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老大”又虧了,該咋辦呢?
2016-01-27 09:40:06
Landbridge平臺
鐵總2015年又虧損了,這再次引發廣泛關注,估計過幾天關于鐵路私有化的言論就又來了。鐵路這種具有壟斷性質的資源,進行私有化的結果必然是運輸價格的快速上漲,這對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是不利的,對民生是不利的。大家其實可以觀察一下,過去十幾年鐵路的客運價和貨運價上漲幅度都很小,是靠量增來保證盈虧平衡的,一旦私有化票價和貨運價格快速上漲,將會抑制經濟發展。關于這一點,大家坐坐滬深鐵路,比價一下票價及服務就什么都理解了。
既然鐵路私有化是不刻意的,那么鐵總該怎么推進改革,才能既承擔社會民生責任又能創造經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呢?在占豪看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看看鐵路虧損的病根在哪里。
鐵路虧損的原因
一、鐵路沒有自主定價權。
鐵路承擔著國計民生的國家社會責任,因此客運和貨運價格都不能隨便上漲,因為鐵路貨運或客運價格一動,對宏觀經濟和社會民生來說就影響頗大,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事。想想看,鐵總想辦法去打擊黃牛,也不能去漲票價,這就是鐵路的責任。與鐵路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汽車和航空公司的客運,到春運時價格一定會上浮(航空的體現形式是折扣降低)。
基于這些原因,鐵總并沒有鐵路客運和貨運的定價權,但這也就意味著鐵總喪失了一個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自己經營的價格調節工具。沒有了這個工具,鐵總面對市場變化,自我市場調節能力自然就沒那么強。當然,基于鐵路運輸價格事關重大,國家也不可能將這一權利下放給鐵總。因此,對鐵總來說,就不能在這個方向做太多思考了,因為國家是基于大局考量,不會只考慮鐵總是否盈利問題,鐵總也就不能想靠這條路去實現盈利。何況,通過提高運輸價格來實現盈利這個方法太簡單,簡單到如果真那么干了,將必會遭到巨大的輿論壓力,所以這條路只能放棄。
二、貨運量大幅下滑。
我們先看點數據,據《證券日報》來自鐵總官網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份旅客發送量累計完成23.1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的21.09億人同比增長了9.8%;旅客周轉量累計完成11158.49億人公里,比上年同期的10472.64億人公里同比增長了6.5%。與客運繼續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貨運,鐵總2015年前11個月貨運總發貨量累計完成24.86億噸,同比降11.6%;貨運總周轉量累計完成19722.1億噸公里,同比下降14.1%。鐵總貨運發送量從2013年實現39.67億噸后開始持續下滑,2014年鐵總貨運發送量為38.13億噸。如平均2015年前11個月貨運發送量的話,鐵總2015年每個月平均貨運發送量為2.26億噸,那么鐵總2015年貨運發送量將縮減至大約與2009年(27.75億噸)水平。
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鐵路現在收入下降、利潤降低的問題在于貨運的快速下滑。因此,鐵總要想解決收入和盈利都下降的矛盾,就必須在貨運上下功夫。
鐵路運營如何產業升級
企業經營要想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自然是增加業務收入和提升毛利潤,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當然,誰都懂得的道理,現實中做起來往往也是最困難的。所以,鐵總才總是不太容易實現盈利。
在占豪看來,增收方面,利用傳統貨運顯然是沒戲了,因為中國節能減排、去工業產能等政策趨勢告訴我們,未來中國各種大宗商品的貨運量都會逐漸減少,這意味著傳統貨運增長黃金期已經過去,以后長期將是下降趨勢。所以,靠傳統貨運來增收意味著此路不通。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鐵總增收無外乎靠四個渠道:
