路,德國漢堡、杜伊斯堡是中歐班列主要站點,“來滿空回”在這些線路上都有不同程度體現。中國駐德國使館經商處公使銜參贊王衛東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個問題根本原因在于中歐貿易結構,歐盟對華貿易總體處于逆差,而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大力發展中歐貿易。
王衛東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在購買商品時更加關注“物美”而非“價廉”,這給注重品質的歐洲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以德國為例,德國是生產制造業大國,很多產品如機械設備、汽車配件、化工產品以及食品和奶制品等都十分適合鐵路集裝箱運輸,都可以搭上中歐班列銷往中國。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中歐貿易逆差,加上中國貨運代理企業在歐洲網點不全、知名度不高、攬貨能力不足,導致回程列車“空駛”頻發。此外,王衛東認為,目前中歐之間的班列均有中國地方政府的高額補貼,部分班列重合度很高,造成很大的浪費。
解決“空駛”問題,王衛東認為,中歐班列運營方除了要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打響班列知名度外,一方面需要鼓勵中企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沿線城市與歐洲可以對接的產業及互補的貿易關系,擴大自歐洲進口規模。此外,要研究市場需求,優化線路設計,最終回到商業運行軌道上。
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世界最發達經濟體之一,德國擁有眾多優秀且獨具特色的產品,很多領域值得中國企業關注。王衛東認為,汽車、機械設備制造、化工、制藥、電子電氣等行業屬于德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誕生了眾多全球知名的大企業以及大量與之配套的中小企業,中資企業投資這些行業可以更快地獲得高端品牌和先進技術,實現轉型升級。
除此之外,德國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如食品、保健護膚品等都十分具有吸引力。王衛東認為,德國產品競爭優勢在于凝結了德國企業辦事嚴謹、誠信、專注的精神以及先進的技術和工藝。以德國廚具企業菲仕樂公司為例,它的鍋具生產加工要經過9000道工序,產出后的鍋節能環保,并具有極佳傳熱效果。在服務方面,德國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占比接近3/4,其信息通信技術、運輸、物流服務及旅游服務均走在前列。另外,德國在污水處理、生態農業等節能環保領域世界領先,與中國提出的綠色發展所帶來的需求相適應。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