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
2016-02-18 19:56:17
Landbridge平臺
我國陸地疆域廣闊,有9個省(區)與其他國家接壤。地理上的獨特性賦予這些邊疆內陸地區參與次區域合作的天然條件,但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缺乏人才、資金、技術等問題也在嚴重制約著這些區域的發展。對此,近年來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推動圖們江、湄公河、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合作。次區域經濟合作框架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等優惠政策相疊加,為沿邊地區的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政策、資金、技術等支持。此外,中國加強次區域經濟合作既是推進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需要,也是參與或主導國際合作的有效方式。我們認為,地方政府應抓住機遇,順應當前次區域合作的發展趨勢,先行先試、不斷創新、加大投入,推動沿邊地區經濟發展。
區域間市場融合有利于強化邊疆地區的優勢產業。次區域經濟合作推動區域間要素、商品市場的融合,加快人員、原材料、商品的流動,為跨區域資源整合提供了市場基礎。三大次區域擁有豐富的農、林、水、礦等自然資源以及較充足的人力資源,有利于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礦產深加工等行業。此外,周邊地區對機電、基礎設施等具有較多需求,有利于邊疆省區強化汽車零部件制造、機電產品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的優勢。
跨境合作加強有利于政府服務的市場化改革。次區域經濟合作在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的同時,也將推動地區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參與吸引外資、自由貿易等的地區需要依據市場規則辦事,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須朝著規范化、國際化的方向努力。因此,次區域合作將促使地方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有利于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國際組織的支持有利于改善地區的軟、硬環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在次區域合作中,不但發揮著倡議、組織、協調等作用,而且還直接為次區域提供資金、技術援助。這將有利于改善邊疆地區的軟、硬環境,吸引企業、人才落戶。同時,這些國際機構(包括非政府組織)在扶貧開發、增加婦女就業機會、保護生態環境等領域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彌補了區域發展的不足。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