一、產品服務升級。
就鐵總來說,什么樣的產品服務升級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毫無疑問,繼續加快高鐵投資和建設。以中國現在的消費水平以及消費能力增長的速度,高鐵早已被市場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加快推動高鐵、城際鐵路等中高端客運服務產品的建設,能夠加快客運服務產品的升級。通過提高客運服務的水平來增加人均客運收入,就是鐵總未來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想想看,高鐵票價和普通列車的票價就知道這個增長空間的確很大。想想看,過去出差可能要在當地留宿才能辦的事,如今坐高鐵或城際鐵路,早上去晚上即可返回,這會大大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消費者會越來越愿意選擇這種中高端的產品服務。
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動下,加快國際鐵路的建設與投資。
“一帶一路”戰略,目的是要將歐亞非三個大陸連接起來,其中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對鐵路的依靠非常重。事實上,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和重載鐵路的發展,會大大推動歐亞非三個大陸的物流和人流的發展。所以,在未來的30年時間里,歐亞非大陸特別是歐亞大陸的鐵路投資和運營增長空間巨大。所以,在開通國際運輸線路運營研究方面,鐵總應多下些功夫,這是未來長期增收的一條重要脈絡。
三、開發新業務。
上述兩條,都是不能解燃眉之急的,所以我們還得找一些更快的辦法。由上述我們可知,鐵總要扭虧,貨運是關鍵。然而,問題在于,由于我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傳統貨運增長不但已到頂,未來還會隨著煤炭、鋼鐵產能的縮減而不斷下滑。所以,未來長期看,傳統貨運將不但不會增長,還會維持持續回落趨勢。
對鐵總來說,貨運如果不能止住頹勢,這將是鐵總長期失血的地方,會長期影響鐵總的收入和盈利。甚至,為了扭虧適當調高一點運價,也將不能改變這一頹勢,運價以提高一段時間后還會繼續營收縮減。所以,要改變這一頹勢,在傳統貨運上下功夫已是緣木求魚。
那么,傳統貨運處于下降趨勢當中已不可避免,這是否意味著我國的貨運都處于下降趨勢呢?恰恰相反,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消費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內貿發展空間巨大。內貿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巨大的物流增量。所以,對鐵總來說,貨運不是沒有市場的問題,而是新增市場沒有吃到的問題。基于此,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解決的辦法是將向新型物流市場開辟針對性的新業務。事實上,相比傳統物流,新興的物流市場其利潤空間更大。
既然要開新業務,那么針對當前的市場形勢,什么新業務既能滿足鐵總這么大的胃口,又能快速實現鐵路運力和市場的對接呢?無疑,由淘寶等網購帶起來的快遞業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一方面,這個市場足夠大,可以讓鐵總這個龐然大物的運力快速實現對接增收;另一方面,鐵路運輸的介入,也能大幅降低快遞業的成本,能夠降低內貿成本從而刺激消費經濟的發展。
四、提升增值服務水平。
鐵總資產除了路軌和機車這種運輸資產外,龐大的商業地產及開發空間也是鐵總可以精細化開發的地方。其實,每每看到火車站周邊的情況,總覺得不太盡人意,這一部分鐵總很有必要思考一下如何整合能夠增收和提升效益,這需要真正行家去認真思考一下。鑒于對鐵總這方面了解較少,相關問題也更加瑣碎,這里就不加以展開了,留給更專業的人做吧。
如何激發鐵路貨運活力,實現增收增效
在上述三個增收渠道當中,最應該深入探討一下的應該是開發新業務這部分,因為這不但可以阻擋住鐵路貨運下滑的趨勢,也能快速見效。直白地說,就是鐵總介入速遞業或開發快遞業務鏈中的相關業務。那么,又如何介入和如何開發呢?占豪的看法有四:
一、可考慮與中國郵政共同成立速遞公司。
