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謀劃,謹慎決策 實現港口業“走出去”發展
2016-04-07 20:48:59
Landbridge平臺
陸向“走出去”取得了顯著成就
沿海港口在陸向“走出去”取得顯著成就。如連云港港,依托區位優勢明顯,南聯長三角,北接渤海灣,隔海東臨東北亞,隴海鐵路西連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歐洲,在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并分別與日本堺市、佐賀市,韓國木浦市,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建立友好關系。
同時,連云港擁有鐵水聯運的典范優勢, 集裝箱過境運量10.6萬標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另一方面,連云港以隴海線為紐帶,利用物流貿易業務優勢,在銀川、侯馬、洛陽、淮安、宿遷、新沂、西安、霍爾果斯等地設立場站,提高輻射能力。
因此,面對當前的“一帶一路”重大發展機遇,我們的港口一定要加強口岸通關能力建設、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探索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探索海向“走出去”的發展對策。
“走出去”的宏觀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一方面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另一方面面臨結構調整的壓力,國際投資吸引力逐步提升;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發展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該戰略涉及65個國家,總人口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2.5%和28.6%。
而早在2014年5月,國家發改委就頒布了《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2014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除少數另有規定外,境外投資一律實行備案制。
從這些新政發布,我們可以發現,新戰略的實施及我國對外投資政策不斷優,化進一步加快了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和方向。
“走出去”的基本路徑
從發展歷程看,我國港口企業以引進外資和選擇中國香港為投資地作為“走出去”的第一步,通過該窗口收集信息,積累經驗,網絡人才。
如連云港集團的山海(香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就是以參股碼頭的形式起步,通過參股學習國際碼頭經營、管理,逐步走向運營、控股;央企以資金人才優勢為基礎,成為 “走出去”的引領者,群體“走出去”的局面正在形成;目前,“走出去”基本以投資經營集裝箱碼頭為主,投資經營散貨碼頭為輔。
其中,煙臺港集團與山東魏橋集團、新加坡韋立集團、幾內亞博凱礦業公司共同投資幾內亞博凱內港碼頭項目。在這個項目中,由煙臺港集團全權負責碼頭項目的建設運營及管理任務。實現鋁土礦通過能力3 000萬噸/年。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采用的是購買馬來西亞關丹港40%股權,同時雙方共同建設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開創了“兩國雙園”國際合作新模式。
在港口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大多采用三種方式,一是兼并收購。如2013年6月,招商局國際完成收購達飛海運旗下全資子公司——Terminal Link 之49%股權的交易,將經營碼頭拓展到歐洲、美國、韓國等地。這種蛇吞象式并購,可迅速奠定行業地位,較快獲得資源,但需要資金量大。二是合資或獨資新建項目。如招商局斯里蘭卡項目,這種方式可最優配置資源,但是風險高。三是長期租賃。如2009年,中遠太平洋公司獲得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口的35年特許經營權;2015年,上港集團成功中標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特許經營權。
“走出去”的若干認識
通過這幾年港口企業“走出去”的實踐,我們認為積累了三方面成功的經驗認識:一是要有長期的國際化積累;二是要有明確的戰略和逐步積累;三是要有恰當的項目選擇。
綜上所述,港口企業要基于企業戰略定位,結合自身優勢及行業發展趨勢,明確需要“走出去”才能實現的發展目標;結合產業全球格局變化和上下游企業“走出去”的形勢,借鑒“走出去”成功案例,客觀分析自身的機會與挑戰;對“走出去”的投資和收益進行估算,并與“走出去”的機會成本(國內投資收益)進行比較分析;精心準備,明確目標,等待時機。
當然,在實施“走出去”前要充分評估和防范風險,雖然我國港口業已經擁有諸多優勢(S):對外投資流量已居世界第3位;在碼頭投資經營領域,崛起兩大全球碼頭運營商;在碼頭建設和裝備制造領域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可謂世界首屈一指。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勢(W):對外投資存量很低;中國100家國際化公司跨國化指數較低(12.9—62.3%—39%);兩大全球碼頭運營商境外控股、經營的碼頭份額也有待提高。
但同時我們看到國際市場的機會(O):2001年加入WTO;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前國家戰略和政策優越。做好充分準備,面對重重挑戰(T):目標國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擾(8%);目標國的政治動蕩、領導人更迭(17%);法律問題導致利益受損或者投資中止(16%)。
在港口業發展中,政府服務應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一是要充分發揮走出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統籌指導,發揮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二是成立“一帶一路”港口走出去情報機構,以科研機構、協會為主體,港口企業參與,建立情報機構, 收集、跟蹤、發布“一帶一路”國家經貿、政策、港口建設等方面的情報,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撐。三是倡導聯合生產類企業、工程類企業、商貿類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聯合進行臨港區域的開發,港口為相關企業提供高效綜合物流服務,增強我國企業在海外生產經營的綜合競爭力。四是鼓勵以聯合體的形式參與海外港口投資,建立聯合體內部的利益分配機制,減少內部競爭,提升對外的競爭力,爭取更多的有利條件。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