中國郵政的EMS在中國快遞業應該是最早的了,然而郵政的EMS的價格較貴、終端服務力量也相對薄弱,這導致了中國郵政在快遞業近幾年爆發的情況下未能與時俱進地發展。現如今,雖然郵政推了郵政小包這種快讀服務,但相比已經發展起來的幾家大型民營快遞公司,差距仍然較大。
鑒于這種形勢,鐵總可以和郵政進行優勢互補,建立一個合資的快遞公司,共同運營快遞服務業,這樣就可以介入快遞運營,從而提升鐵路貨運的營收。當然,僅僅這一個辦法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新公司的運營能力也讓人有些不夠放心。
二、入股一家已有規模但排名較為靠后的私有快遞公司。
入股一家排名相對較為靠后,但各方面運營都不錯有發展潛力的速遞公司,然后放手給他們經營,鐵路只向其出售鐵路的運輸服務,這樣可以快速推動該公司的發展,同時帶動鐵路的貨運的營收發展。而且,這不但可以增加營收,還能提高鐵總的投資收益,申通現在估值已近200億,未來還有增長空間。
三、開發針對快遞行業和特殊行業的貨運服務。
當然,靠投資快遞公司來增加營收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整個快遞業的業務收入也才2769.6億,所以短期內只靠上述兩條不可能改變鐵路的貨運下滑形勢。所以,對鐵總來說,要想快速實現增收,開發快遞業務鏈上的貨運服務,給快遞公司做貨運配套可能更加現實一些。
現在,快遞業主要靠航空和汽車運輸,其中汽車運輸是主流。相比汽車運輸,火車運輸成本要低得多。只要鐵路根據市場需要,研發可裝更多快遞包裹和更快裝卸的貨運車廂,那么火車運輸低成本的特性就能顯現出來。只要火車運輸在速度、成本上能夠更快、更低,不但能降低快遞公司自建汽車物流的成本,還能提高競爭力。如果能在這方面取得優勢,他們自然愿意購買這種業務。如此,鐵路貨運力量就能和快遞業對接,速實現增收。
當然,鐵路可能還需要針對一些特殊行業開發一些物流服務產品。譬如,汽車的新車運輸,當前國內90%以上的新車都是通過陸路運輸(進口貿易車輛的海運除外),中國是世界上汽車消費最大的國家,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針對這部分的物流,鐵路可以開發出一些專門運輸汽車的服務項目。現在鐵路在機制上完全沒有針對性的產品,運輸成本還比汽車運輸低百分之三四十,如果進行一下運輸的專門設計、業務流程的優化,無疑將會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部分將會給鐵路貨運帶來較大的一塊收入。
另外,諸如冰鮮產品的專門貨運產品服務等等都可以開發,這都比汽車運輸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很顯然,在中國經濟粗放式經營已經結束,步入精細化經營的新征途時,鐵路也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腳步。
四、與國內大型電商共同構建物流網
包括阿里、京東、蘇寧等都在構建他們的物流倉儲網絡,如果鐵路根據這些市場需求,與他們構建網絡形成協調,由政府進行規劃,就能構建出一套圍繞鐵路建設的現代電商物流網。如此,不但電商企業可以降低投資風險,鐵路相當于又增加了一部分業務。直白點說,就是鐵路承擔長途貨運部分,大型電商的物流網絡承擔終端部分,雙方共同合作。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鐵總是該求變的時候了。想想看,因不能與時俱進而喪失大好機會的例子還少嗎?以中國郵政的EMS為例,本是快遞行業發展最早、網點最多、最完善的企業,但在淘寶帶來快遞業爆發式發展之時,中國郵政卻沒有與時俱進,沒有跟著中國網購的發展而發展。據個人了解,郵政工人的工資很低,而且是過去十多年都是如此,在此期間郵政甚至去發展一些花里胡哨的、難以真正提高業務的副業,也沒有充分利用網點多、員工多的優勢去發展主業,結果錯過了快遞業爆發的黃金時期。大約六七年前,個人曾對一家郵局的分局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觀察,發現這家企業的倉庫很多是閑置,人也是冗余的,甚至在很大的院子里有幾輛新購的運輸車輛一直停在那停了一年都沒動,可想而知當時單位的資源浪費到什么程度。
中國郵政在快遞行業因網購爆發的這些年喪失了機會,這就是沒能及時轉型升級導致的。鐵總現在也面臨著轉型,需要在業務上進行創新,進行業務鏈的改革方能在未來迸發更大的活力,經營上才能取得突破。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